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政務領域中信息安全的法律分析
[Abstract]:With the government public management from linear model to complex model, from stable operation to dynamic governance, from government innovation to social assistance, the whole world has entered an era with electronic media as the main body.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has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and has made use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media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public services to the public. It has increased the public's dependence on the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 informatization of e-government has aroused public concern about information open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From the Edward Snowden incident,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stolen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great political influence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It also greatly endangers the interests and security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in order to grasp the first opportunity in today's world pattern, we must give corresponding support and assistance from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the legal level and the technical level, protect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afeguard the personal interest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aw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uts forward the legal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field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單位】: 吉林工商學院;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分類號】:D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連志英;;美國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公民隱私權保護立法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8年06期
2 肖志宏;趙冬;;美國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借鑒[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何悅;鄭文娟;;我國網(wǎng)絡信息安全立法研究[J];科技與法律;2011年01期
4 顧華詳;;論中國保障信息安全的法治路徑[J];科學發(fā)展;2011年08期
5 劉春艷;;國外電子政務立法:現(xiàn)狀、經(jīng)驗與啟示[J];情報探索;2009年01期
6 范吉勝;景麗萍;;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的個人信息保護[J];圖書館學研究;2010年21期
7 李永忠;;試論基于服務型政府的我國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構建[J];行政與法;2011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華詳;;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法治建設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李米龍;;電子政務相關法律問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年26期
3 張坤;;從隱私權保護的角度看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年24期
4 黎建勇;何關鋒;;我國電子政務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討[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2013年10期
5 黎建勇;;國內(nèi)外電子政務立法現(xiàn)狀及比較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年27期
6 陳怡竹;黃猛;;檔案開放利用中公民隱私權的保護與限制[J];檔案學通訊;2013年06期
7 李鵬程;;網(wǎng)絡信息安全的現(xiàn)狀分析[J];電子制作;2013年22期
8 張博;;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牟愛州;;淺議網(wǎng)絡隱私權[J];河南農(nóng)業(yè);2012年16期
10 孫波;;基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分析[J];信息通信;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圓圓;;信息安全價值慣習場域決定信息安全行為[A];檔案管理與利用——方法 技術 實踐[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衍;國家信息安全戰(zhàn)略中的互聯(lián)網(wǎng)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李理;美日兩國信息社會建設與發(fā)展的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3 戚紅梅;我國政府信息豁免公開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婷;基于Petri網(wǎng)的工作流可視化建模與日志挖掘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2 張立學;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守國家秘密的沖突與平衡[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張成成;中美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賴金輝;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1年
5 陳希;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政立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張寅瑋;甘肅省電子檔案管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向冰;公共記錄利用中的隱私權保護問題[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8 于國輝;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9 張后萬;中外電子文件保護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10 安玉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華詳;西部信息化與發(fā)展信息產(chǎn)業(yè)的戰(zhàn)略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王靜靜;;美國網(wǎng)絡立法的現(xiàn)狀及特點[J];傳媒;2006年07期
3 汪全勝;;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的第三人權利保護[J];檔案學研究;2006年01期
4 毛桂榮;日本電子政府建設概說[J];東北亞論壇;2004年04期
5 楊志成;網(wǎng)絡安全的特點及應對[J];計算機安全;2001年02期
6 朱智強;;美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指標體系[J];計算機安全;2006年05期
7 汪玉凱,于施洋 ,肖純 ,蘆艷榮 ,郎佩娟 ,杜治州 ,汪雁 ,湯捷 ,郝麗娜;電子政務法律環(huán)境[J];電子政務;2005年Z1期
