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均衡的漸進主義
本文關鍵詞:動態(tài)均衡的漸進主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政治決策作為一種重要的政治行為,是政治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林德布洛姆創(chuàng)立了動態(tài)均衡的漸進決策模式,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本文側重對林德布洛姆政策觀的研究。政策觀是指導政策理論形成的根本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具體體現(xiàn)在幾個基本的價值判斷上。政策思想和決策模式都是以政策觀為理論基礎的。林德布洛姆的政策觀帶有明顯的保守色彩,他的研究以現(xiàn)實為基礎,強調人的理性與社會資源的有限性,把政策制定看作不間斷的動態(tài)連續(xù)過程,同時注重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穩(wěn)定,把決策看作是多元的決策主體沖突與妥協(xié)的結果,強調在社會多元的互動與均衡中實現(xiàn)發(fā)展。 林德布洛姆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并以此作為其漸進決策模式的理論基礎。他主張有限分析,必須把復雜的政策問題“簡化”。他注重現(xiàn)實,認為決策要受到現(xiàn)實的制約。他反對過分依靠理論,主張通過連續(xù)有限的比較來減少對理論的依賴。在他看來,政策制定是一個漸進的動態(tài)過程。 林德布洛姆認為,民主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多元主體參與的互動過程,“民主的智慧”就在于能夠而且必須在動態(tài)的相互競爭與妥協(xié)中達致均衡,形成決策。他認為,決策的主體包括直接決策者、利益集團、政黨和公民等。他們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價值偏好,他們在競爭中表達自己的意愿,在沖突中尋求共識。在林德布洛姆看來,緩解沖突只能用政治的辦法,即就“政策本身取得一致意見”。林德布洛姆提出建立一種規(guī)則,在這種規(guī)則下,授予人們一定的權力,并通過人們彼此行使權力或影響力的互動過程來做出統(tǒng)一的決定。 林德布洛姆的政策觀注重現(xiàn)實,主張用一種實驗的,摸索的和民主的觀點來指導決策的實踐,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前后銜接的不間斷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這些都具有可取之處。但是在他的政策觀中,也存在著不足和偏見,需要我們加以分析和批判。
【關鍵詞】:林德布洛姆 政策觀 漸進主義 動態(tài) 均衡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C934
【目錄】:
- 序言 林德布洛姆及其政策觀7-9
- 一. 生平著作及其理論發(fā)展9-11
- 二. 從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11-16
- (一) 理性的弱化:漸進發(fā)展的奠基12-14
- (二) 林德布洛姆對完全理性決策理論的分析和批評14-16
- 三. 決策需要“漸進調適”16-21
- (一) 漸進決策理論的形成16-19
- (二) 漸進決策理論的現(xiàn)實原因19-21
- 四. 通過多元決策主體的互動實現(xiàn)政策的滿意21-29
- (一) 政治多元主義21-22
- (二) 互動的主體22-27
- (三) 互動的規(guī)則27-29
- 五. 評價29-32
- 參考文獻32-34
- 后記3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敏;;香港的社會救助:經驗與啟示[J];特區(qū)經濟;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小芳;;簡析臺灣日據(jù)時期殖民教育下的文化沖突[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鄒劍峰;;一以貫之與左右逢源:學術研究的共鳴[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林岡;;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制度化脈絡[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4 王中江;;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5 袁勇志;周可真;;企業(yè)家對創(chuàng)新流的管理[A];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與管理現(xiàn)代化研討會暨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後藤延子;劉桂云;王青;;李大釗的早期思想——中國民主主義思想的發(fā)展[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7 鄒劍峰;;1978年以來中國的漸進改革:過程、理論和展望[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馬駿;於莉;;公共預算研究:中國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亟待加強的研究領域[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曙光;;轉軌經濟的路徑選擇:漸進式變遷與激進主義[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鄭鐘揚;;從技術進步角度淺析電子政府的本質與發(fā)展路徑[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文兵 李曉芬;漸進主義一種基于組織學習的分析框架[N];首都建設報;2009年
2 王頻 葛玉紅;換個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報;2007年
3 主持人 李慶英;談“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N];北京日報;2010年
4 謝國忠 徐寒梅 譯;謝國忠:亞洲再次走到危機邊緣[N];財經時報;2006年
5 陳國威;重現(xiàn)端方的現(xiàn)代化先驅形象[N];中華讀書報;2007年
6 本報評論員 唐學鵬;物業(yè)稅應采用“漸進主義”推廣模式[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7 朱春宇(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系);我國義務教育公平與效率的政策調試探析[N];周口日報;2006年
8 張思前;僅僅是詞句不同而已[N];中國質量報;2005年
9 劉黃;追兵四起如何保持國際競爭力[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10 閻學通;中國外交追求平衡的和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林丹;在互動中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世寧;西南軍政委員會與建國初期西南區(qū)的政權接管[D];四川大學;2005年
3 盧劍峰;行政決策法治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袁星侯;中西政府預算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朱海倫;轉型期地方政府行政決策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莘;動態(tài)均衡的漸進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忠華;經濟轉型中的金融約束分析[D];遼寧大學;2007年
3 張文嘉;零碎政治對預算漸進主義影響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金棟;地方政府環(huán)?冃Э己酥贫妊芯縖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孫建征;論嚴復的漸進主義憲政觀[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周冬;漸進主義改革:中國制度轉軌路徑與模式選擇[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7 郁楓;以土地換保障政策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8 章強;企業(yè)協(xié)同決策研究[D];西華大學;2009年
9 鮑紅;北京市民營圖書公司的發(fā)展及其瓶頸[D];清華大學;2007年
10 杜崢平;歐元區(qū)域擴張的障礙分析及其對東亞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動態(tài)均衡的漸進主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31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