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傾順層巖質(zhì)斜坡破壞條件和變形機制分析——以常吉高速公路朱雀洞滑坡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21:11
總結(jié)國內(nèi)外實例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緩傾條件下順層斜坡能夠產(chǎn)生滑移-彎曲變形;同類滑坡具有隱蔽性強、體積規(guī)模巨大、滑動面后陡前緩、多層滑動、突發(fā)性、高速、滑動距離有限等特征;順層斜坡產(chǎn)生滑移-彎曲變形的必要條件為巖層傾角20°~60°、巖體軟硬相間、節(jié)理與裂隙發(fā)育、巖層傾角>斜坡坡角、坡長達到數(shù)百米及以上、巖體剩余下滑力大于其臨界值。為了研究緩傾順層巖質(zhì)斜坡滑移-彎曲變化過程,以常吉高速公路朱雀洞滑坡為例,采用地質(zhì)調(diào)查、文獻查詢、理論計算、物理模擬相結(jié)合。首先對滑坡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機制進行細致研究,建立了滑移-彎曲變形力學模型,進行了變形條件判別、穩(wěn)定性評價。在此基礎上,運用物理模型試驗分析方法,再現(xiàn)了斜坡變形破壞演化過程,進一步證實了其滑移-彎曲型變形破壞機制。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20,31(02)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滑坡全貌
該順層斜坡總坡長為L=450 m,其中滑移段長度L1=300 m,彎曲段長度L2=150 m;巖層單層厚度為h=0.5 m,巖層層數(shù)n=50,因此總厚度H=25 m;巖層傾角為α=25°。①破壞條件
本次模擬試驗,以該滑坡主縱剖面為依據(jù),并按照當?shù)氐牡孛箔h(huán)境對該剖面進行了合理的恢復,經(jīng)過適當?shù)暮喕笾谱髂P。?guī)定模型寬度為80 cm,即試驗條件準許的最大尺度,實體研究對象的長度按此進行縮小,模型高度和實體高度比與長度方向的比值相同。根據(jù)圣維南原理,當模型足夠薄時,認為摩擦力均勻作用在整個厚度上,可以相當于原型物體在天然狀態(tài)下受到的重力作用。為了充分的利用摩擦力,模型的厚度盡可能的要制作薄一些。在制作完成的模型輪廓上,用小刀刻畫模擬出巖層,設定巖層的平均厚度為0.3 cm。為了減少層間因材料特性而帶來的額外黏結(jié)力,在層間還充填有少許的滑石粉,模擬軟弱夾層。此外對應于實際斜坡風化和卸荷程度的差異,以不同的外力壓實分別制作模型的表內(nèi)層。為了保持與力學模型的原型一致性,模擬的層面傾角同樣確定為25°。試驗運行之前的模型狀態(tài)如圖3所示。3.1 第一階段: 輕微隆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峽庫區(qū)青石-抱龍段順層灰?guī)r庫岸坡變形破壞機理[J]. 余姝,張枝華,黃波林,胡明軍,王健. 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9(03)
[2]緩傾角順層巖質(zhì)斜坡滑移-彎曲變形破壞的關鍵因子提取[J]. 張婷婷,王留濤,吳鑫,王雨.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6)
[3]板裂結(jié)構(gòu)邊坡滑移-彎曲失穩(wěn)機制與計算方法對比[J]. 劉云鵬.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7(S2)
[4]順層斜坡潰屈機制與早期識別研究[J]. 湯明高,馬旭,張婷婷,黃潤秋,李九乾. 工程地質(zhì)學報. 2016(03)
[5]貴州省望謨縣金鼎山滑移-彎曲型滑坡變形機理研究[J]. 黨杰,楊勝元,陸安良. 環(huán)?萍. 2015(05)
[6]潰曲軟硬相間順層斜坡滑移-彎曲破壞機制分析[J]. 魏玉峰,聶德新,呂生弟,楊永明,趙海營.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7]某高速公路朱雀洞段紅層滑坡成因機制分析與整治對策[J]. 李俊,彭振斌,曹佳文. 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9(02)
[8]湯屯高速公路順層巖質(zhì)邊坡變形機制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J]. 黃潤秋,趙建軍,巨能攀,鄧輝,段海澎.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7(02)
[9]金江滑坡成因離散元模擬[J]. 劉貴榮,石豫川,馮文凱. 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 2007(01)
[10]巖質(zhì)邊坡滑移—彎曲破壞中間狀態(tài)的工程地質(zhì)分析[J]. 嚴明,陳劍平,黃潤秋,張倬元,王士天. 水利水電技術. 2005(11)
