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在包裝應用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2-02-10 11:54
包裝應用力學是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工程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核心專業(yè)課,對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包裝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包裝應用力學課程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老套等,提出了"大班授課,小班研討"開設該課的具體操作形式。將課內、外分組研討、小班項目式研討、與相關課程群聯(lián)合研討等研討方式與大班授課靈活結合應用于課程教學。課程改革后,學生對概念、問題背景把握更加清晰,求解力學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加強,為培養(yǎng)高水平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運輸包裝流程圖
從傳統(tǒng)的包裝應用力學內容上分析,在振動理論講解中,缺乏對非線性系統(tǒng)、或分段線性的自由振動、強迫振動的理論內容,后面的緩沖設計中僅涉及材料的吸收能量,并沒有涉及系統(tǒng)的加速度-時間積累效應對產品損壞的影響[12-13],因此包裝應用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改革。以往課程教學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授課方式,人數眾多,規(guī)模偏大,加上課程偏枯燥的力學理論,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業(yè)水平也參差不齊,老師時間精力有限等種種原因,每年考試不及格率遠高于其他專業(yè)課程,平均成績也比較低,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為進一步落實和全面貫徹“以能力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嘗試采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改革具有現(xiàn)實意義[14]。2“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改革實現(xiàn)形式
(2)小班課外研討。課外研討根據實際教學進度靈活安排,課外研討課的方式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來選擇,主要以討論式方式進行。老師一般在大班授課后或研討小組微信群里布置有關研討題目,學生需自行預習、完成在線網絡教學視頻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自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完成研討題目的準備。課外根據學生的時間靈活安排研討,每次課外研討首先隨機抽取研討小組推薦2人進行PPT匯報,老師引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隨時提問,組織大家進行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研討結束后老師及時進行總結。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掌握枯燥的包裝動力學理論,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無阻尼線性系統(tǒng)自由振動后,給出圖3所示的分段線性系統(tǒng)的動力學響應,這個題目考察基本功,并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推廣到一般情況。在日益發(fā)達的運輸物流包裝中,常用發(fā)泡聚乙烯緩沖材料作為內襯,它的力學性能已經不能用線性系統(tǒng)來表示,而是表現(xiàn)為復雜的非線性力學,但是在目前的包裝應用力學教材中,關于非線性振動理論還沒有涉及。此次研討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教學形式,而且對教學內容講解也有較大的變化,對產品破壞試驗進行虛擬仿真,為了彌補產品抗破壞能力測試的缺失,利用虛擬試驗[17]進行代替,改革后的內容如圖4所示。學生普遍反映經過此次研討,從根本上理解了實際情況下的非線性振動理論基礎,學到了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圖4 包裝應用力學課程內容改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梯形聚乙烯泡沫結構動態(tài)壓縮響應有限元分析[J]. 盧富德,滑廣軍,王麗姝,劉奇龍,蔣海云,高德. 振動與沖擊. 2019(14)
[2]“電工技術基礎”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探究與實踐[J]. 宋黎明,孫曼,雷勇.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45)
[3]軟件工程“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J]. 趙輝,祁偉,董亞則.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8(10)
[4]“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為核心的機械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 苗鴻賓,喬峰麗,薄瑞峰,梅瑛. 機械設計. 2018(S2)
[5]新工科背景下包裝工程專業(yè)仿真分析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湖南工業(yè)大學為例[J]. 滑廣軍,袁志慶,蔣海云.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23)
[6]“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在機械系統(tǒng)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 曹秒艷,孫迎兵.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19)
[7]蜂窩紙板緩沖曲線特征分析[J]. 滑廣軍,陳琬,盧富德,蔣海云. 包裝學報. 2018(01)
[8]“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研究[J]. 顧梅園,胡飛躍. 課程教育研究. 2017(51)
[9]軌道交通信息專業(y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的探討[J]. 楊武東,王小敏. 教育教學論壇. 2017(16)
[10]“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改革[J]. 劉獻君. 中國大學教學. 2017(02)
本文編號:3618846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運輸包裝流程圖
從傳統(tǒng)的包裝應用力學內容上分析,在振動理論講解中,缺乏對非線性系統(tǒng)、或分段線性的自由振動、強迫振動的理論內容,后面的緩沖設計中僅涉及材料的吸收能量,并沒有涉及系統(tǒng)的加速度-時間積累效應對產品損壞的影響[12-13],因此包裝應用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改革。以往課程教學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授課方式,人數眾多,規(guī)模偏大,加上課程偏枯燥的力學理論,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業(yè)水平也參差不齊,老師時間精力有限等種種原因,每年考試不及格率遠高于其他專業(yè)課程,平均成績也比較低,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為進一步落實和全面貫徹“以能力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嘗試采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改革具有現(xiàn)實意義[14]。2“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改革實現(xiàn)形式
(2)小班課外研討。課外研討根據實際教學進度靈活安排,課外研討課的方式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來選擇,主要以討論式方式進行。老師一般在大班授課后或研討小組微信群里布置有關研討題目,學生需自行預習、完成在線網絡教學視頻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自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完成研討題目的準備。課外根據學生的時間靈活安排研討,每次課外研討首先隨機抽取研討小組推薦2人進行PPT匯報,老師引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隨時提問,組織大家進行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研討結束后老師及時進行總結。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掌握枯燥的包裝動力學理論,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無阻尼線性系統(tǒng)自由振動后,給出圖3所示的分段線性系統(tǒng)的動力學響應,這個題目考察基本功,并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推廣到一般情況。在日益發(fā)達的運輸物流包裝中,常用發(fā)泡聚乙烯緩沖材料作為內襯,它的力學性能已經不能用線性系統(tǒng)來表示,而是表現(xiàn)為復雜的非線性力學,但是在目前的包裝應用力學教材中,關于非線性振動理論還沒有涉及。此次研討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教學形式,而且對教學內容講解也有較大的變化,對產品破壞試驗進行虛擬仿真,為了彌補產品抗破壞能力測試的缺失,利用虛擬試驗[17]進行代替,改革后的內容如圖4所示。學生普遍反映經過此次研討,從根本上理解了實際情況下的非線性振動理論基礎,學到了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圖4 包裝應用力學課程內容改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梯形聚乙烯泡沫結構動態(tài)壓縮響應有限元分析[J]. 盧富德,滑廣軍,王麗姝,劉奇龍,蔣海云,高德. 振動與沖擊. 2019(14)
[2]“電工技術基礎”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探究與實踐[J]. 宋黎明,孫曼,雷勇.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45)
[3]軟件工程“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J]. 趙輝,祁偉,董亞則.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8(10)
[4]“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為核心的機械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 苗鴻賓,喬峰麗,薄瑞峰,梅瑛. 機械設計. 2018(S2)
[5]新工科背景下包裝工程專業(yè)仿真分析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湖南工業(yè)大學為例[J]. 滑廣軍,袁志慶,蔣海云.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23)
[6]“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在機械系統(tǒng)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 曹秒艷,孫迎兵.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19)
[7]蜂窩紙板緩沖曲線特征分析[J]. 滑廣軍,陳琬,盧富德,蔣海云. 包裝學報. 2018(01)
[8]“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研究[J]. 顧梅園,胡飛躍. 課程教育研究. 2017(51)
[9]軌道交通信息專業(y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的探討[J]. 楊武東,王小敏. 教育教學論壇. 2017(16)
[10]“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改革[J]. 劉獻君. 中國大學教學. 2017(02)
本文編號:3618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18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