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鍵合縱彎復合超聲換能器的設計與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1-12-17 18:58
為了解決當前采用一維縱向超聲加載模式進行芯片鍵合時造成結合面不充分的問題,設計縱彎復合超聲能量加載模式的壓電超聲換能器,實現(xiàn)軸向縱振和水平彎振復合的超聲振動代替?zhèn)鹘y(tǒng)單一的軸向振動.采用ANSYS軟件,對換能器有限元模型進行模態(tài)分析和諧響應分析,得到換能器縱振和彎振模態(tài)的諧振頻率及振型.通過調(diào)節(jié)換能器結構尺寸,實現(xiàn)縱振與彎振模態(tài)的簡并.采用阻抗分析儀對樣機的頻率和阻抗進行測試,使用激光多普勒測振儀測試換能器的縱振與彎振幅值,測試結果與有限元仿真計算結果一致,發(fā)現(xiàn)縱向與彎曲振幅均隨著驅(qū)動電壓的增加呈近似線性上升趨勢,證明設計的壓電換能器實現(xiàn)了縱彎復合振動.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20,54(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負載縱彎諧振變幅器諧振特性的研究與試驗[J]. 吳霄,秦慧斌,付俊帆,呂明.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8(07)
[2]熱超聲金絲鍵合工藝及其可靠性研究[J]. 劉麗君,趙修臣,李紅,王迎春. 新技術新工藝. 2018(03)
[3]熱超聲鍵合壓電換能器的動力學特性[J]. 王福軍,趙興玉,張大衛(wèi),武一民. 焊接學報. 2008(10)
[4]芯片互連超聲鍵合技術連接機制探討[J]. 田艷紅,孔令超,王春青. 電子工藝技術. 2007(01)
[5]超聲引線鍵合點形態(tài)及界面金屬學特征[J]. 計紅軍,李明雨,王春青. 電子工藝技術. 2005(05)
[6]夾心式彎曲振動壓電超聲換能器的研究[J]. 林書玉. 聲學技術. 1993(04)
本文編號:3540739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20,54(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負載縱彎諧振變幅器諧振特性的研究與試驗[J]. 吳霄,秦慧斌,付俊帆,呂明.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8(07)
[2]熱超聲金絲鍵合工藝及其可靠性研究[J]. 劉麗君,趙修臣,李紅,王迎春. 新技術新工藝. 2018(03)
[3]熱超聲鍵合壓電換能器的動力學特性[J]. 王福軍,趙興玉,張大衛(wèi),武一民. 焊接學報. 2008(10)
[4]芯片互連超聲鍵合技術連接機制探討[J]. 田艷紅,孔令超,王春青. 電子工藝技術. 2007(01)
[5]超聲引線鍵合點形態(tài)及界面金屬學特征[J]. 計紅軍,李明雨,王春青. 電子工藝技術. 2005(05)
[6]夾心式彎曲振動壓電超聲換能器的研究[J]. 林書玉. 聲學技術. 1993(04)
本文編號:3540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407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