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倫理型領導如何激發(fā)員工主人翁行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圖文】:
第二章 文獻回顧工職責應盡的義務。也就說是領導或組織期望員工做,而又不是員工的工作義務的事情也被納入了員工的工作職責內(nèi)。由于西方組織是建立在明確契約關系之上的,明確的崗位職責是傳統(tǒng)組織公民行為存在的前提假設[56],員工能夠清楚的識別工作內(nèi)與工作外的職責界限。而在本土管理實踐中崗位職責界限一般比較模糊領導者在對下屬員工工作職責范圍的理解經(jīng)常與員工自身的認知存在偏差[73]。楊百寅等人提出在明確的職責內(nèi)與職責外之間還存在一個灰色地帶,即崗位職責不明確、然而組織和群體規(guī)范又是期望員工表現(xiàn)的行為[56]。并對二者的責任范圍作了對比研究,如圖 2-1:
因此,可以將它們歸納為 員工主人翁意識與行為知行合一 這一核心范疇。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故事線:領導者在企業(yè)經(jīng)營瓶頸的反思中認識到對員工的管理方式應該發(fā)生變化,轉(zhuǎn)變管理認知,領導者自身需要德行示范,提升自我修養(yǎng),才能上行下效,與此同時領導者還需要初衷利他,內(nèi)求利他實踐,達到倫理型領導知行合一;其次,為了獲取員工信任,,讓員工能真正把企業(yè)當家一樣,一方面實現(xiàn)從 知 入手,需要對員工進行圣賢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還需要從 行 上進行鞏固和強化,切實落實員工幸福實踐,進行企業(yè)家文化構建;最后,實現(xiàn)了員工主人翁意識的建立和主人翁行為養(yǎng)成,達到了主人翁行為知行合一的目的。據(jù)此,選擇性編碼得到的核心范疇最終可以表述為:管理者首先表現(xiàn)出倫理型領導的知行合一,通過圣賢文化教育、員工幸福實踐和家文化構建三大方案,最終實現(xiàn)了員工主人翁意識與行為知行合一。根據(jù) 條件—行動/互動—結(jié)果 的范式模型將其他范疇和這個核心范疇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本研究的核心范疇的范式模型,如下圖 4-1 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F272.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文輝;王昶;周依芳;;瓶頸突破、行動學習與轉(zhuǎn)型能力——基于三家內(nèi)向型中小制造企業(yè)的轉(zhuǎn)型案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5年02期
2 賈哲敏;;扎根理論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應用:方法與實踐[J];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03期
3 莫申江;王夏陽;陳宏輝;張麟;;由敬畏到人心:組織倫理系統(tǒng)破解員工離職困局的新視角——以山東老家飲食連鎖公司為例[J];管理世界;2015年02期
4 楊百寅;梅哲群;;“組織主人翁”還是“組織公民”——基于中國社會文化的員工行為分析視角[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5 梅哲群;楊百寅;金山;;領導-成員交換對組織主人翁行為及工作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14年05期
6 吳先明;蘇志文;;將跨國并購作為技術追趕的杠桿:動態(tài)能力視角[J];管理世界;2014年04期
7 章凱;李朋波;羅文豪;張慶紅;曹仰鋒;;組織—員工目標融合的策略——基于海爾自主經(jīng)營體管理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年04期
8 毛基業(yè);李高勇;;案例研究的“術”與“道”的反思——中國企業(yè)管理案例與質(zhì)性研究論壇(2013)綜述[J];管理世界;2014年02期
9 張笑峰;席酉民;;倫理型領導:起源、維度、作用與啟示[J];管理學報;2014年01期
10 梁建;;道德領導與員工建言:一個調(diào)節(jié)-中介模型的構建與檢驗[J];心理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燕芳;組織主人翁氛圍測量量表有效性的驗證[D];清華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91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259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