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年
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王鳳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虛擬社區(qū)應運而生,逐漸發(fā)展成用戶參與互聯網活動的主要形式。最近幾年快速發(fā)展的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文以參與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的用戶為研究對象,在對已有國內外關于虛擬社區(qū)和知識共享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設計調查問卷并對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用戶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采用SPSS13.0和AMOS17.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應用SPSS對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量表信度與效度分析、相關性分析,應用AMOS對理論模型和研究假設關系進行了檢驗。根據SPSS與AMOS實證分析的結果,總結了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中各影響因素對知識共享的影響作用,分析了各個因素對知識共享的影響作用的大小及影響作用的途徑。研究表明:在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中,網站安全性對網站易用性、社區(qū)氛圍和信任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網站易用性對社區(qū)氛圍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社區(qū)氛圍對信任、感知的自我效能和結果預期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感知的自我效能對結果預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信任和結果預期對知識共享有正向影響作用,感知的自我效能對知識共享沒有直接的正向影響,但是感知的自我效能可以通過正向影響結果預期來影響知識共享。針對研究結論為社區(qū)服務提供者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24;F22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文晶;;淺論促進組織知識共享的策略[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年15期
2 趙清華;;知識共享的制度化推進[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06年08期
3 楊青菁;;企業(yè)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19期
4 劉希宋;王輝坡;;組織內知識共享的生態(tài)競爭模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04期
5 李菲菲;趙捧未;;知識型企業(yè)的知識共享參考模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年03期
6 章垚鵬;;關于企業(yè)內知識共享的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7年24期
7 高建麗;;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文化建設[J];企業(yè)經濟;2007年07期
8 高原;周燕;;基于需要理論的知識共享問題研究綜述[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樊曉;;知識管理中知識共享障礙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華商;2007年28期
10 王前鋒;何飛翔;;企業(yè)知識戰(zhàn)略聯盟中個體知識共享效用模型研究[J];現代商業(yè);2008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世平;胡艷軍;;高校教師知識共享問題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朱安;;營造知識共享文化 指導員工行為[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林鐘高;;組織結構、信息體制與企業(yè)內部控制模式研究——基于組織知識共享理論的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志杰;劉瑞林;;淺論廣州本田的知識管理[A];第10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陳湘;;索引與信息服務[A];2005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楊建華;魏海標;;企業(yè)知識管理的應用策略分析[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吳六平;;集團內部如何真正解決知識共享的關鍵問題[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王盛虎;;知識管理視野下政府對自然危機管理的策略選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魏永斌;孫東川;;協同商務環(huán)境下知識共享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汪黎君;;由團隊知識的形成看醫(yī)學工程部的知識共享[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八次學術年會暨《醫(yī)療設備信息》創(chuàng)刊20周年慶祝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富強 葛新權;[N];首都建設報;2010年
2 吳建中;[N];文匯報;2005年
3 易水;[N];人民郵電;2004年
4 王春燕;[N];人民法院報;2006年
5 記者 鄭昭;[N];福建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魏小毛;[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寧杰;[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艾新;[N];中國經營報;2007年
9 曾菊敏;[N];中國航空報;2007年
10 韓永軍;[N];人民郵電;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雯;通過激活社會資本在虛擬社區(qū)中實現知識共享[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周勇士;供應鏈知識共享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李丹;科學研究活動中的知識管理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夏晶;高校知識管理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5 趙鑫;組織創(chuàng)新氛圍、知識共享與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D];浙江大學;2011年
6 王麗麗;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心理契約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于國波;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機理及路徑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8 初浩楠;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下企業(yè)人際信任及其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宋志紅;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來源的實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黃福玉;面向組織記憶的崗位知識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鳳艷;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宋文豪;知識共享在團隊過程與團隊效能之間的中介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蔣凱;基于灰色理論的項目團隊內部知識共享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李康;知識型企業(yè)員工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志偉;基于MIS的A公司知識挖掘與知識共享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7 宗勝亮;網絡環(huán)境下合作R&D項目的知識共享機理及促進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付桃紅;軟件外包中發(fā)包方與接包方間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張作鳳;知識共享機制及其在企業(yè)中的構建[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4年
10 趙玉潔;跨學科團隊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4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quguanli/9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