8 馬海群;范莉萍;;俄羅斯聯(lián)邦信息安全立法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年03期
9 霍全生;美國信息安全政策、法律及其啟示[J];公安研究;2002年01期
10 姜偉;;當代美國隱私權理論與法律制度[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蔡巖紅;[N];法制日報;2009年
2 白一;[N];法制日報;2011年
3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鄒強;[N];法制日報;2011年
4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徐啟生;[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祝賀;電子政務立法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2 曾軍;電子政務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趙婧;電子政務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繆露;美軍信息安全保衛(wèi)工作[J];政工學刊;2000年12期
2 岳江;關注信息安全[J];國防;2000年01期
3 鐘華;網(wǎng)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政策與思考[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1年05期
4 陳瑤;信息安全:亟待解決的難題[J];群眾;2001年12期
5 劉和鈞;金盾工程系列文章(二)——信息安全篇(2)[J];警察技術;2002年03期
6 逯兆乾 ,王興旺;社會信息化與信息安全[J];國際展望;2002年06期
7 謝玉寧;網(wǎng)絡信息戰(zhàn)中的信息安全問題[J];現(xiàn)代情報;2004年07期
8 陳露,唐劍平,陳紅平;淺析我市刑偵網(wǎng)信息安全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思路[J];廣東公安科技;2004年02期
9 俞曉秋;國家信息安全綜論[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5年04期
10 蔡俊杰;簡論信息安全的內(nèi)涵和基本要求[J];理論學習;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茂才;宋軍;康曉軍;戴光明;;信息安全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探索與實踐[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廖方宇;蔣協(xié)助;鄧勇;劉陽;房俊民;陳明奇;;對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安全政策分析的幾點啟示[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3 朱明;;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有關問題探討[A];第十八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4 湯俊;;信息安全的經(jīng)濟學研究模型[A];第十九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5 謝尊平;彭凱;;網(wǎng)絡信息安全的危害因素和保障措施[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6 趙利軍;;區(qū)域性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初探[A];第十七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暨電子政務安全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李紅嬌;魏為民;袁仲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信息安全概論課程教學的思考[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8 于慧龍;陳德泉;;淺析信息安全標準CC與BS 7799的差異[A];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項鴻雁;;信息安全測評認證的產(chǎn)生實施及對電力信息安全技術發(fā)展的影響[A];華東六省一市電機工程(電力)學會輸配電技術研討會2002年年會山東電機工程學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魏秀玲;;淺談網(wǎng)絡信息安全現(xiàn)狀及策略[A];福建省社會科學信息工作年會網(wǎng)絡時代文獻信息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振宇;保險業(yè)信息安全監(jiān)管面臨挑戰(zhàn)[N];中國保險報;2008年
2 中華聯(lián)合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高凌云;淺談保險業(yè)的信息安全建設[N];中國保險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余京豐;網(wǎng)絡和信息安全要走產(chǎn)業(yè)化之路[N];通信信息報;2004年
4 陳陽;任增強:聯(lián)想信息安全“三字經(jīng)”[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5 王健斌 北京啟明星辰公司副總裁;網(wǎng)絡信息安全是智慧城市的基石[N];科技日報;2014年
6 陳寶生;信息安全產(chǎn)業(yè)成倍增長[N];中國電力報;2002年
7 ;信息安全領域的盛會[N];中國電子報;2000年
8 海倫;專家把脈中國信息安全[N];中國電子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樊哲高;信息安全將形成新產(chǎn)業(yè)[N];中國電子報;2003年
10 ;盡快制定“網(wǎng)絡信息安全法”[N];中國電子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軍;信息安全的經(jīng)濟學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方清濤;中國國家信息安全與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黃鼎隆;信息安全感知模型及其應用[D];清華大學;2009年
4 孫薇;組織信息安全投資中的博弈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5 陸浪如;信息安全評估標準的研究與信息安全系統(tǒng)的設計[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1年
6 李守鵬;信息安全及其模型與評估的幾點新思路[D];四川大學;2002年
7 高志民;基于業(yè)務流程的信息安全風險度量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8 黃元飛;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準則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9 姬東耀;因特網(wǎng)上信息安全與小額支付協(xié)議的設計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10 張亞玲;網(wǎng)絡化制造中的信息安全理論與技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宏杰;信息安全實踐平臺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郭立群;加強國防信息安全的對策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5年
3 丁紹文;高技術條件下部隊信息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侯欣亮;網(wǎng)絡時代中國國家信息安全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溫圣彥;網(wǎng)絡融合背景下信息安全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6 王娟;ISO27000系列標準與SSE-CMM標準的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博;商業(yè)銀行分支機構信息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3年
8 孫風毅;網(wǎng)絡時代國家信息安全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文立玉;信息標準技術研究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guī)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10 陳曉光;適合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研究與實踐[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92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49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