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拍賣市場的非對稱性研究——基于結(jié)構(gòu)方法的拍賣計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 債券拍賣 結(jié)構(gòu)計量方法 模擬矩 出處:《經(jīng)濟評論》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擴展Armantier和Sba提出的約束策略均衡,彌補了現(xiàn)有文獻不能利用混合式拍賣數(shù)據(jù)的不足;基于拍賣計量分析方法,本文對中國債券拍賣市場的非對稱性和投資者需求策略差異做了實證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債券投資者存在明顯的非對稱性,小投資者的需求策略可以用線性均衡來近似,中等投資者和大投資者的需求策略與價格之間存在顯著的非線性關系,大投資者是債券拍賣市場勢力的主要來源。反事實分析表明,荷蘭式拍賣有最高的理論收益,拍賣方式對不同投資者頭寸的影響存在差異。數(shù)值模擬研究建議債券發(fā)行方引入更多小投資者;而此時投資者則應該適度調(diào)低報價,以減少"贏者詛咒"。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straint strategy equilibrium proposed by Armantier and Sba is extended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tha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can not use the mixed auction dat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symmetry of Chinese bond auction market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vestor demand strategy. We find that there is obvious asymmetry among Chinese bond investors, and the demand strategy of small investors can be approximated by linear equilibrium.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and strategy and price of middle and large investors. Large investor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power in the bond auction market.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shows that Dutch auction has the highest theoretical return. Numerical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bond issuers bring in more small investors, while investors should make modest cuts to reduce the "winner-curs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分類號】:F832.5;F724.5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奚君羊;馬永波;;三種國債拍賣方式的拍賣收入比較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6年12期
2 熊維勤;孟衛(wèi)東;周孝華;;統(tǒng)一價格份額拍賣中的報價策略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3 周孝華;熊維勤;孟衛(wèi)東;;IPO詢價中的最優(yōu)報價策略與凈抑價[J];管理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4 戎文晉;劉樹林;;關鍵詞拍賣中最優(yōu)保留價的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年04期
5 夏曉華;王美今;;基于中國債券拍賣的隨機沖擊、信息傳導與收益比較[J];經(jīng)濟科學;2009年01期
6 卞玉君;宣國良;;信息、信號偏差與價格行為[J];價值工程;2007年02期
7 卞玉君;宣國良;;私人類型、策略行為與股市的價格形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7期
8 饒從軍;趙勇;;基于統(tǒng)一價格拍賣的初始排污權(quán)分配方法[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年03期
9 鄭君君;韓笑;;基于風險投資的IPO統(tǒng)一價格拍賣定價機制及抑價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趙勇;王清;;可分離物品拍賣及污染物排放總量分配方法[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Online Auctions with Competitive Sellers[A];2010年中國產(chǎn)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2 王平平;;統(tǒng)一價格拍賣國債的競價優(yōu)化模型[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饒從軍;可分離物品拍賣與污染物排放量的免費分配[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澤華;國債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熊維勤;我國IPO高抑價和詢價發(fā)行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4 卞玉君;交易制度、投資者行為和信息對證券價格的影響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5 劉鈺善;我國IPO市場的詢價發(fā)行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甘德一;我國電力供需側(cè)市場設計及其要素與關鍵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齊瑋;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股票IPO發(fā)行定價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朱光楠;多單位拍賣理論在債券拍賣方式選擇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3 徐晨涵;IPO發(fā)售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茍思;我國IPO發(fā)售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5 黃婧;新股發(fā)售機制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6 汪敏達;基于拍賣理論和實驗方法的IPO定價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倉儲貨架好生意[J];城鄉(xiāng)致富;2008年11期
2 史捷;;保健品市場難做,小投資者怎樣才能贏利?[J];致富時代;2008年01期
3 劉鐘,那娜,張雅玲;聚焦公司治理[J];遼寧財稅;2003年11期
4 劉洪;大投資銀行看重小投資者[J];金融信息參考;1997年11期
5 施濤;李傳昭;;金融機構(gòu)演化分析——基于投資者分布的視角[J];經(jīng)濟科學;2009年04期
6 劉暢;大投資者在關心什么[J];國際融資;2002年05期
7 郭敬云;小投資者利益侵害分析及其保護對策[J];經(jīng)濟師;2003年05期
8 李大龍;;有市場才會有項目[J];大眾商務;2008年10期
9 楊宗星;;政策市與市場波動——來自制度的視角[J];中國市場;2008年31期
10 黃俊瑋;人生如股 績優(yōu)要靠自己創(chuàng)[J];港澳經(jīng)濟;1998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國投資咨詢公司課題組;熊兆翔;;共同投資基金的發(fā)展與建設銀行對策[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2 崔寶順;顧非;;如何界定我國資本市場的關聯(lián)交易[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王法瑞;于德生;;獨立董事制度的法理思考[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jīng)濟業(yè)務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劉丹冰;;保護投資者利益與內(nèi)幕交易禁止——也談《證券法》的修改[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5 邱海輝;;上市公司操縱利潤行為的一些思考[A];2003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輯[C];2003年
6 朱玉瑾;尚艾芳;貢小軍;;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周春生;馬光;;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與財務報表更正[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8 黃正偉;魯耀斌;張金隆;高銀枝;;基于R-S模型的中國大陸在線拍賣市場研究[A];全國第十屆企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工程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徐洪才;;對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的十點認識[A];21世紀股份制與證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暨股份制與證券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論文專輯[C];1999年
10 梁步騰;;談會計信息失真[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麗娜;基金營銷開打“低價”牌[N];中國經(jīng)營報;2006年
2 任可 編譯;“食利一族”如何套利中國[N];證券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鄒寧 趙凱;股改將成為持續(xù)發(fā)展新契機[N];中國證券報;2006年
4 謝潞錦;切勿過度自信切記量力而行[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5 黃俊峰;在牛市賠錢 繁華中更覺落寞[N];中國證券報;2007年
6 英皇證券 沈振盈;港股:沒被A股所嚇倒[N];上海證券報;2008年
7 記者 江毅;不是誰都可以“玩”股指期貨[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8 劉湘寧;股指期貨帶來全新投資機會[N];證券時報;2006年
9 謝潞錦;理性應對基金分紅[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10 史麗;2006年理財熱點展望[N];貴陽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田萌;投資者結(jié)構(gòu)與股票價格行為——模擬與實證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2 費為銀;基于隨機控制的動態(tài)資產(chǎn)定價研究[D];東華大學;2001年
3 白艷萍;中國債券拍賣市場實證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4 黃正偉;基于Internet的在線拍賣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楊興麗;一口價網(wǎng)上英式拍賣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6 李紅霞;融資結(jié)構(gòu)與公司治理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理;房地產(chǎn)投資信托國際稅收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薛桂龍;論證券市場小投資者利益保護[D];湖南大學;2009年
3 鄭彩燕;香港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研究及案例分析[D];暨南大學;2008年
4 郭峰;我國上市公司IPO抑價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沈思哲;交叉貨幣金融市場下的投資—消費最優(yōu)化問題[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6 祝捷;公司會計信息與價值評估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尹航;吉林亞泰集團投資價值分析報告[D];吉林大學;2004年
8 程杏娟;拍賣中有相依值時的機制設計[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9 張超;一種基于在線反向拍賣的計算網(wǎng)格資源分配方法[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10 朱遠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09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50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