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設施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的實證檢驗
本文選題: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差異 + 網絡基礎設施 ; 參考:《統(tǒng)計與決策》2015年03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網絡基礎設施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的兩面性,并通過門限面板回歸模型、由四種不同空間權重矩陣構成的空間杜賓模型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兩面性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交通基礎設施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確實具有門限效應;在四種空間權重矩陣構建的空間杜賓模型中交通基礎設施和電信基礎設施均對其他區(qū)域的創(chuàng)新能力產生了影響。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ual character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to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through the threshold panel regression model, the spatial Doberbin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four different spatial weight matrices,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dual character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oes have a threshold effec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in the spatial Doberbin model constructed by four spatial weight matrices, both traffic infrastructure and 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have an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other regions.
【作者單位】: 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12041043-03)
【分類號】:F512;F626;F124.3;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強;鄭江淮;;基礎設施投資真的能促進經濟增長嗎?——基于基礎設施投資“擠出效應”的實證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2年03期
2 劉生龍;胡鞍鋼;;基礎設施的外部性在中國的檢驗:1988—2007[J];經濟研究;2010年03期
3 陳傲;柳卸林;程鵬;;空間知識溢出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J];科學學研究;2011年06期
4 金祥榮;陶永亮;朱希偉;;基礎設施、產業(yè)集聚與區(qū)域協(xié)調[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張學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促進了區(qū)域經濟增長嗎——兼論交通基礎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J];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素;賀婭萍;;經濟高速發(fā)展中的城鎮(zhèn)化影響因素[J];財經科學;2011年11期
2 張軍濤;畢樂強;紀昭君;;東北三省區(qū)域外部性空間效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10期
3 李忠民;劉育紅;張強;;“新絲綢之路”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與經濟增長——基于多維要素空間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J];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04期
4 胡際;陳雯;;生產者服務業(yè)對第二產業(yè)TFP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際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ù)[J];財經問題研究;2012年02期
5 李偉軍;;地區(qū)行政層級、信息基礎與金融集聚的路徑選擇——基于長三角城市群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1年11期
6 張志;周浩;;交通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及其產業(yè)差異——基于空間計量的比較分析[J];財經研究;2012年03期
7 劉昌義;潘家華;張瑩;;城市軌道投資的經濟和就業(yè)影響——以北京市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劉渝琳;劉珊宏;;科學發(fā)展觀視野的重慶民生指標體系構建[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10期
9 張軍濤;畢樂強;紀昭君;;區(qū)域間公共基礎設施溢出效應研究[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2期
10 劉建國;李國平;張軍濤;;經濟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立雨;師萍;;創(chuàng)新活動中企業(yè)間知識溢出效率測度模型研究[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項英輝;歐陽文靜;;關于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研究的文獻綜述[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3年
3 毛其淋;盛斌;;對外經濟開放、區(qū)域市場整合與全要素生產率[A];經濟學(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4 金祥榮;陶永亮;朱希偉;;基礎設施、產業(yè)集聚與區(qū)域協(xié)調[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宏觀管理與政策學科青年基金獲得者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賢騰;劉鋒;;皖北地區(qū)空間不均衡增長戰(zhàn)略初探[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3 區(qū)域規(guī)劃與城市經濟)[C];2014年
6 李丹丹;;稅收激勵對環(huán)渤海風險投資的影響[A];第九屆(2014)中國管理學年會——風險投資分會場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亮;信息化對工業(yè)化的推動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程文;基于模塊化分工的產業(yè)組織演化及其對中國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周杰琦;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作用機制與實證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符安平;基礎設施對我國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吉新峰;中國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效應評價[D];西北大學;2011年
6 張浩然;中國城市經濟的空間集聚和外溢: 理論分析與經驗證據(jù)[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育紅;“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與經濟增長[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盧興杰;我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9 劉建國;中國經濟效率的影響機理、空間格局及溢出效應[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10 胡彩梅;知識溢出影響區(qū)域知識創(chuàng)新的機理及測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明鑫;浙江省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和優(yōu)化[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張德功;中國區(qū)域間技術溢出效應的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姜楠;區(qū)域間知識流動網絡演化及影響因素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蘇暢;公共基礎設施與R&D對中國制造業(yè)生產率的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5 唐娟;我國區(qū)域資金洼地效應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李宗軒;交易費用、交易效率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利霞;基礎設施投入對出口貿易技術水平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8 楊志杰;城市群基礎設施政府提供的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年
9 張心昌;基于三階段DEA的我國農村公共投資績效評價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2年
10 周興燕;促進我國消費模式轉型的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學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的區(qū)域比較分析[J];財經研究;2007年08期
2 張學良;;中國區(qū)域經濟收斂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長三角1993-2006年132個縣市區(qū)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9年07期
3 王錚,馬翠芳,王瑩,翁桂蘭;區(qū)域間知識溢出的空間認識[J];地理學報;2003年05期
4 莊子銀,鄒薇;公共支出能否促進經濟增長:中國的經驗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5 金祥榮;茹玉驄;吳宏;;制度、企業(yè)生產效率與中國地區(qū)間出口差異[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6 郭慶旺;賈俊雪;;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03期
7 范九利,白暴力;基礎設施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二級三要素CES生產函數(shù)法估計[J];經濟論壇;2004年11期
8 徐現(xiàn)祥;舒元;;中國省區(qū)經濟增長分布的演進(1978—1998)[J];經濟學(季刊);2004年02期
9 范劍勇,楊丙見;美國早期制造業(yè)集中的轉變及其對中國西部開發(fā)的啟示[J];經濟研究;2002年08期
10 婁洪;長期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投資政策——包含一般擁擠性公共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的動態(tài)經濟增長模型[J];經濟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邊志強;;網絡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09期
2 ;中國信息化建設十大重點領域[J];郵電商情;2000年21期
3 朱虹;;基于公共產品理論的網絡基礎設施產權問題研究[J];情報科學;2006年01期
4 xy;;來自惡意廣告的新威脅[J];網絡與信息;2012年01期
5 高倩;李明亮;;電子商務中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方案[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01期
6 ;全球IPv6商業(yè)部署 應用與服務將是下一步的重點[J];辦公自動化;2013年09期
7 ;信息秀[J];中國會展;2009年12期
8 ;Marsec Log Analysis Center 保障網絡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J];計算機安全;2002年07期
9 艷;SoftWare.com賽前先熱身[J];中國計算機用戶;1998年07期
10 ;美國康普助力高鐵速度[J];微電腦世界;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承英;國立園;張英華;;智慧天津建設光纖城市和網絡基礎設施演進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1分會場-中國智慧城市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讓網絡基礎設施伸縮自如[N];網絡世界;2005年
2 程津培 科技部副部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制約我國軟件產業(yè)發(fā)展[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3 ;整合重于建設[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4 水更過 范毅波;“e”企業(yè)網絡基礎設施[N];網絡世界;2000年
5 韓英杰 記者 季佳瑩;哈市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N];哈爾濱日報;2006年
6 生態(tài)人類學術工作委員會 寇有觀;智慧城市建設的戰(zhàn)略思考[N];中國信息化周報;2014年
7 石涌;西藏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二期)項目投入使用[N];人民公安報;2007年
8 ;IPS依然是熱門[N];網絡世界;2006年
9 本報記者 閆冰;整合,向云服務邁進[N];網絡世界;2009年
10 李瀛寰;融合、移動、安全[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虹;論網絡基礎設施的構建、運營及管理——基于公共產品理論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873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178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