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中國反洗錢監(jiān)管制度變遷的路徑鎖定及對策

發(fā)布時間:2018-04-14 22:39

  本文選題:反洗錢 + 金融監(jiān)管 ; 參考:《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路徑依賴理論,闡明了我國反洗錢監(jiān)管制度的發(fā)展過程,揭示了我國反洗錢制度變遷中路徑鎖定的具體表現,進一步指出了我國反洗錢監(jiān)管制度變遷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反洗錢投入成本巨大、反洗錢效率較低等。在此基礎上,根據我國反洗錢監(jiān)管制度變遷的內外部因素,提出了突破現有路徑鎖定的措施,主要包括:組建更具權威的專業(yè)反洗錢主管部門、促進反洗錢國內外協調與合作、提高可疑交易報告的價值、全面推行反洗錢風險評估體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path-dependence theory,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 reveal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path locking in the change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ystem,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e external force of the change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ost of anti-money-laundering is huge and the efficiency of anti-money-laundering is low.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break through the existing path lock, mainly including: to set up a more authoritativ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at home and abroad.Enhance the value of 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s and implement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 risk assessment system.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jiān)測分析中心;
【分類號】:F83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和旺;;諾思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新發(fā)展[J];經濟評論;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昭河;人口行為外部性及外部性內在化的經濟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0年04期

2 羅峰;馬克思主義與諾思的國家理論之比較[J];政治學研究;2001年03期

3 侯若石;質疑現代企業(yè)制度[J];開放導報;2004年03期

4 陳祥明;發(fā)展知識經濟與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5 賀一耕;制度創(chuàng)新與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崔建華;;我國人力資本生產制度缺陷及其深層原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后小仙,徐永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中的政府經濟功能[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王會華;;論政府主導型制度創(chuàng)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何曉玲,郝鈺;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制度成因初探[J];北方經濟;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芳;;論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產權問題[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專輯[C];2006年

2 金媛媛;;中國農戶小額信貸的新制度經濟學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三農問題與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分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馬江;;科學發(fā)展觀——我國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指導方針[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上冊)[C];2005年

4 馬江;;貫徹循環(huán)經濟理念 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精選[C];2006年

5 馬江;章尺木;;關于循環(huán)經濟理論研究的思考[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6 燕繼榮;;對于服務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國改革論壇文集[C];2007年

7 李忠旭;;蔬菜流通模式的制度變遷——關于農產品市場改建成超市的問題探討[A];遼寧省農業(yè)經濟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征集論文集[C];2005年

8 張俊清;;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影響[A];遼寧省農業(yè)經濟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征集論文集[C];2005年

9 何丹;吳九興;;城市土地可持續(xù)利用的經濟學分析[A];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賀衛(wèi);;試論諾思的經濟增長學說——制度變遷理論[A];上海市經濟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維春;現代化進程中區(qū)域經濟非均衡與協調發(fā)展[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2 李洪江;轉軌時期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控制的制度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3 楊仲山;國民經濟核算方法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胡金波;21世紀初我國充分就業(yè)及其實現途徑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6 張紅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7 杜興強;契約·會計信息產權·博弈[D];廈門大學;2001年

8 鄭學軍;中國股市的結構與變遷[D];廈門大學;2001年

9 郭其友;中國經濟主體行為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10 郭建暉;國有資本財務管理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莉;美國在華投資企業(yè)的跨文化管理問題研究——以美國莊臣公司(中國)為例[D];暨南大學;2000年

2 劉濤;我國民營企業(yè)進入資本市場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3 張新國;上市公司收購的監(jiān)管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4 粟建國;我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5 丁俊民;國有商業(yè)銀行監(jiān)管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0年

6 杜金沛;國企預算約束與企業(yè)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7 秦泗陽;制度變遷理論的案例分析——中國古代黃河流域水權制度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9 袁經文;中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零現象的經濟學分析[D];廣西大學;2001年

10 宗曉丹;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消費問題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業(yè)安;制度演化理論的新發(fā)展[J];教學與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正俊;;全球金融監(jiān)管:太少還是太多?[J];現代商業(yè)銀行;2010年03期

