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基
本文關鍵詞: 公共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 理論自覺 價值取向 出處:《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不僅在理論基礎和概念理解上有了較為廣泛深入的研究、界定,而且在政策實踐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初步建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但是,我國當前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都受到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與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極大影響,在理論建構(gòu)和價值取向上尚未有充分的自覺。因此,從我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狀況的實際出發(fā),建構(gòu)與當前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服務理論與價值觀,是建設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of our country has not only been studied and defined extensively and deeply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cept understanding, but also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policy practice. The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preliminarily. However, a series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curr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China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I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conscious. Therefore, from the reality of ou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and value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dap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國家質(zhì)檢總局質(zhì)檢公益性科研專項課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運行評估指標體系研究”(201210280-3)
【分類號】:G122
【正文快照】: 公共服務及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種社會管理理念,已經(jīng)對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目前,加快轉(zhuǎn)變政府職能、構(gòu)建公共服務型政府業(yè)已成為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在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迅速發(fā)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周曉麗;毛壽龍;;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及其模式選擇[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2 韓小威;尹欒玉;;基本公共服務概念辨析[J];江漢論壇;2010年09期
3 李金良;鄧屏;楊衛(wèi)武;;基于公眾滿意度分析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經(jīng)濟師;2011年06期
4 王列生;;論構(gòu)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識形態(tài)前置[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7年02期
5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fā)展與建設調(diào)研課題組;祝東力;;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調(diào)研[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旭光;;公共文化服務鏈與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構(gòu)[J];北方經(jīng)濟;2010年04期
2 章育;南新民;;淺析實現(xiàn)西部地區(qū)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約因素[J];今傳媒;2011年10期
3 明亮;李春艷;;試論建立和完善成都市城鄉(xiāng)公共服務體系[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3期
4 龐力;;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5 夏輝;;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建設文化強省[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林野;;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改革與開放;2012年02期
7 孫浩;;農(nóng)村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體制性障礙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田宏偉;;法律工具主義的“是”“非”與法律信仰[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10期
9 王建國;朱天義;李傳兵;;農(nóng)民主體意識與農(nóng)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gòu)建[J];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09期
10 李佳;;農(nóng)村公共文化產(chǎn)品供給模式創(chuàng)新——基于建構(gòu)秩序與自生秩序結(jié)合的視角[J];長白學刊;201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霞;新疆農(nóng)村基本公共產(chǎn)品供給機制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沈熙;中國公共就業(yè)服務多元提供體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王志雄;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4 吳樂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失衡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王春婷;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與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王紅兵;我國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tǒng)籌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朱攀峰;中國新型城市化道路選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8 龐力;促進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制度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范宏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10 陳桓輝;文化強省戰(zhàn)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柏良澤;;公共服務研究的邏輯和視角[J];中國人才;2007年05期
2 劉武;楊雪;;論政府公共服務的顧客滿意度測量[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盛明科;劉貴忠;;政府服務的公眾滿意度測評模型與方法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4 王鋒,陶學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界定、問題分析及對策[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5 曹禮和;;顧客滿意度理論模型與測評體系研究[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赫伯特·西蒙 ,楊雪冬;今日世界中的公共管理:組織與市場[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1年05期
7 王磊;;我國政府間轉(zhuǎn)移支付制度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J];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06年01期
8 王春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體建設闡微[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9 閆平;;服務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理論學刊;2008年12期
10 劉旭濤;行政改革新理念:公共服務市場化[J];中國改革;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茸;;加拿大文化產(chǎn)業(yè)的行業(yè)管理[J];北京觀察;2001年10期
2 倪鶴琴;深圳文化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與使命[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02年06期
3 姚大力;前進中的小康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政策[J];探索與爭鳴;2002年11期
4 夏杏珍;試論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文化政策的調(diào)整[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2年06期
5 艾思同;論我國文化安全建設問題[J];理論學刊;2003年01期
6 郭國祥;“先進文化”思想研究綜述[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3年05期
7 周翠玲;;重回本原:關于“文化為體制之母”的現(xiàn)實理解[J];粵海風;2003年03期
8 田緒永;韓國經(jīng)驗對我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借鑒意義[J];中國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9 蘭獻;論抗戰(zhàn)時期廣西政府文化政策[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2期
10 陳衛(wèi)平;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與文化政策[J];探索與爭鳴;200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永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文化政策的思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2 穆敏;張衍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wǎng)絡文化[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蘇愛萍;;論先進文化之內(nèi)涵[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4 孫正甲;王慧然;;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中國共產(chǎn)黨[A];時代·創(chuàng)新·先鋒隊——黑龍江省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1年
5 陳桓輝;;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的演進及其啟示[A];建設經(jīng)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9年
6 陳皓;;淺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導民俗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2008山東省群眾文化學會論文集[C];2008年
7 于淑娥;;我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品牌建設——以青島市為例[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8 張玉國;朱筱林;;文化、貿(mào)易和全球化[A];中國編輯研究(2004)[C];2004年
9 徐玲;;公共文化數(shù)字化建設:直面城鄉(xiāng)現(xiàn)實,跨越數(shù)字鴻溝[A];文化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雙輪驅(qū)動”戰(zhàn)略——2012北京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lián)席會議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殷慶威;;試論文化生產(chǎn)力及其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作用[A];黑龍江省生產(chǎn)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慕渝;為文化政策的經(jīng)濟職能叫好[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徐學福;營造先進文化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N];湖北日報;2004年
3 劉軼;上海文化政策:政府主導還是民間主導?[N];社會科學報;2003年
4 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強文化建設,,實現(xiàn)沈陽全面振興[N];沈陽日報;2005年
5 楊志杰;一部系統(tǒng)闡述黨的文化政策與文藝思想的專著[N];中國文化報;2007年
6 吳忠 楊建;以改革創(chuàng)新促文化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6年
7 杜建國;文化工作者的崇高歷史使命[N];湖北日報;2007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 肖河;梳理中外公共服務理論和實踐[N];北京日報;2007年
9 市文聯(lián)課題組;加快文化人才培養(yǎng)的建議[N];大慶日報;2007年
10 吳建有邋見習記者 劉高橋 駱玉峰;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加快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麗娟;論安德烈·馬爾羅時期的文化政策(1959-1969)[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王吉英;試論法國雅克·朗格時期的國家文化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婁蕓鶴;文化政策視野下的“民族元素再創(chuàng)造”及其相關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4 張凌云;西方文化(產(chǎn)業(yè)園)區(qū)利益相關方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王強;隋煬帝文化政策與文學實踐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瑋;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文化政策變動研究(1949-1958)[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王旖旎;淺析法國的文化民主化[D];外交學院;2011年
3 田李園;論法國文化軟實力[D];外交學院;2011年
4 龍毅;新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政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郭盼;安德烈·馬爾羅文化政策矛盾性探析[D];外交學院;2013年
6 魏靈s
本文編號:1466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46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