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中國建設銀行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計價體系的研究與完善

發(fā)布時間:2018-10-10 12:33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重要議題,也是實現(xiàn)金融機構自主經(jīng)營、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逐漸加快,商業(yè)銀行將從依賴央行的存貸款利率指導定價,演變?yōu)樵谑袌龉┣箨P系中自主定價。與此同時,衡量銀行內(nèi)部資金運用的成本與收益的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定價體系,也面臨著大規(guī)模的改革,該體系的成熟與否,直接關系到商業(yè)銀行的同業(yè)競爭力,同時,也影響到系統(tǒng)內(nèi)各條線各部門的綜合收益及風險控制水平。 目前在國內(nèi)商業(yè)銀行的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價格體系中,比較多采用的是全額計價模式,即對資產(chǎn)負債表中所有的生息項目進行會計核算。但該模式的定價基礎主要取決于央行公布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反應存在時滯,一旦利率市場化正式實施,現(xiàn)有的計價體系恐難以勝任新形勢下的價格標準和計價要求。 本文以中國建設銀行實際的經(jīng)營狀況為例,結合外部市場的收益率數(shù)據(jù),分析探討如何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下擺脫央行基準利率的束縛,尋找到更加符合市場未來發(fā)展的內(nèi)部收益率曲線。利用該曲線,商業(yè)銀行可以找到每一期限產(chǎn)品對應的內(nèi)部轉(zhuǎn)移價格,避免盲目地憑主觀臆斷定價,具體的實施步驟可分為:確定基準利率曲線、風險因素調(diào)整(包括信用風險、準備金成本、操作資金成本、流動性風險、戰(zhàn)略因素)、價格整理與曲線擬合等等,并對相關配套措施進行了可行性分析,進而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不同于以往對銀行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定價一般以理論研究為主,本文的特色在于:通過對中國建設銀行進行案例研究,運用其內(nèi)部的實際經(jīng)營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前瞻性地揭示了目前建行所沿用的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計價體系存在著局限性;進而強調(diào)引入新一代內(nèi)部資轉(zhuǎn)移定價體系的必要性及緊迫性;并結合對市場客觀環(huán)境的分析提出了構建FTP曲線的實施步驟與配套措施:最后引申出對其它商業(yè)銀行的啟示意義。本文不足之處在于:對構建內(nèi)部資金收益率曲線的數(shù)據(jù)驗證還不夠充分,對應用研究也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改善與提高。
[Abstract]: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exerting the role of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t is also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and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gradual acceleration of the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will change from relying on the central bank's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 to pricing independently in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l capital transfer pricing system, which measures the cost and income of the bank's internal capital utilization, is also facing a large-scale reform. The maturity of the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interbank competitiven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ffects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risk control level of each department in the system. At present, in the internal capital transfer price system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he full pricing model is used, that is, the accounting of all the interest-bearing items in the balance sheet. However, the pricing basis of this model mainly depends on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of deposit and loan announced by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re is a delay in responding to the market's supply and demand of funds. Once the interest rate is marketized, The existing pricing system may not be competent for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price standards and pricing requirements. Taki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get rid of the bondage of the central bank's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under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combining with the data of the external market's yield. To fi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internal yield curve. Using this curve, commercial banks can find the internal transfer price corresponding to each limited product, and avoid blindly relying on subjective pricing.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can be divided into: determining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curve, adjusting risk factors (including credit risk, etc.) Reserve cost, operating capital cost, liquidity risk, strategic factors), price arrangement and curve fitting, etc., and the feasibility of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nal capital transfer pricing of bank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are: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using its internal actual management data to analyze, It reveal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ternal capital transfer pricing system used by CCB at present, an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introducing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al capital transfer pric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objective environ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FTP curve: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for other commercial banks are extended. The deficiency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data verific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nal capital return curve is not enough, an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s not deep enough,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improved.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建設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2010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員公告[J];投資研究;2010年03期

