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建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1 12:04
本文關鍵詞: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建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主要從群眾利益保障機制的基本構成入手,對“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形成機制、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督機制以及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失誤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的概念進行界定,結合社會轉型時期的特征和群眾利益保障方面的成就和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問題產生的根源,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本文共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和不足。 第二部分是“群眾利益保障的基本理論”,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群眾利益至上”的群眾利益觀點,以及群眾利益保障機制的基本構成。 第三部分是“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利益保障現(xiàn)狀”,主要分析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建國以來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保障群眾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利益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現(xiàn)的利益分化、群眾利益受損等現(xiàn)象 第四部分是“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側重從“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的不完善”、“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科學化水平有待提高”、“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難以得到有效執(zhí)行”等三個方面予以分析。 第五部分是“健全完善群眾利益保障機制”,主要從“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決策形成機制”、“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督機制”、“決策失誤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社會轉型 群眾利益 保障機制 問題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C934;D2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一、緒論10-13
- (一)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10
- (二) 研究現(xiàn)狀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四) 創(chuàng)新之處與不足12-13
- 二、群眾利益保障的基本理論13-18
- (一) 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利益觀點13-15
- (二) 群眾利益保障機制的基本構成15-18
- 三、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利益保障現(xiàn)狀18-27
- (一) 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基本特征18-19
- (二) 人民群眾利益保障方面的成就19-23
- (三) 社會轉型時期的利益分化以及群眾利益受損現(xiàn)象23-27
- 四、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27-34
- (一) 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的不完善27-29
- (二) 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科學化水平有待提高29-32
- (三) 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難以得到有效執(zhí)行32-34
- 五、健全完善群眾利益保障機制的對策34-47
- (一) 健全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34-37
- (二) 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形成機制37-39
- (三) 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督機制39-44
- (四) 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失誤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44-47
- 結語47-48
- 參考文獻48-50
- 致謝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躍春;;社會階層分化與工農利益保障問題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5期
2 魏杰;吳健;;加強弱勢群體的利益保障[J];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3 陳奇星;中國公共行政監(jiān)督機制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楊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轉型特點簡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8期
5 周育平;;新時期人民利益矛盾的特點及因應之策[J];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張欣彤;;我國行政決策監(jiān)督的制度化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2年05期
7 郭大俊;黃瑞;;鄧小平的人民群眾主體觀[J];社會主義研究;2008年05期
8 郝貴生;馬克思群眾史觀思想的形成軌跡初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薛金禮;孫津;;中國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的理論和實踐特色[J];前沿;2013年11期
10 牟云磊;;社會轉型期公眾的利益觀念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年07期
本文關鍵詞: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建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0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32028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