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計劃對我國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攀登計劃對我國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攀登計劃 原始性創(chuàng)新 影響
【摘要】:原始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對我國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當前我國國家科技計劃圍繞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我國的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還相當薄弱。 選取我國“八五”和“九五”期間實施的攀登計劃項目,全面剖析這一科技計劃的設立目的、過程管理、效益解讀、經(jīng)驗教訓反思等等,以探索其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內(nèi)在的客觀規(guī)律性。 全面分析了攀登計劃項目的立項背景、主要內(nèi)容、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并梳理了攀登計劃實施項目數(shù)量及進程,人員數(shù)量構成、經(jīng)費及人力投入、攀登計劃的管理及成果,結合我國基礎研究的發(fā)展概況,SCI科技論文的收錄情況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情況,以攀登計劃實施項目所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來反映攀登計劃對基礎研究領域的促進;以攀登計劃實施項目所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來反映攀登計劃對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促進;以攀登計劃實施項目所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來反映攀登計劃對我國整體科技能力的進步的促進。結果表明,攀登計劃的實施極大促進了我國原始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結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攀登計劃實施過程進行了分析,指出攀登計劃存在經(jīng)費支持強度太低、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與同期科技政策協(xié)調性和融和性不夠等問題,進而提煉出攀登計劃實施帶來的啟示:應強化原始性創(chuàng)新投入力度,完善技術成果推廣體系,健全科技管理機制。
【關鍵詞】:攀登計劃 原始性創(chuàng)新 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32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9
- 1 背景與研究現(xiàn)狀9-13
- 1.1 選題背景9-10
- 1.2 研究現(xiàn)狀10-11
- 1.3 研究意義、創(chuàng)新點及研究方法11-13
- 1.3.1 研究的意義11-12
- 1.3.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2
- 1.3.3 研究的方法12-13
- 2 攀登計劃概論13-19
- 2.1 攀登計劃制定的背景13-15
- 2.2 攀登計劃指導思想15
- 2.3 攀登計劃的主要內(nèi)容15-18
- 2.4 攀登計劃總體目標18-19
- 3 攀登計劃的實施過程及成果19-28
- 3.1 攀登計劃的項目數(shù)量及實施進程19-21
- 3.2 攀登計劃的參與人員數(shù)量及構成21-22
- 3.3 攀登計劃的經(jīng)費及人力投入22-24
- 3.4 攀登計劃的管理24-26
- 3.4.1 攀登計劃的學術管理24-25
- 3.4.2 攀登計劃的組織管理25
- 3.4.3 攀登計劃的經(jīng)費管理25-26
- 3.5 攀登計劃取得的成果26-28
- 4 攀登計劃對我國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28-45
- 4.1 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概念28
- 4.2 原始性創(chuàng)新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28-30
- 4.3 攀登計劃實施后我國基礎研究概況30-34
- 4.3.1 基礎研究的發(fā)展概況30
- 4.3.2 SCI科技論文收錄概況30-32
- 4.3.3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概況32-34
- 4.4 攀登計劃對我國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促進作用34-45
- 4.4.1 攀登計劃對我國基礎研究的促進34-36
- 4.4.2 攀登計劃對我國應用基礎研究的促進36-38
- 4.4.3 攀登計劃對我國整體科技能力的促進38-43
- 4.4.4 小結43-45
- 5 攀登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45-51
- 5.1 攀登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45-47
- 5.1.1 攀登計劃經(jīng)費支持強度太低45
- 5.1.2 攀登計劃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45-46
- 5.1.3 攀登計劃與同期科技政策協(xié)調性和融合性不夠46-47
- 5.2 攀登計劃實施的建議47-51
- 5.2.1 強化原始性創(chuàng)新投入力度47
- 5.2.2 完善技術成果推廣體系47-48
- 5.2.3 健全科技管理機制48-51
- 6 結語51-53
- 參考文獻53-57
- 個人簡歷57-58
- 致謝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崇銀;Interaction between Anomalous Winter Monsoon in East Asia and EI Nino Event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0年01期
2 曾慶存,王會軍,林朝暉,李崇銀,黃榮輝,吳國雄,周天軍;氣候動力學與氣候預測理論的研究[J];大氣科學;2003年04期
3 陳雅蘭,郭偉鋒;促進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途徑[J];發(fā)展研究;2005年11期
4 王新才;陳荷艷;;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檔案管理標準規(guī)范建設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3年02期
5 張人禾 ,郭裕福 ,黃榮輝;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和國家基礎性研究重大關鍵項目“氣候動力學和氣候預測理論的研究”專家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在黃山市召開[J];大氣科學;1993年05期
6 孫成權;國家攀登計劃“八五”項目(地學)簡介[J];地球科學進展;1993年03期
7 蔣民華;;人工晶體與光電功能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4年02期
8 馬於光;沈家驄;;光電功能有機晶體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7年02期
9 黃錦成,楊頌陽,阮付賢;我國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監(jiān)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10 程桂枝,唐五湘;我國地方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現(xiàn)狀調研與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雅蘭;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陳志敏;中國高技術計劃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李暉;高性能計算機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517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65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