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視反映及影響決策偏好的眼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4 08:11
采用眼動研究法探究注視對決策偏好的反映及影響。實驗1讓被試完成特征判斷任務,并記錄被試的注視行為。注視可能性分析發(fā)現(xiàn),被試在決策前逐漸將注視轉向要選擇的選項。實驗2采用注視追隨反應提示范式研究注視對決策偏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的選擇系統(tǒng)地偏向了隨機確定的目標選項。結果表明,注視能反映決策偏好,也能影響決策偏好。研究結果支持注意的漂移擴散模型與決策信息處理的雙階段理論。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 2021,44(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實驗1實驗材料舉例
刺激可辨條件下,平均決策時間M=1.20s(SD=.48 s),刺激不可辨條件下,平均決策時間M=4.24s(SD=3.93s)。兩者差異顯著,t (3862)=33.72,p<.001,Cohen"s d=1.09,BF=7.11×10214。在坐標軸中以被試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為縱坐標,以分析起點(1.68s)到?jīng)Q策的時間為橫坐標,展示了眼動儀每次取樣時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采用平均決策時間加一個標準差的方式確定分析的時間起點:刺激可辨條件下,選擇決策之前的1.68s(203次取樣)作為分析的起點;刺激不可辨條件下,選擇決策之前的8.17s(985次取樣)作為分析的起點。但為了更好地理解數(shù)據(jù),以決策前1.68s為起點,將原始數(shù)據(jù)與Sigmoid函數(shù)進行了擬合。結果如圖2所示,a圖為刺激可辨條件,擬合系數(shù)R2=.93;b圖為刺激不可辨條件,擬合系數(shù)R2=.97,數(shù)據(jù)都獲得了較好的擬合。為了方便比較擬合曲線,b圖中以虛線繪制了刺激可辨條件的擬合結果。結果顯示,在決策之前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被選選項的注視可能性表現(xiàn)出持續(xù)增加的趨勢。分別將兩個條件下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1.68s至0s)與隨機水平50%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注視偏向都達到了顯著水平,可辨條件下,t(202)=14.74,p<.001,Cohen"s d=1.03,BF=7.63×1030;不可辨條件下,t(202)=4.44,p<.001,Cohen"s d=.31,BF=1687。將兩個條件的數(shù)據(jù)進行Pairwise Kolmogorov-Smirnov檢驗后發(fā)現(xiàn),可辨條件的注視偏向顯著大于不可辨條件,K-S d=.54,p<.001。
每個被試單獨施測。首先為其解釋指導語,告知被試屏幕上會同時呈現(xiàn)兩張點圖,請觀察兩張圖片直到他們消失,然后用鼠標左右鍵選擇密度較大的圖片。實驗流程見圖3。首先呈現(xiàn)800ms注視點“+”;然后呈現(xiàn)刺激圖片,直到累積注視時間滿足觸發(fā)條件或判定為超時;為了消除視覺后效,隨后呈現(xiàn)167ms的掩蔽;然后呈現(xiàn)被試選擇界面;最后,呈現(xiàn)選擇信心評分界面。中間有三次休息,實驗共持續(xù)約30 min。3.1.5 數(shù)據(jù)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貝葉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實現(xiàn)[J]. 胡傳鵬,孔祥禎,Eric-Jan Wagenmakers,Alexander Ly,彭凱平.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6)
本文編號:3494280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 2021,44(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實驗1實驗材料舉例
刺激可辨條件下,平均決策時間M=1.20s(SD=.48 s),刺激不可辨條件下,平均決策時間M=4.24s(SD=3.93s)。兩者差異顯著,t (3862)=33.72,p<.001,Cohen"s d=1.09,BF=7.11×10214。在坐標軸中以被試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為縱坐標,以分析起點(1.68s)到?jīng)Q策的時間為橫坐標,展示了眼動儀每次取樣時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采用平均決策時間加一個標準差的方式確定分析的時間起點:刺激可辨條件下,選擇決策之前的1.68s(203次取樣)作為分析的起點;刺激不可辨條件下,選擇決策之前的8.17s(985次取樣)作為分析的起點。但為了更好地理解數(shù)據(jù),以決策前1.68s為起點,將原始數(shù)據(jù)與Sigmoid函數(shù)進行了擬合。結果如圖2所示,a圖為刺激可辨條件,擬合系數(shù)R2=.93;b圖為刺激不可辨條件,擬合系數(shù)R2=.97,數(shù)據(jù)都獲得了較好的擬合。為了方便比較擬合曲線,b圖中以虛線繪制了刺激可辨條件的擬合結果。結果顯示,在決策之前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被選選項的注視可能性表現(xiàn)出持續(xù)增加的趨勢。分別將兩個條件下注視被選選項的可能性(-1.68s至0s)與隨機水平50%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注視偏向都達到了顯著水平,可辨條件下,t(202)=14.74,p<.001,Cohen"s d=1.03,BF=7.63×1030;不可辨條件下,t(202)=4.44,p<.001,Cohen"s d=.31,BF=1687。將兩個條件的數(shù)據(jù)進行Pairwise Kolmogorov-Smirnov檢驗后發(fā)現(xiàn),可辨條件的注視偏向顯著大于不可辨條件,K-S d=.54,p<.001。
每個被試單獨施測。首先為其解釋指導語,告知被試屏幕上會同時呈現(xiàn)兩張點圖,請觀察兩張圖片直到他們消失,然后用鼠標左右鍵選擇密度較大的圖片。實驗流程見圖3。首先呈現(xiàn)800ms注視點“+”;然后呈現(xiàn)刺激圖片,直到累積注視時間滿足觸發(fā)條件或判定為超時;為了消除視覺后效,隨后呈現(xiàn)167ms的掩蔽;然后呈現(xiàn)被試選擇界面;最后,呈現(xiàn)選擇信心評分界面。中間有三次休息,實驗共持續(xù)約30 min。3.1.5 數(shù)據(jù)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貝葉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實現(xiàn)[J]. 胡傳鵬,孔祥禎,Eric-Jan Wagenmakers,Alexander Ly,彭凱平.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6)
本文編號:3494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349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