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視域下新中國早期的科技政策研究(1949-1955)
發(fā)布時間:2017-07-31 23:18
本文關鍵詞:科技文化視域下新中國早期的科技政策研究(1949-1955)
【摘要】:本文致力于從新中國科技政策的文化來源入手,在科技文化的理論框架下,對1949—1955年這一具體時段內的中國科技政策展開綜合、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新中國早期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觀形成的背景、科技政策的主要內容及功效的基礎上,從科技文化層面探求此時期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指出科技文化觀對科技政策發(fā)展的指導作用。貫穿全文的有兩條線索:一是新中國早期的科技政策,二是新中國早期科技文化觀。 從論文的結構來看,本文由導言、正文和結束語組成。導言部分,首先介紹了研究現(xiàn)狀、研究思路和方案、研究難點與創(chuàng)新以及本文的核心概念界定。 正文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紹了新中國早期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即第二章,闡述了新中國早期的主要科技政策及其功效。第三部分,包括三、四、五三章,從科技文化層面分析1949—1955年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 第一部分,“新中國早期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形成的背景”,介紹了新中國建國前的科技狀況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觀,并且闡述了新中國早期的經(jīng)濟社會背景。 第二部分,“新中國早期的主要科技政策及其功效分析”,從發(fā)展科技的總方針和向蘇聯(lián)學習的科技發(fā)展方向、設立科研機構、統(tǒng)一組織科技團體、集聚科技人才、頒布科技獎勵條例、促進科技教育發(fā)展等幾個方面對科技政策的內容及其功效進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包括三、四、五三章,以科技文化觀為主線,進一步分析1949—1955年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其中第三章,從偏政治化的科技文化觀角度來分析科技政策的取向,第四章從科學中國化觀來分析科技政策的取向,第五章從科學大眾化觀角度分析科技政策的取向。 結束語總結了全文,對后續(xù)研究作出展望。
【關鍵詞】:新中國早期 科技文化觀 科技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322.9
【目錄】: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導言11-15
- 研究現(xiàn)狀11-12
- 研究方法12-13
- 研究難點與創(chuàng)新13
- 研究核心概念界定13-15
- 第一章 新中國早期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形成的背景15-21
- 1.1 新中國成立前的科技狀況15-16
- 1.2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文化觀16-20
- 1.3 新中國早期的經(jīng)濟社會狀況20-21
- 第二章 新中國早期主要科技政策及其功效分析21-31
- 2.1 確立發(fā)展科技的總方針21-23
- 2.2 確定向蘇聯(lián)學習的科技發(fā)展方向23-25
- 2.3 設立科學研究機構25-26
- 2.4 統(tǒng)一組織科技團體26-28
- 2.5 集聚科技人才,頒布科技獎勵條例28-29
- 2.6 促進科技教育發(fā)展29-31
- 第三章 偏政治化的科技文化觀指導下的科技政策取向分析31-38
- 3.1 偏政治化的科技文化觀的形成31-34
- 3.2 偏政治化的科技文化觀指導下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34-38
- 第四章 科學中國化觀指導下的科技政策取向分析38-41
- 4.1 科學中國化觀的形成38-39
- 4.2 科學中國化觀指導下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39-41
- 第五章 科學大眾化觀指導下的科技政策取向分析41-49
- 5.1 科學大眾化觀的形成41-44
- 5.2 科學大眾化觀指導下科技政策的性質和取向44-49
-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謝55-56
-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56-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恩敏;;建國初的科技政策(1949—1956)[J];黨史資料與研究;1986年04期
2 謝保成;“接受科學”,走“科學的中國化”之路─—郭沫若的科學思想與實踐[J];郭沫若學刊;1999年02期
3 曾昭c,
本文編號:6015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6015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