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管理人道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7 02:35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蘇東水先生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人為為人”’的東方管理核心思想,并以“三為”思想為核心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人道、人心、人緣、人謀、人才”的東方管理“五行”理論。東方管理的人道是作為主體人的人、人的價值、倫理道德、人的認識等的哲學思想體系,是東方管理思想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關于人生意義、人生理想和人類生活的基本準則的管理哲學學說。本文從東方管理人道理論研究的背景、理論與實踐意義出發(fā),通過梳理相關研究文獻和東方管理人道理論基礎,著重分析了人道的科學涵義、人道原理與本質以及東方管理人道的科學涵義與基本特征,總結提煉出人道思維過程模型,并對東方管理人道思維過程模型的21個要素進行詳細分析。東方管理人道目標是“和”,追求人和、和合與和諧。人道的本質是“為”,即要做到“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人為為人”。人道基礎是“仁”,“仁”者愛人,“愛”是“仁”的內(nèi)在德性,“義”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人道理論的核心體現(xiàn)在圍繞“三為”思想的創(chuàng)新求“變”,需要審時度勢的“權變”能力。管理者必須遵循東方管理的“人本管理之道”、“人德管理之道”、“人為管理之道”。在此基礎上,通過問卷調研,運用AMOS軟...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提出
三、研究意義
四、東方管理人道理論體系結構
第二節(jié) 研究目標、基礎與論文結構
一、東方管理人道理論思想研究的基本目標
二、研究基礎與可行性分析
三、研究內(nèi)容結構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技術路線(見圖1-2)
二、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內(nèi)外研究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對東方管理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對管理哲學思想研究
第三節(jié) 中國管理哲學研究文獻綜述
第四節(jié) 人道研究文獻綜述
第五節(jié) 文獻評述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東方管理人道論
第一節(jié) 理論基礎
一、東方管理學理論
二、管理哲學理論
三、人為科學理論
四、管理心理學
第二節(jié) 人道的科學涵義
一、道的涵義
二、人道與人道行為
三、人道與人倫、天道和神道
第三節(jié) 人道原理
一、人道理論來源
二、東方管理的“人道”與西方人道主義
三、人道的本質
四、人道原則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人道的“三為”管理思想
第一節(jié) 人道思想的哲學起源
一、春秋戰(zhàn)國時管理哲學
二、秦漢時期人文思想家
三、三國兩晉時期主要人文思想家
四、南北朝時代主要人文思想家
第二節(jié) 中國儒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儒學的發(fā)展及其人道思想歷史脈絡
二、儒家人道思想的核心——以民為本
三、儒家以和為貴的社會治理價值導向
第三節(jié) 中國道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道家人道思想的發(fā)展
二、道家人道的辯證管理思想
三、道家人道思想的人本思想分析
第四節(jié) 其他主要流派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法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二、中國兵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三、中國墨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四、陰陽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第五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理論的特征
一、以人文精神為核心
二、“仁”為道德規(guī)范
三、注重“道德”為先
四、以和為貴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過程
第一節(jié) 東西方人道哲學比較
一、東西方人道思維比較
二、東西方人道哲學的邏輯基礎比較
三、東西方人道哲學的人性假設比較
第二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模型
第三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模型要素分析
一、人道目標:“和”
二、人道本質:“為”
三、人道基礎:“仁”
五、人道核心:變
六、人道哲學:十五要素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實證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原則
二、統(tǒng)計分析步驟及方法
三、調查問卷的形成過程與結構
第二節(jié)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數(shù)據(jù)收集
一、調研總體與抽樣技術
二、問卷發(fā)送與回收
三、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第三節(jié) 大樣本關系實證研究
一、模型構建
二、概念變量的測量與檢驗
三、小結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案例研究
第一節(jié) 案例研究設計
一、案例研究方法與目的
二、案例研究的內(nèi)容
三、案例數(shù)據(jù)來源與分析手段
第二節(jié) 案例描述
一、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二、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章小結
結論與管理啟示
一、結論與啟示
二、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A: 調查問卷
附1: “和”、“為”、“仁”(愛、義)要素對人道思維影響
附2: 管理哲學“十五”要素對人道思維的影響
附錄B XX公司訪談提綱(中高層管理)
附錄C 實證模型概念變量的指標編碼對照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方管理學思想的興起[J]. 蘇東水. 上海企業(yè). 2005(10)
