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公共交往活動的空間爭奪特征與規(guī)劃導控——以福州市區(qū)廣場舞空間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08:23
社區(qū)公共空間為居民提供了鍛煉與交往的場所,有助于促進居民身心健康,但其使用過程中也常出現空間爭奪的現象。文章針對公共交往活動的空間爭奪問題,以福州市區(qū)廣場舞空間為例,運用網絡新聞爬取、GIS空間數據采集、實地踏勘、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方法,梳理廣場舞空間的類型、沖突等級及其深層機制。結果顯示:福州市廣場舞活動暴露了空間爭奪特征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間形式,根據沖突等級可將其劃分成5類空間;公共空間布局不完善、空間功能界定模糊、空間緩沖不足和使用時間重疊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廣場舞空間爭奪。未來社區(qū)公共空間建設應充分考慮其爭奪特征,從公共空間布局、場地功能調整和時間管制等方面優(yōu)化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方案。
【文章來源】:規(guī)劃師.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案例空間分布
朝陽小區(qū)屬于居住區(qū)空間,其外圍面積約560 m2,有1個舞群,約50人。小區(qū)外圍是沿街的底層商業(yè)高層住宅,廣場舞空間距離高層住宅不足10 m,緩沖距離不足,不能抵擋噪聲的侵擾。實地噪聲統(tǒng)計顯示,居住小區(qū)的噪聲高達76 dB(圖6),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也影響了底層商家的正常商業(yè)活動。4沖突的空間問題根源:規(guī)劃、設計與管理的不匹配
在已確定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間進行廣場舞活動,實質上是對原有功能屬性公共空間的非正規(guī)使用[10-11]。如果原有功能的活動群體同時具有使用空間的需求,則必然增加對抗和摩擦的可能性,如明騰廣場停車場本是為居民及顧客提供停車服務的,然而廣場舞活動侵占了居民及顧客的使用空間,導致兩者發(fā)生沖突。換言之,現有公共空間設計缺乏對廣場舞活動的考慮,使得廣場舞活動不得不占用大量公共空間或其他活動的使用空間[12-14]。圖4 溫泉公園廣場舞空間爭奪現狀及模式示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熟人社會”到“生人社會”:廣場舞與中國城市公共性[J]. 盧衍衡,錢俊希. 地理研究. 2019(07)
[2]社會沖突理論視域下廣場舞引發(fā)爭議的沖突分析[J]. 梅瑩.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9(05)
[3]空間的力量:廣場舞的社會文化意義與地方認同效應[J]. 姚華松,周春山,黃耿志,陳昆侖,邵小文. 地理研究. 2019(05)
[4]空間因子影響下的廣場舞集聚機制研究[J]. 劉祎緋,李梓赫,張嘉佐,鮑良玉,榮思超. 規(guī)劃師. 2019(02)
[5]基于行動者網絡的農村土地開發(fā)利益協調研究——對韶關市區(qū)典型村的分析[J]. 高銀寶,譚少華,薛德升,曾獻君. 城市規(guī)劃. 2018(07)
[6]緣于小區(qū)公共空間引發(fā)的鄰里沖突及其解決途徑——以上海市83個小區(qū)為例[J]. 張俊. 城市問題. 2018(03)
[7]計劃型城市到經營型城市的公共空間生產研究[J]. 楊迪,楊志華. 城市規(guī)劃. 2017(10)
[8]論廣場健身舞在社區(qū)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 劉慧玲,余蓉暉.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6(06)
[9]公共性、公共空間與集體消費視野中的社區(qū)廣場舞[J]. 曹志剛,蔡思敏. 城市問題. 2016(04)
[10]城市廣場的活力構建研究——以重慶市三峽廣場之中心下沉式廣場為例[J]. 譚少華,李英俠. 西部人居環(huán)境學刊. 2015(02)
本文編號:3550146
【文章來源】:規(guī)劃師.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案例空間分布
朝陽小區(qū)屬于居住區(qū)空間,其外圍面積約560 m2,有1個舞群,約50人。小區(qū)外圍是沿街的底層商業(yè)高層住宅,廣場舞空間距離高層住宅不足10 m,緩沖距離不足,不能抵擋噪聲的侵擾。實地噪聲統(tǒng)計顯示,居住小區(qū)的噪聲高達76 dB(圖6),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也影響了底層商家的正常商業(yè)活動。4沖突的空間問題根源:規(guī)劃、設計與管理的不匹配
在已確定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間進行廣場舞活動,實質上是對原有功能屬性公共空間的非正規(guī)使用[10-11]。如果原有功能的活動群體同時具有使用空間的需求,則必然增加對抗和摩擦的可能性,如明騰廣場停車場本是為居民及顧客提供停車服務的,然而廣場舞活動侵占了居民及顧客的使用空間,導致兩者發(fā)生沖突。換言之,現有公共空間設計缺乏對廣場舞活動的考慮,使得廣場舞活動不得不占用大量公共空間或其他活動的使用空間[12-14]。圖4 溫泉公園廣場舞空間爭奪現狀及模式示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熟人社會”到“生人社會”:廣場舞與中國城市公共性[J]. 盧衍衡,錢俊希. 地理研究. 2019(07)
[2]社會沖突理論視域下廣場舞引發(fā)爭議的沖突分析[J]. 梅瑩.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9(05)
[3]空間的力量:廣場舞的社會文化意義與地方認同效應[J]. 姚華松,周春山,黃耿志,陳昆侖,邵小文. 地理研究. 2019(05)
[4]空間因子影響下的廣場舞集聚機制研究[J]. 劉祎緋,李梓赫,張嘉佐,鮑良玉,榮思超. 規(guī)劃師. 2019(02)
[5]基于行動者網絡的農村土地開發(fā)利益協調研究——對韶關市區(qū)典型村的分析[J]. 高銀寶,譚少華,薛德升,曾獻君. 城市規(guī)劃. 2018(07)
[6]緣于小區(qū)公共空間引發(fā)的鄰里沖突及其解決途徑——以上海市83個小區(qū)為例[J]. 張俊. 城市問題. 2018(03)
[7]計劃型城市到經營型城市的公共空間生產研究[J]. 楊迪,楊志華. 城市規(guī)劃. 2017(10)
[8]論廣場健身舞在社區(qū)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 劉慧玲,余蓉暉.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6(06)
[9]公共性、公共空間與集體消費視野中的社區(qū)廣場舞[J]. 曹志剛,蔡思敏. 城市問題. 2016(04)
[10]城市廣場的活力構建研究——以重慶市三峽廣場之中心下沉式廣場為例[J]. 譚少華,李英俠. 西部人居環(huán)境學刊. 2015(02)
本文編號:3550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quguanli/35501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