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與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國式分權的視角
本文選題:社會資本 + 中國式分權; 參考:《經(jīng)濟科學》2015年06期
【摘要】:本文將社會資本引入居民效用函數(shù),并結合中國式分權背景下政府財政支出行為建立內(nèi)生增長模型。理論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在經(jīng)濟增長與居民效用間存在不同的行動策略,扭曲的地方政府支出行為會抑制居民幸福感提升。根據(jù)CGSS(2013)問卷設計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將社會資本劃分為四個各有側重的子類別。實證發(fā)現(xiàn),群體認知型社會資本抑制居民幸福感提升,而其他三種社會資本對居民幸福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社會資本總體而言對居民幸福感的正向作用逐漸增強。分群估計還發(fā)現(xiàn),城鄉(xiāng)居民從個人或群體社會資本獲得幸福感的方式各有側重;工作對居民幸福感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群體結構型社會資本。另一方面,財政分權度對居民幸福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反映了地方政府加大民生性財政支出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social capita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residents, and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The theoretical model show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different action strategie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idents' utility, and the distorted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will restrain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happines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data, the social capi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subcategories with empha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p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inhibits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well-being, while the other three kinds of social capital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sidents' well-be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residents' well-being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obtain happiness from individual or group social capita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k and well-be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group structure social capital.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reflec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by increasing the expenditure on people's livelihood.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CET-10-0883) 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CYB14004)的資助
【分類號】:F812.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海兒;不要讓民間資本躺在銀行睡覺[J];中國中小企業(yè);2000年05期
2 崔穎;;加強對民間資本引導和管理的幾點淺見[J];浙江金融;2010年09期
3 宋冬林;關于資本運營的幾個問題[J];經(jīng)濟縱橫;1996年11期
4 李廣才;淺談國有資本的合營制[J];現(xiàn)代企業(yè);1997年10期
5 齊善鴻;新資本邏輯與企業(yè)制度──新資本的概念與邏輯[J];南開管理評論;2000年03期
6 聶會紅;關于資本運營的若干認識[J];科技信息;2000年04期
7 傅志偉;淺議企業(yè)資產(chǎn)重組中的資本運營[J];企業(yè)經(jīng)濟;2001年10期
8 王翔;提高國有資本運行質量對策研究[J];有色金屬工業(yè);2001年02期
9 巢文斌,王勝華;論國有資本投入的方向性[J];企業(yè)經(jīng)濟;2002年11期
10 李霽友;國有資本增殖略論[J];實事求是;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志發(fā);;確立勞動力資本范疇的根據(jù)及其意義[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孫琳琳;任若恩;;資本投入測量綜述[A];經(jīng)濟學(季刊)第4卷第4期(總第17期)[C];2005年
3 吳翔;;民間資本不能充分啟動的原因及其對策思考[A];黑龍江省生產(chǎn)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4 ;社會資本與家庭金融決策[A];首屆中國金融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孫詠梅;;從資本的趨利性看資本效率與公平的矛盾[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郭雪松;;中國市場資本與勞動力匹配問題研究[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李永強;白璇;趙冬陽;史亞莉;;企業(yè)家社會資本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的負面影響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王烈;;關于資本投入對產(chǎn)出影響問題的探討——大秦線增加資本投入提高運輸密度的分析[A];中國鐵道學會——2004年度學術活動優(yōu)秀論文評獎論文集[C];2005年
9 丁建軍;張海燕;楊宗錦;;社會資本、商業(yè)集群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A];湖南省經(jīng)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何鶴鳴;;增長的局限與城市化轉型——空間生產(chǎn)視角下社會轉型、資本與城市化的交織邏輯[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6.第五屆求是理論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道許;“消費資本化”在保險業(yè)的運用[N];中國保險報;2006年
2 陳瑜;新經(jīng)濟呼喚新的資本理論[N];證券日報;2006年
3 張巍 劉虹;積極探索保險業(yè)與民營資本的融合發(fā)展[N];中國保險報;2005年
4 記者朱藝彬;希望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數(shù)貿(mào)產(chǎn)業(yè)[N];民營經(jīng)濟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殷楠;民間資本圓了“保險夢”[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6 上海社科院經(jīng)濟研究所研究員 閆彥明;打通民間資本與民營經(jīng)濟之間的“內(nèi)循環(huán)”[N];文匯報;2013年
7 記者 段偉華;500億社會資本涌向農(nóng)業(yè)[N];山西日報;2013年
8 正義;“資本農(nóng)業(yè)”的力量[N];滄州日報;2014年
9 記者 金煒;新疆體育產(chǎn)業(yè)等待民間資本[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10 ;江蘇:三種資本帶活三農(nóng)[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鏡宇;資本開放的經(jīng)濟影響與政策選擇:國際經(jīng)驗及對中國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3年
2 李六;社會資本:形成機制與作用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3 劉贛州;中國資本配置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陸丹;中國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及社會資本的轉型[D];上海大學;2009年
5 孫士杰;學校社會資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嚴浩坤;中國跨區(qū)域資本流動: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彭飛;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8 王小明;社會資本的經(jīng)濟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9 葉樊妮;資本存量與資本服務核算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10 呂立志;馬克思資本理論當代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艷;關系資本及其價值的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王維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投入的效率及其優(yōu)化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劉可青;簡析資本境域中機器和科學技術的關系[D];復旦大學;2012年
4 李瑞瑞;馬克思科學和資本聯(lián)盟思想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0年
5 張艷麗;我國地區(qū)間資本流動能力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王哲;知識資本對企業(yè)發(fā)展的作用機理及案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宗承剛;國有資本會計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8 郭建平;資本運營中的信息安全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9 歐宏麗;知識資本計量及知識資本對企業(yè)競爭力影響的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10 宋曄文;中國省際資本流向規(guī)律及其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36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83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