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品牌建設的若干思考
[Abstract]:The university brand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but there are many underlying problems, including the paradox of brand expression, the dilemma of creating path, the dilemma of internal logic and the dispute of creating value. To a large extent, this is due to brand building and university culture there is a certain conflict. University brand 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fashion", managers should learn to dialectically treat.
【作者單位】: 湖州師范學院;
【基金】:湖州師范學院重點課題“地方高校特色發(fā)展與品牌建設研究”(GJB11002) 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二十五”高等教育研究規(guī)劃重點課題“高校分類和新建本科院校轉(zhuǎn)型與特色發(fā)展研究”(LT201161)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沈國豐;劉愛生;;特羅姆瑟大學“價值與形象”工程:困惑及啟示[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劉愛生;;本科教學評估中特色項目趨同的思考——基于“一致性陷阱”理論[J];江蘇高教;2011年02期
3 劉愛生;;大學品牌建設:興起與阻礙[J];學園;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寶桃;;論大學院系領導與管理過程中的互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施曉光;;大學:三種意義上的釋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3 郭慶軍;賽云秀;;企業(yè)管理中的非線性授權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8年12期
4 張立新;劉占貴;曲福華;;大學理念:新建院校特色形成的邏輯起點——德國古典大學與美國早期大學的啟示[J];濱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任初明;;跨越院系與學科障礙,促進科研項目合作——基于H大學C項目的案例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7期
6 崔清源;;認識論視野下的大學組織特征——關于美國羅伯特·伯恩鮑姆《大學運行模式》一書的分析[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龍云;;高校內(nèi)部組織模式風險探源[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年10期
8 胡愛民;;試論大學組織文化特征[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年12期
9 盧雙坡;;我國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質(zhì)量評析[J];中國電子教育;2008年03期
10 戴林富;;大眾化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困惑與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征;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朱家德;權力的規(guī)制:大學章程的歷史流變與當代形態(tài)[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程瑛;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大學資源競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朱家德;權力的規(guī)制:大學章程的歷史流變與與當代形態(tài)[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黃容霞;全球化時代的大學變革(1980-2010年)[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宜勇;大學組織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沈曦;中國多校區(qū)大學的組織結構與管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階騰;我國大學學院運行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鄒海;高校職員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張鳳麗;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中的學校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國美;人本視閾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探析[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5 趙凱;基于地方工科院校的高校貸款財務風險研究[D];西華大學;2011年
6 鄭成琳;劍橋大學治理結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曾真;牛津大學治理結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段昌龍;高校畢業(yè)生信息反饋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永林;山西省高職科研激勵機制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楊忍;現(xiàn)代大學學術權力運行機制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乃桂,操太圣;中國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現(xiàn)象透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張建新,陳學飛;從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國高等教育體制變遷的動因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3 顧永安;;創(chuàng)建品牌大學的理論依據(jù)、現(xiàn)實意義與路徑選擇[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范炳良;;品牌大學戰(zhàn)略實施管理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5 靳雁濤;;加強特色大學文化建設 推動教育學院又好又快發(fā)展[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李猛;大學改革與學術傳統(tǒng)[J];讀書;2004年01期
7 盧健民,夏泉;UIS視角下暨南大學的品牌戰(zhàn)略[J];高教探索;2004年03期
8 劉獻君;論本科教學評估中的辦學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馬乙玉;;大學民主治校路徑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10 林榮日;;中外政府與高校權力博弈模式比較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長貴;;文化視域下的大學品牌塑造[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1期
2 葛世榮;李建保;柳振萬;楊金廷;;大學品牌建設之路[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31期
3 王茂濤;現(xiàn)代大學文化模式的重塑[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王長樂;試論大學文化的基本特征[J];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03期
5 李克安,王韜;加強各國大學文化交流 發(fā)展本國教育事業(yè)[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1期
6 王長樂;大學文化的內(nèi)在規(guī)定[J];集美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井海明;試論大學文化[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3年02期
8 王宗光;發(fā)揮大學文化對城市文化的助推作用[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3年07期
9 王秀成;創(chuàng)新大學文化體系 發(fā)展先進文化范式[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張宗新;論大學文化建設[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尚桂;佟月華;;中國大學文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路徑與教育改革對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2 張福強;;關于建設中國特色大學文化的幾點思考[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3 李巍巍;;芻議我國大學文化經(jīng)營模式[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王報換;;激活首都“大學文化”元素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的若干思考[A];2011北京文化論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論壇文集[C];2011年
5 付兆佳;;大學文化同質(zhì)化傾向及對策探析[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李少靜;;國際化進程中的北京農(nóng)學院主體意識探微[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7 顧秉林;;建設創(chuàng)新文化 造就創(chuàng)新人才[A];《中國高等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張岷;;東西部人力資源中的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薪酬比較——上海、成都為例[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9 關仲和;馬丁;;淺論現(xiàn)代大學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10 劉向信;;營造和諧校園 促進科學發(fā)展[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建國;大學文化與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04年
2 趙慧;江西學者研討“贛文化背景下的品牌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連登崗;大學文化的多層次性[N];南通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張寧銳;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大學文化應以學生為本[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5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方勝;大學文化應以育人為本[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6 ;需求是品牌建設的原動力[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7 朱振國;學者共話“中國大學文化百年研究”[N];光明日報;2006年
8 平旭;建設先進的大學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蔡勁松;大學文化的哲學視角及本質(zhì)內(nèi)涵[N];光明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張寧銳 實習生 鄭偉麗;大學生釋義“腳踏實地”[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友;我國國防工業(yè)院校的大學文化體系及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繼兵;大學文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李福杰;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健;大學競爭優(yōu)勢的形成機理及提升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朱為鴻;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組織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薛紹聰;大學主體間文化的缺失與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肖楠;大學學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任喜峰;我國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10 羅軍飛;創(chuàng)新型大學與創(chuàng)新型國家[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慶輝;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品牌建設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張潔;大學生個人品牌建設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程紅;留學中介企業(yè)品牌建設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8年
4 郭俊鵬;獨立學院品牌建設的路徑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萬靈;大連理工大學MBA教育品牌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屈進;民辦高校的品牌建設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7 許亮;論高校合并后的品牌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冰;新時期中國高校無形資產(chǎn)管理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顧佼佼;我國大學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缺失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彭黎;和諧視閾下我國大學文化的特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89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38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