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馬爾可夫鏈的專利產業(yè)化概率模型:專利引證的視角
本文選題:專利產業(yè)化 + 馬爾可夫鏈。 參考:《科研管理》2015年06期
【摘要】:從專利引證的視角,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衡量專利在技術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價值,從定量分析入手對專利產業(yè)化的概率進行辨析。論證了專利產業(yè)化的判別與評價原理。專利引證網(wǎng)絡的時間無關性、不可約性以及引證路徑單向性滿足馬爾可夫鏈收斂的條件。運用馬爾可夫鏈對專利引證網(wǎng)絡的隨機瀏覽過程進行建模。建立了專利引證網(wǎng)絡與馬爾可夫鏈的對應關系,將專利產業(yè)化概率的計算過程轉化為計算馬爾可夫鏈轉移矩陣穩(wěn)態(tài)分布的過程,設計了轉移矩陣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迭代算法。從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數(shù)據(jù)庫中采集了235項1976年至2006年授權的半導體制造領域電子發(fā)射器制造技術的相關專利,分析了專利的年度分布情況。從美國國家經(jīng)濟研究局的專利數(shù)據(jù)集中查詢得到592條專利引證關系,利用網(wǎng)絡分析軟件Pajek構建專利引證網(wǎng)絡。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專利產業(yè)化概率模型切實有效,與專利產業(yè)化的實際情況相符,可以作為專利產業(yè)化可能性的一種指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citation, this paper us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measure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patent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probability of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from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discri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is demonstrated. The time of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is unrelated, irreducible and the route of citation is one way full.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foot Markov chain. The Markov chain is used to model the random browsing process of the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and the Markov chain is established.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e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probability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 steady-state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ov chain transfer matrix,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fer matrix is designed. An iterative algorithm for larg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From the patent datab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235 patents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emitter authorized in the field of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rom 1976 to 2006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s was analyzed. 592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ent data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The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is constructed by the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 Paje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model of the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is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業(yè)工程中心;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臺州經(jīng)濟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智慧的低碳設計和制造一體化技術及系統(tǒng)研究”(51175463,2012.01-2015.12)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專利引證網(wǎng)絡的知識基因提取方法探索”(13NDJC19YBM,2013.08-2015.07) 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技術標準下提升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專利池的組建與管理”(2013C35064,2013.05-2015.08);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提升地方應用型高校專利產業(yè)化實效性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校與企業(yè)的調研”(2014C35041,2014.07-2016.06) 臺州市科協(xié)軟科學研究課題“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路徑研究:專利產業(yè)化判別與評價”(臺科協(xié)[2014]43號,2014.09-2015.01)
【分類號】:O211.62;G306.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建龍;王宏起;陶微微;;高校專利技術產業(yè)化路徑選擇研究[J];管理學報;2012年06期
2 何超;劉西林;李佳珍;;擬Newton法在高階矩陣中的應用——求解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年16期
3 黃洪波;宋河發(fā);曲婉;;專利產業(yè)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與測度方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年15期
4 黨小梅;鄭永平;於林峰;;專利產業(yè)化的障礙性分析及對策探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5 許琦;顧新建;陳芨熙;;基于專利引證網(wǎng)絡的技術進化路線分析——以數(shù)據(jù)挖掘領域為例[J];科研管理;2013年02期
6 王瑞敏;滕青;盧斐斐;;影響高校專利轉化的因素分析和對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3期
7 邢素軍;;失效專利概念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8 許琦;;一種基于引證網(wǎng)絡的文獻影響因子計算方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年07期
9 譚尚旺;王興科;;圖的無號Laplace矩陣的最大特征值(英文)[J];數(shù)學研究與評論;2009年03期
10 張平;黃賢濤;;高校專利技術轉化模式研究[J];中國高?萍;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秀奎;;我國專利實施與產業(yè)化對策研究[J];中國農機化;2008年02期
2 馮琳;姚艷紅;郭繼明;譚尚旺;;具有固定圍長的單圈圖的無號拉普拉斯譜半徑[J];高校應用數(shù)學學報A輯;2011年01期
3 劉喜文;鄭昌興;王文龍;湯剛強;;構建數(shù)據(jù)倉庫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清洗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3年05期
4 潘善亮;茅琴嬌;韓露;;一種基于虛擬社交化的Web服務發(fā)現(xiàn)方法研究[J];電信科學;2013年12期
5 劉勤;何志文;鄭硯硯;檀律科;陶微;;棉花收獲機械化專利地圖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年02期
6 顧益軍;解易;張培晶;;面向有組織犯罪分析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節(jié)點重要性評價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7 鄭晶;;基于云計算的Pagerank算法的改進[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8 "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互聯(lián)網(wǎng)化存量經(jīng)營"項目組;"基于用戶感知的運維轉型"項目組;;運營商存量經(jīng)營大數(shù)據(jù)平臺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電信科學;2014年06期
9 張喜平;李永樹;劉剛;王蕾;;節(jié)點重要度貢獻的復雜網(wǎng)絡節(jié)點重要度評估方法[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14年03期