2 賈瑛瑛;;大銀行與小企業(yè)的無縫對接——建設銀行小企業(yè)金融服務取得新成效[J];中國金融;2011年18期

3 井華;王南海;;大力發(fā)展綠色信貸,推動環(huán)保加快發(fā)展[J];國際融資;2011年08期

4 ;書法[J];中國金融家;2011年08期

5 ;基金代理銷售中告知義務的承擔[J];發(fā)展;2011年07期

6 ;中國建設銀行內(nèi)蒙古分行[J];企業(yè)管理;2011年07期

7 ;提升服務水平,朝著國內(nèi)領先、國際一流電話銀行中心奮進——訪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電話銀行武漢中心主任石漢祥[J];今日財富(金融發(fā)展與監(jiān)管);2011年07期

8 ;領跑信用卡業(yè)務的發(fā)展之路——寫在中國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發(fā)卡8周年之際[J];中國品牌與防偽;2011年09期

9 陳佐夫;;履行社會責任 服務軍隊后勤[J];金融電子化;2011年02期

10 ;推進科學發(fā)展 深化戰(zhàn)略轉(zhuǎn)型 中國建設銀行扎實推進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J];黨建;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前言[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2 莫紅燕;;對中國建設銀行內(nèi)部控制審計評價實踐的思考[A];中國內(nèi)部審計協(xié)會2009年度全國“內(nèi)部審計與內(nèi)部控制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暨經(jīng)驗交流會三等獎論文匯編[C];2009年

3 郭鋒;;中國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的公司治理——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課題組;劉明勝;羅紹華;周衡祥;;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1996-2000年)主要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5 ;學會科研活動應注重成果轉(zhuǎn)化[A];2006年學會發(fā)展相關問題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張兆國;;是勞動合同關系還是借用關系——從一起勞動爭議糾紛案談起[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實踐“三個代表” 注重“五個發(fā)揮”[A];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學會工作經(jīng)驗匯編[C];2004年

8 吳小晶;;資金對土地儲備制度的影響及對策[A];節(jié)約集約用地 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C];2005年

9 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分銷渠道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10 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分銷渠道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四)[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易博文 通訊員 黃嬋;中國建設銀行首家村鎮(zhèn)銀行在我省開業(yè)[N];湖南日報;2008年

2 記者 馮珉;我省今年信貸“總盤子”有望過千億[N];安徽日報;2008年

3 記者 王松;中國建設銀行王永剛董事來渭考察[N];渭南日報;2008年

4 任芳 劉琳;建行獲準在美國紐約設立分行[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5 首席記者 喬雪峰;儲波巴特爾會見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9年

6 記者 姜業(yè)慶;美一公司更名為建行(亞洲)財務[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9年

7 ;省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舉行座談會[N];青海日報;2009年

8 記者 黎攀;郭聲琨會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N];廣西日報;2009年

9 記者 卓尚進;向西藏貧困學生再次捐款[N];金融時報;2010年

10 記者 王玲;孫述濤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N];威海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碩;商業(yè)銀行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定價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2 王魯濱;商業(yè)銀行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定價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周四軍;中國商業(yè)銀行效率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王憲明;產(chǎn)權結構與中國商業(yè)銀行效率變化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吳躍;改革開放后黨的金融政策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學鋒;中國商業(yè)銀行經(jīng)營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林順輝;國有商業(yè)銀行組織架構優(yōu)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李艷虹;投資者保護、績效與風險控制[D];暨南大學;2006年

9 馬喜德;中國抵押支持證券定價與設計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費倫蘇;我國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恬;中國建設銀行內(nèi)部資金轉(zhuǎn)移計價體系的研究與完善[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方蘭;中國建設銀行H省分行客戶評估方法改進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林偉宏;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治理完善對策探討[D];山東大學;2007年

4 曾金賢;《案例》: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D];暨南大學;2002年

5 郭蕾;客戶關系管理在建設銀行的應用及存在問題[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6 黃瑞園;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績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戰(zhàn)春輝;中國建設銀行個人金融業(yè)務發(fā)展對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8 王洪亮;建設銀行國際貿(mào)易融資業(yè)務發(fā)展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9 易偉;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營銷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10 賴劍玉;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分行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617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2617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6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