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學的合理性
發(fā)布時間:2020-04-14 04:47
【摘要】: 科學合理性的問題歷來是科學哲學所探討的中心和關鍵。然而,傳統(tǒng)的科學合理性觀念顯然不能涵蓋發(fā)展態(tài)勢日益迅猛的現代科學,在大科學時代,人們越是認識到科學的巨大的社會功能,就越是要考察科學在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和在人們實踐活動影響下可能變成什么樣子、乃至應該成為什么樣子等問題。它要求人們事先對科學活動的意義、目標和手段的確定,對于可能的前景和后果、風險和代價等,做出系統(tǒng)的說明和論證,同時對科學引起價值觀念的種種變化進行深刻地反思和研究。因此,如何全面看待現代科學并給予深入細致的評價,確立合理的社會評價標準體系等,正在成為時代的課題。 本文選擇價值的分析視角,回顧了自古希臘至后現代科學哲學如何從科學內部對傳統(tǒng)的邏輯—經驗合理性提出質疑,由此確認科學內部的合理性必須與科學外部的合理性相結合,直至越來越關注后者的內容和評價標準這一趨向,探討了合理性與理性的關系,指出,合理性是一個評價概念,其內涵表達的是理由與標準之間的理性關系,即合乎我們所給出的標準,就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合理。合理性的標準或合理性的內容隨歷史、社會、文化等的變化而不同,但是合理性標準或內容的變遷應該受到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統(tǒng)一的限制。 由于評價是一種主體性的活動,價值標準來自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同整個世界的聯系,它本身是與主體存在直接同一的,為此,本論文立足于人類的需要和利益,論證了科學合理性的客觀基礎和評價標準,有重點地分析了科學合理性評價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并就相關的現實啟示作了初步的思考。作者嘗試用主體性去貫穿或綜合哲人們的立場和觀點,使之與已有研究領域相區(qū)別,以求賦予科學的合理性更加完整的意義。 上述闡述得出如下結論:1)科學合理性的評價標準既是科學含義的要求和科學實踐的結果,又是人類價值標準的反映。科學不僅僅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工具和手段,它本身也構成人類生存發(fā)展的一個目的,是人類最高理想——“真、善、美”的一種載體,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已成為人和人類社會整體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體現,對科學本身的追求,在一定意義上,也就是對自由的追求。2)揭示科學與真善美的關系為科學的合理性提供了評價依據?茖W的真只能是不斷地“逼真”,“真”的評價標準有可檢驗性、邏輯嚴密與完備、因果解釋功能、預見力;科學的善,并不是指科學理論本身有什么善惡之分,而是指科學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是否及在何種程度上涉及到以責任概念為表征的社會問題,“善”的評價標準有效益原則、仁愛原則、人與自然和諧原則、人性化原則;科學的美是在求真、臻善的基礎上達到創(chuàng)造性自由的境界,人在其中充分充分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美”的評價標準有簡單性、和諧性、自由創(chuàng)造性等。3)科學的合理性受到科學內部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因而對它的評價會表現出相應的特點。作為評價主體的人,不是抽象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是理性和感性的統(tǒng)一體,評價活動包含著主體的需要和利益、意志和情感,這就是評價的主體相關性。不過,科學的價值就其個別主體性來說是多元的,而就其人類主體性來說則是一元的,科學合理性的評價是個別主體的具體的多樣性和多元化與人類主體整體一元化的統(tǒng)一。真善美的評價標準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不僅對它們的運用需要根據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而制定具體的衡量真善美的尺度,而且在評價引導實踐、實踐的結果檢驗合理性標準這樣一種反饋過程的意義上是動態(tài)的。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看,科學是社會這個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科學的外部合理性是科學的社會動力學的要求,而科學的內部合理性則源于科學的獨立性。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30
本文編號:2626896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30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鳳嵐;高中作文教學科學有序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成麗;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物理學史融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鑫;論競技體育中科技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對立與統(tǒng)一[D];南昌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268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62689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