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民生中創(chuàng)新公共管理
[Abstract]:To innovate public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necessary to redefine the purpose and goal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public servic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ublic goods an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with emphasis on ensur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equity, play and improv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equaliza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Take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s the motive for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vitalit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as a breakthrough, establish a benign interactive syste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trive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social management,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party committee leadership,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ocial coordin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Public management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后勤工程學院政教室;南京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
【分類號】:D6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現(xiàn)軍;政府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益的關(guān)鍵[J];行政與法;2004年01期
2 李曦輝;民族地區(qū)公共管理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創(chuàng)新[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沈國秀;;中國構(gòu)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8年02期
4 鄧寒竹;;以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價值訴求[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胡建奇;行政管理新思維的再審理[J];南京社會科學;1999年05期
6 常征;“公共管理與公眾參與”研討會綜述[J];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7 陳慶云;我國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重點[J];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8 張文芳;初探公共管理倫理[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02年04期
9 湯韶蕓;建設企業(yè)家政府理論及對我國公共管理的啟示[J];云南社會科學;2003年S2期
10 白潔;;公共管理與學習型政府新理念[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翠蓮;;論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二平;陳麗君;馬紅宇;;公共管理的心理問題[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張勁松;;政治文明:參與式公共管理建立的基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2年年會暨“政治文明建設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張秉權(quán);;以和諧社會的理念構(gòu)筑和諧的公共管理領(lǐng)導核心[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林震;;政策網(wǎng)絡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林煒雙;孫李銀;李明子;趙嘉頎;梁桑;劉霓;高騰;景懷斌;;公務員組織潛規(guī)則的表現(xiàn)與形成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家合;;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質(zhì)量管理的制度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任曉林;;政府的開放性:社會化管理的基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9 朱國理;;公共服務、公共部門和公共管理[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10 孟宏斌;;陜西小城鎮(zhèn)建設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4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國華(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通過公共管理達到個人權(quán)利與公共利益的平衡與和諧[N];長江日報;2005年
2 章弘;高效率政府需要高素質(zhì)人才[N];發(fā)展導報;2002年
3 彭興庭;從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4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李俊清;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辨析[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5 賈林男;不能誤讀“大部制”改革[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6 記者 李玉梅;125名公務員參加集中培訓[N];金昌日報;2008年
7 鄭英;充電,培養(yǎng)國際視野干部[N];江陰日報;2009年
8 彭興庭;從公共行政轉(zhuǎn)向公共管理[N];中國改革報;2004年
9 邱霈恩;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是電子政務的主題[N];光明日報;2005年
10 張再生;中國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建設[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科;論公民參與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國的構(gòu)建路徑[D];吉林大學;2010年
2 秦長江;協(xié)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結(jié)構(gòu)與過程[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3 劉雪華;論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種公共權(quán)力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4年
4 曾輝方;政府推動型現(xiàn)代化模式利弊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5 馬敬仁;政府新論[D];吉林大學;2006年
6 李傳軍;管理主義政府模式的終結(jié)[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7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林潔;轉(zhuǎn)型期我國縣域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邵薪運;善治式政府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任嘵春;基于信息管理視角的信訪工作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會華;轉(zhuǎn)型期我國公共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2 孟慶海;利益沖突與公共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D];鄭州大學;2003年
3 徐敏宇;我國民間組織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何興林;非營利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定位[D];河海大學;2007年
5 齊俊濤;公共政策執(zhí)行梗阻現(xiàn)象與防治對策[D];青島大學;2008年
6 孟維;我國第三部門在公共管理中的參與方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偉;事業(yè)單位改革制度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8 陳彬;轉(zhuǎn)型期中國鄉(xiāng)鎮(zhèn)行政體制研究[D];湘潭大學;2005年
9 李坤;非政府組織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及其發(fā)展思路[D];山西大學;2006年
10 雍容波;基于行政制度創(chuàng)新的官僚主義防治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519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45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