博士論文
[1]湖南紅層地區(qū)順層巖質(zhì)高陡邊坡穩(wěn)定性及處治技術研究[D]. 李俊.中南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四川宣漢縣興浪坡滑坡形成機制及穩(wěn)定性評價[D]. 王瑜澤.成都理工大學 2018
[2]范家坪、白水河滑坡形成機理及后期演化趨勢預測[D]. 魯濤.三峽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93728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20,31(02)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滑坡全貌
該順層斜坡總坡長為L=450 m,其中滑移段長度L1=300 m,彎曲段長度L2=150 m;巖層單層厚度為h=0.5 m,巖層層數(shù)n=50,因此總厚度H=25 m;巖層傾角為α=25°。①破壞條件
本次模擬試驗,以該滑坡主縱剖面為依據(jù),并按照當?shù)氐牡孛箔h(huán)境對該剖面進行了合理的恢復,經(jīng)過適當?shù)暮喕笾谱髂P。?guī)定模型寬度為80 cm,即試驗條件準許的最大尺度,實體研究對象的長度按此進行縮小,模型高度和實體高度比與長度方向的比值相同。根據(jù)圣維南原理,當模型足夠薄時,認為摩擦力均勻作用在整個厚度上,可以相當于原型物體在天然狀態(tài)下受到的重力作用。為了充分的利用摩擦力,模型的厚度盡可能的要制作薄一些。在制作完成的模型輪廓上,用小刀刻畫模擬出巖層,設定巖層的平均厚度為0.3 cm。為了減少層間因材料特性而帶來的額外黏結(jié)力,在層間還充填有少許的滑石粉,模擬軟弱夾層。此外對應于實際斜坡風化和卸荷程度的差異,以不同的外力壓實分別制作模型的表內(nèi)層。為了保持與力學模型的原型一致性,模擬的層面傾角同樣確定為25°。試驗運行之前的模型狀態(tài)如圖3所示。3.1 第一階段: 輕微隆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峽庫區(qū)青石-抱龍段順層灰?guī)r庫岸坡變形破壞機理[J]. 余姝,張枝華,黃波林,胡明軍,王健. 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9(03)
[2]緩傾角順層巖質(zhì)斜坡滑移-彎曲變形破壞的關鍵因子提取[J]. 張婷婷,王留濤,吳鑫,王雨.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6)
[3]板裂結(jié)構(gòu)邊坡滑移-彎曲失穩(wěn)機制與計算方法對比[J]. 劉云鵬.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7(S2)
[4]順層斜坡潰屈機制與早期識別研究[J]. 湯明高,馬旭,張婷婷,黃潤秋,李九乾. 工程地質(zhì)學報. 2016(03)
[5]貴州省望謨縣金鼎山滑移-彎曲型滑坡變形機理研究[J]. 黨杰,楊勝元,陸安良. 環(huán)?萍. 2015(05)
[6]潰曲軟硬相間順層斜坡滑移-彎曲破壞機制分析[J]. 魏玉峰,聶德新,呂生弟,楊永明,趙海營.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7]某高速公路朱雀洞段紅層滑坡成因機制分析與整治對策[J]. 李俊,彭振斌,曹佳文. 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9(02)
[8]湯屯高速公路順層巖質(zhì)邊坡變形機制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J]. 黃潤秋,趙建軍,巨能攀,鄧輝,段海澎.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7(02)
[9]金江滑坡成因離散元模擬[J]. 劉貴榮,石豫川,馮文凱. 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 2007(01)
[10]巖質(zhì)邊坡滑移—彎曲破壞中間狀態(tài)的工程地質(zhì)分析[J]. 嚴明,陳劍平,黃潤秋,張倬元,王士天. 水利水電技術. 2005(11)
博士論文
[1]湖南紅層地區(qū)順層巖質(zhì)高陡邊坡穩(wěn)定性及處治技術研究[D]. 李俊.中南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四川宣漢縣興浪坡滑坡形成機制及穩(wěn)定性評價[D]. 王瑜澤.成都理工大學 2018
[2]范家坪、白水河滑坡形成機理及后期演化趨勢預測[D]. 魯濤.三峽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93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4937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