10 龔衛(wèi)華;郭偉鵬;楊良懷;;信任網(wǎng)絡中多維信任序列模式挖掘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欒春娟;侯海燕;;全球納米技術領域專利計量分析[A];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曄;中國高校專利產出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于廣龍;有關組合矩陣論中圖譜與符號模式矩陣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曉冰;基于延遲期權的專利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海辰光;自激型汽車擺振動態(tài)過程的建模和仿真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李利;專利技術產業(yè)化的虛擬耦合平臺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郭東妮;高校技術轉移模式與動力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高天輝;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8 劉馨月;Web挖掘中的鏈接分析與話題檢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馬飛;云數(shù)據(jù)中心中虛擬機放置和實時遷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10 樂承毅;企業(yè)知識與員工知識貢獻度集成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挺;專利信托法律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2 霍京華;專利實施法律制度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朱肖穎;區(qū)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0年
4 馮琳;圖的拉普拉斯譜半徑和無號拉普拉斯譜半徑[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5 耿玉嬌;MapReduce中基于抽樣技術的傾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6 芮虎;比價購物平臺中網(wǎng)絡爬蟲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7 王梓;林產品貿易信息用戶興趣模型及個性化搜索[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8 王文元;我國高校專利轉化法律環(huán)境的完善[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9 牛雷;分布式多媒體平臺中視頻搜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10 林哲;面向行業(yè)的信息融合原型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南佐民;《拜杜法案》與美國高校的科技商業(yè)化[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岳宗全,黃迎燕;專利指標——重要的科技指標[J];電子知識產權;2003年09期
3 王昕紅;梁磊;陸根書;席酉民;郭菊娥;;中小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產學合作之路——以蘇州國際科技園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張文松;郭廣珍;;企業(yè)網(wǎng)絡與企業(yè)邊界理論[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5年12期
5 洪勇;蘇敬勤;;發(fā)展中國家核心產業(yè)鏈與核心技術鏈的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7年06期
6 武書連;呂嘉;郭石林;;2009中國大學評價[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9年01期
7 盧福財;;基于交易收益的網(wǎng)絡組織效率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8 林虎;以色列孵化器的發(fā)展對中國孵化器建設的啟示[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4年05期
9 張汝根;;試論我國教學型高校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10 吳紅;;走出“專利實施率”的誤區(qū)[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繆紅益;求解大型對稱稀疏特征值問題的不精確Newton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韓兵兵;失效專利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德安;專利與中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J];今日科技;2002年10期
2 胡里程;技術創(chuàng)新與專利保護[J];科技廣場;2002年06期
3 張文;如何通過專利標記來認識專利[J];科技廣場;2002年09期
4 張慧芳,薛華新;失效專利——待開發(fā)的一座金山[J];山西科技;2002年02期
5 薛福連;引進專利技術要做到四個弄清[J];云南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6 韋公遠;產品開發(fā)怎樣充分利用專利[J];云南科技管理;2002年04期
7 薛福連;引進專利技術要做到四個弄清[J];蘇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2002年07期
8 張守謀;;專利權人,你的專利維護了嗎?[J];科技信息;2002年10期
9 劉耀紅;談專利與品牌[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2003年03期
10 馬秀山;專利權人同企業(yè)家的關系[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200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斌強;劉文鎬;陳輝;;提高中國專利市場流動性:專利服務行業(yè)的重任[A];發(fā)展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2 張曉都;;標注專利標記與專利號是專利權人的權利還是義務[A];專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3 王蔚林;李桂玲;;我國納米印刷技術專利挖掘與布局機制構建[A];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促進專利代理行業(yè)發(fā)展-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首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趙菊蘭;陳海龍;;國外網(wǎng)上主要專利資源及檢索方法[A];圖書館改革與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5 屈三甫;康俊明;薛玲;劉紅芬;陳瑩;張倩;;對抗非典專利的統(tǒng)計分析[A];武漢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歐陽毅芳;;淺析技術標準和專利的辯證關系[A];經(jīng)濟、技術與環(huán)境——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樊華;王慧研;;含劑量特征的醫(yī)藥專利的探討[A];發(fā)展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8 李績;;我國生物材料的專利保護及策略和建議[A];第五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9 楊楷;楊炯;;淺析對比文件的“充分公開”[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10 江耀純;;專利權轉移轉化的幾大僵局及其破解[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學安;中國企業(yè)如何擺脫涉外專利侵權之痛[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王振宇;專利之痛——知識產權保護[N];中國職工科技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吳紅雅;科技引領發(fā)展 創(chuàng)新支撐競爭[N];大眾科技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朱彤;一位維權者打不完的官司[N];科技日報;2007年
5 劉河;第二屆中國(淮北)專利技術推介會隆重召開[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7年
6 魏仿亮;計算機文檔的標準與專利發(fā)展動態(tài)[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7年
7 楊井鑫;首屆專利周為中小企業(yè)專利交易搭臺[N];中國貿易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劉磊;貴州大量專利“深閨待嫁”[N];法制生活報;2007年
9 曹平邋張益;我省建成首個專利技術展示交易平臺[N];貴州日報;2007年
10 范南虹;“貸款時,專利能不能質押?”[N];海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利;專利聯(lián)營許可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虎膽;基于專利網(wǎng)絡方法的技術競爭對手識別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劉珍蘭;公眾參與專利評審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郁琛;促進創(chuàng)新的專利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5 郭濟環(huán);標準與專利的融合、沖突與協(xié)調[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熠;中國農業(yè)公共科研體系專利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7 方曙;基于專利信息分析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石巖;論專利技術的授權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9 高林;專利知識寬度、創(chuàng)新與激勵[D];南開大學;2012年
10 韓宇;知識轉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彬;專利權出資法律問題探析[D];西北大學;2009年
2 朱琢;專利權出資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徐丹丹;專利文本聚類分析及可視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4 浦曉斌;專利異構信息資源互操作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5 滿璐;標準組織知識產權政策中的專利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楊銀丹;中小企業(yè)專利技術開發(fā)策略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7 周濤;基于Web2.0的專利資源協(xié)同建設和管理方法與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11年
8 羅迎迎;共有專利權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朱家福;我國區(qū)域專利產業(yè)化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羅愛靜;我國高校專利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23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02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