2 ;中國應盡早放松僵化的民間金融監(jiān)管[J];中國商人;2011年07期

3 林玉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非現場監(jiān)管工作中的若干問題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4 陳楷;駱敬賢;;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完善[J];財經界(學術版);2011年09期

5 冉俊;;信用評級機構監(jiān)管問題研究[J];征信;2011年03期

6 周家明;;淺論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發(fā)展現狀與建議[J];企業(yè)導報;2011年09期

7 胡玉婷;;從美國金融監(jiān)管之路看我國的路徑選擇[J];中國外資;2011年14期

8 董峰;胡世偉;;淺談金融創(chuàng)新對我國銀行會計制度改革產生的影響[J];企業(yè)導報;2011年10期

9 余萍;;談我國商業(yè)銀行金融監(jiān)管中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職大學報;2011年03期

10 唐晶星;;淺析美國存款保險制度[J];湖南農機;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祁敬宇;;我編寫《金融監(jiān)管學》教材的一點體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2 張金城;;供給和需求雙重動力推動的我國金融監(jiān)管演進分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姚軍朋;苗青田;;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角度看政府金融監(jiān)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專刊)[C];2009年

4 陳學彬;鄒平座;;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實踐的回顧與展望[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江其務;;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經濟的若干戰(zhàn)略思考[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李鴻冰;;如何構建我國金融監(jiān)管方法體系[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7 范曉波;;2020的國際金融法:中國的作用和影響[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孫健;高麗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反思與對我國的啟示[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9 郭玉萍;;WTO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改革要求[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10 徐尚彪;;認真踐行“三個代表”切實加強金融監(jiān)管[A];柴達木金融服務論壇專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許躍芝;我國已建立起較完善的反洗錢制度體系[N];經濟日報;2009年

2 本報特派記者 朱周良;亡羊補牢 各國亟需加強金融監(jiān)管一致性[N];上海證券報;2008年

3 劉正山;給中國金融監(jiān)管提個醒:縮短衍生金融鏈條[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4 黃丹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訪問學者;國際金融監(jiān)管改革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發(fā)展(中)[N];證券時報;2008年

5 記者 陶冶;聲明草案透出八大要點 加強金融監(jiān)管有望突破[N];金融時報;2009年

6 渤海證券博士后工作站 劉惠杰;金融監(jiān)管:成本與成效的博弈[N];證券日報;2009年

7 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 陸志明;世界金融監(jiān)管前景莫測下的中國策略[N];上海證券報;2009年

8 馮迪凡 王慧卿;泛歐金融監(jiān)管新機構初步成形[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9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高級培訓師,,經濟學博士 王勇;美系統(tǒng)性風控計劃有利全球金融監(jiān)管[N];上海金融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高健;全球金融監(jiān)管協商平臺呼之欲出[N];中國證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汝亭;金融監(jiān)管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

2 羅嘉;我國金融監(jiān)管協同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蓋麗麗;中國農村金融監(jiān)管:變遷、效果及改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于永寧;后危機時代的金融監(jiān)管變革之道[D];吉林大學;2010年

5 劉玉強;地方政府金融監(jiān)管績效的評估與改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吳焰;轉型期的中國金融監(jiān)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張?zhí)祆?危機后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管體系完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劉志剛;中國商業(yè)銀行盈利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惠康;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監(jiān)管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孫煥民;金融監(jiān)管的國際協作:實踐與理論探索[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靜;美國、英國和日本金融監(jiān)管比較及對我國的借鑒[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2 王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金融法律監(jiān)管[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肖凱;次貸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jiān)管法律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4 李娜;論次貸危機后美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改革對我國的啟示[D];安徽大學;2010年

5 呂勁松;金融監(jiān)管:理論、模式與我國的實踐探討[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6 霍漢強;澳門金融監(jiān)管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萬方;全球金融危機前后中國銀行業(yè)金融監(jiān)管的應對及改革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吳曉艷;開放過程中的金融監(jiān)管[D];河北大學;2003年

9 許文秋;混業(yè)經營下金融監(jiān)管模式的構建[D];廈門大學;2002年

10 陳巖;金融監(jiān)管理論依據的反思及改進金融監(jiān)管的政策安排[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513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7513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da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