BIM技術在中海油數字樓宇建造中的探索與實踐
[Abstract]:"Digital Building"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CNOOC Capital Construction Company in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quest of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ervice content, applic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building".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BIM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building", which integrates the relevant building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akes the management and delivery of the project more cooperative and integrality by concentrating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in the model. The control of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s realized, and good economic value is obtained.
【作者單位】: 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責任公司;CCDI悉地國際;
【分類號】:TU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萌;;淺議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監(jiān)控[J];山西建筑;2007年29期
2 武田艷;;資源循環(huán)型住宅的全生命周期建設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07年11期
3 萬振華;郭艷紅;李升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節(jié)能措施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程敏;武田艷;;全生命周期建筑能耗及節(jié)能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9年07期
5 方立新;薛玉蘭;虞剛;;綠色建筑結構選型的應答策略分析[J];中外建筑;2009年08期
6 張俊玲;張巖;;談城市園林建設中浪費的根源及其對策[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04期
7 徐向波;郭寶聚;陸可人;;懸掛建筑——一種新的綠色形態(tài)[J];建筑節(jié)能;2009年03期
8 劉靜;毛龍泉;;我國大型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風險評估體系研究[J];建筑經濟;2009年02期
9 姜利妍;;淺析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在高校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傳播;2010年20期
10 楊廣萍;;淺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成本的控制[J];建筑監(jiān)督檢測與造價;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幸義;袁凌;陳劍松;;中國古建筑真三維設計中的計算機技術[A];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范幸義;袁凌;陳劍松;;中國古建筑真三維設計中的計算機技術[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何建清;婁霓;;低碳建筑:邊研究邊實踐[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馬智亮;劉斌;;日本建筑業(yè)信息化走向淺析[A];交通土建及結構工程計算機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湯麗娜;劉建斌;鄭亞文;;基于矩陣式組織結構下的工程項目管理信息模型研究[A];第九屆建筑業(yè)企業(yè)信息化應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李榮強;;深圳市建筑物質量安全管理的實踐與思考[A];工程科技論壇第70場房屋建筑物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大會報告文集[C];2008年
7 李云貴;;基于國際標準IFC的工程建設信息共享[A];第九屆建筑業(yè)企業(yè)信息化應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林海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A];綠色建筑與建筑物理——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4年
9 林武生;葉國棟;;綠色示范建筑的國際研討[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10 季如進;薛新弟;張爽;;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在房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工程科技論壇第70場房屋建筑物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大會報告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文;中國建筑不應失去文化“標識”[N];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
2 ;向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模式轉變[N];建筑時報;2007年
3 記者 姜曉凌 實習生 王毅俊;上海建筑節(jié)能從試點走向全生命周期[N];上?萍紙;2006年
4 許彩云;如何打造真正的節(jié)能建筑[N];博爾塔拉報;2008年
5 ;棲霞建設 品牌的魅力[N];南京日報;2008年
6 赫麗萍;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 提高綜合實力[N];中華建筑報;2008年
7 王曦;設計精品 追求卓越[N];中華建筑報;2008年
8 五合國際中國經理 劉力 五合國際建筑技術部經理 劉飛;如何打造真正的節(jié)能建筑?[N];中國建設報;2005年
9 劉月月;從全生命周期考慮建筑節(jié)能[N];中國建設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劉偉;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指南”[N];中國建設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靜;城市住區(qū)中住宅環(huán)境評估體系指導作用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2 孫金穎;民用節(jié)能建筑市場增量投融資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3 凌薇;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態(tài)足跡的嚴寒地區(qū)農村住宅外墻構造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王一平;為綠色建筑的循證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靜;價值工程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薄力之;世博會重要場館可持續(xù)設計導則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3 楊勇;北方農村民居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D];河北大學;2011年
4 劉忠森;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論建筑構件節(jié)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5 郭玲;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采暖系統(tǒng)能耗分析[D];沈陽建筑大學;2012年
6 周怡安;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綜合造價估算模型及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7 林志峰;Partnering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的應用[D];華僑大學;2012年
8 楊璞;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徐曼;寫字樓開發(fā)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10 柳娟花;基于BIM的虛擬施工技術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49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14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