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運作的前提及其批判與重建
本文關鍵詞:網絡時代運作的前提及其批判與重建
【摘要】:之所以要稱為網絡時代,是因為它是以網絡作為基本的傳播媒介而存在的一個時代,網絡是其最明顯的標志。自從這樣一個時代駕臨后,整個世界都因這種媒介而有所不同。但是人們仿佛仍然對這個時代并沒有做出過多的深究,而是因其對生活的簡化對此卻驚喜不已。因此,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詞語,似乎這個時代一開始就在標示出與網絡的千絲萬縷的關聯。生活于這個時代的人們不可能離開網絡了,但似乎每個人并不是很明白這個時代,似乎并不熟悉這個運作的前提。筆者正是基于這個理由才對網絡時代加以研究的。 如今,沒有人能夠避開網絡化的生存了,即使不免有時候去體驗一番沒有網絡的生活。實則,體驗僅僅是屬于現代社會普遍獲得另類生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體驗畢竟是體驗。所有虛無的力量在這種體驗中被暫時的隱藏了。因為在體驗中,獲得的是一種高峰的感覺,但是現代社會的異化本質恰恰在推動著這類看似奇怪的事物。因為資本出于增值的需要而把一切都虛無化了。人們感受到的只是沒有內容的生活,因為在資本主導的社會,內容被轉化為單純的形式。網絡就是關于一種形式化生活最真實的表現。 因此,對網絡時代前提的批判就是旨在說明是什么提供了網絡化生存的條件,也就是在澄清這個時代的生存的限度。在此基礎上,才能有一種新時代的想象。
【關鍵詞】:網絡時代 前提 批判 重建 資本 想象力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152;F49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緒論9-11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9
- 1.2 研究動態(tài)綜述9-10
- 1.3 研究結構10-11
- 第二章 網絡時代概述11-18
- 2.1 何謂“網絡”11-12
- 2.2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及其演變12-15
- 2.3 網絡時代與后工業(yè)社會15-18
- 第三章 網絡時代運作的前提18-28
- 3.1 網絡時代與全球化18-21
- 3.2 網絡時代與資本21-24
- 3.3 網絡時代與異化24-28
- 第四章 網絡時代的批判28-34
- 4.1 表現為現代社會控制機制的網絡28-30
- 4.2 網絡話語與沒有秘密的人30-32
- 4.3 網絡時代表達的無主體與自我抽離32-34
- 第五章 重建網絡時代的想象34-37
- 5.1 想象力重要性34-36
- 5.2 培養(yǎng)現代社會的想象力36-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2
- 致謝42-43
-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情況)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凌波;;淑女與作女的較量[J];青春男女生(妙語);2005年02期
2 朱雨蘭;;網絡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交通職業(yè)教育;2005年05期
3 寧俊紅;楊宏庭;;傳媒的發(fā)展和大眾文化研究及其前瞻[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張新偉;;網絡時代的影視批評[J];電影評介;2006年22期
5 豐雪映;;網絡時代的混亂[J];咬文嚼字;2007年02期
6 趙娟;;網絡時代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張忠;陳家麟;;試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7年04期
8 郎麗;;網絡時代的女書[J];文化月刊;2009年05期
9 張倫;;網絡時代看病記[J];現代計算機(普及版);2009年10期
10 張晶晶;;淺談博物館網站建設的意義[J];滄桑;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涂秀珍;婁東生;;網絡時代高校校園輿論環(huán)境的特點及營造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2 鄭弋暉;;網絡時代民族精神研究[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3 李軍;;網絡時代如何應對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領域的犯罪[A];冶金企業(yè)自動化、信息化與創(chuàng)新——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建網30周年論文集[C];2007年
4 黃淵基;;略論網絡對少兒期刊采編工作的影響[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韓翠萍;;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6 夏青梅;;網絡時代檔案館工作探討[A];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7 郁殿木;劉鴻;孔凡忠;;淺析網絡時代的學校德育教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楊世松;張志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幾點思考[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桂芳;;論網絡時代的企業(yè)家素質[A];人學與現代化——全國第三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趙小龍;劉士俊;;網絡時代文獻檢索課的改革[A];圖書館理論與實踐[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雁翎 李輕舟;網絡時代 需要推廣傳播科學精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2 高春顧;紙媒記者如何應對網絡時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3 本報特約撰稿 郭小寒;網絡時代的音樂:不靠唱片靠現場?[N];南方周末;2009年
4 ;誰是網絡時代的王者[N];網絡世界;2005年
5 本報記者 郭萬盛;世界如何向我們走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6 本報記者 孫敏堅;網絡時代的時尚代表[N];湖南日報;2011年
7 孫東崗 王力云 李文明;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N];工人日報;2011年
8 夏昆岡;做網絡時代的愛樂者[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9 森林果果;網絡時代的他們[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李曉玉;網絡時代隱私竊取無孔不入制定專門法規(guī)迫在眉睫[N];通信信息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衍前;網絡時代執(zhí)政黨意識形態(tài)危機及對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2 歐陽勇;網絡時代銀行中介功能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3 陳喜樂;網絡時代知識創(chuàng)新中的信息傳播模式與機制[D];廈門大學;2006年
4 程玉紅;網絡時代的政治參與和政黨變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5 周啟迪;網絡時代我國體育虛擬組織成長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6 段維;網絡時代版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瑛;走向反思建筑設計學——建筑設計知識批判與重建[D];重慶大學;2004年
8 常晉芳;網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邵崗;網絡時代中國政治溝通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董玉整;網絡與真理[D];武漢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由麗;網絡時代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石艷文;論網絡時代的參與式民主[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史云峰;網絡時代的精神文明建設[D];鄭州大學;2003年
4 陶立峰;網絡時代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1年
5 張育智;網絡時代的顧客關系管理[D];廈門大學;2001年
6 宋志勇;客戶關系管理(CRM)及其在房地產企業(yè)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7 顏峰;關于網絡時代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的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葛婭娜;互聯網絡的發(fā)展與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D];青島大學;2005年
9 管安桂;網絡時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倫理探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10 蔡登秋;論網絡時代的文學閱讀[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037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103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