[2]開放中的東方管理教育[J]. 蘇東水. 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03(06)
[3]誠信之道與誠信社會[J]. 蘇東水,蘇江明,蘇宗偉. 當代財經(jīng). 2003(01)
[4]論東西方管理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J]. 蘇東水. 學術研究. 2002(05)
[5]論東方管理文化復興的現(xiàn)代意義[J]. 蘇東水,趙曉康.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6)
[6]網(wǎng)絡社會的東方管理——韓國管理文化的歷史演進與發(fā)展趨勢[J]. 蘇東水,朱國華. 當代財經(jīng). 2000(10)
[7]新視角 新探索 新成果──評《中華管理智慧──中國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J]. 蘇東水. 蘇州大學學報. 2000(02)
本文編號:3346886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提出
三、研究意義
四、東方管理人道理論體系結構
第二節(jié) 研究目標、基礎與論文結構
一、東方管理人道理論思想研究的基本目標
二、研究基礎與可行性分析
三、研究內(nèi)容結構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技術路線(見圖1-2)
二、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內(nèi)外研究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對東方管理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對管理哲學思想研究
第三節(jié) 中國管理哲學研究文獻綜述
第四節(jié) 人道研究文獻綜述
第五節(jié) 文獻評述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東方管理人道論
第一節(jié) 理論基礎
一、東方管理學理論
二、管理哲學理論
三、人為科學理論
四、管理心理學
第二節(jié) 人道的科學涵義
一、道的涵義
二、人道與人道行為
三、人道與人倫、天道和神道
第三節(jié) 人道原理
一、人道理論來源
二、東方管理的“人道”與西方人道主義
三、人道的本質
四、人道原則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人道的“三為”管理思想
第一節(jié) 人道思想的哲學起源
一、春秋戰(zhàn)國時管理哲學
二、秦漢時期人文思想家
三、三國兩晉時期主要人文思想家
四、南北朝時代主要人文思想家
第二節(jié) 中國儒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儒學的發(fā)展及其人道思想歷史脈絡
二、儒家人道思想的核心——以民為本
三、儒家以和為貴的社會治理價值導向
第三節(jié) 中國道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道家人道思想的發(fā)展
二、道家人道的辯證管理思想
三、道家人道思想的人本思想分析
第四節(jié) 其他主要流派人道思想的演變
一、法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二、中國兵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三、中國墨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四、陰陽家人道思想的演變
第五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理論的特征
一、以人文精神為核心
二、“仁”為道德規(guī)范
三、注重“道德”為先
四、以和為貴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過程
第一節(jié) 東西方人道哲學比較
一、東西方人道思維比較
二、東西方人道哲學的邏輯基礎比較
三、東西方人道哲學的人性假設比較
第二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模型
第三節(jié) 東方管理人道思維模型要素分析
一、人道目標:“和”
二、人道本質:“為”
三、人道基礎:“仁”
五、人道核心:變
六、人道哲學:十五要素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實證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原則
二、統(tǒng)計分析步驟及方法
三、調查問卷的形成過程與結構
第二節(jié)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數(shù)據(jù)收集
一、調研總體與抽樣技術
二、問卷發(fā)送與回收
三、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第三節(jié) 大樣本關系實證研究
一、模型構建
二、概念變量的測量與檢驗
三、小結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案例研究
第一節(jié) 案例研究設計
一、案例研究方法與目的
二、案例研究的內(nèi)容
三、案例數(shù)據(jù)來源與分析手段
第二節(jié) 案例描述
一、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二、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章小結
結論與管理啟示
一、結論與啟示
二、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A: 調查問卷
附1: “和”、“為”、“仁”(愛、義)要素對人道思維影響
附2: 管理哲學“十五”要素對人道思維的影響
附錄B XX公司訪談提綱(中高層管理)
附錄C 實證模型概念變量的指標編碼對照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方管理學思想的興起[J]. 蘇東水. 上海企業(yè). 2005(10)
[2]開放中的東方管理教育[J]. 蘇東水. 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03(06)
[3]誠信之道與誠信社會[J]. 蘇東水,蘇江明,蘇宗偉. 當代財經(jīng). 2003(01)
[4]論東西方管理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J]. 蘇東水. 學術研究. 2002(05)
[5]論東方管理文化復興的現(xiàn)代意義[J]. 蘇東水,趙曉康.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6)
[6]網(wǎng)絡社會的東方管理——韓國管理文化的歷史演進與發(fā)展趨勢[J]. 蘇東水,朱國華. 當代財經(jīng). 2000(10)
[7]新視角 新探索 新成果──評《中華管理智慧──中國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J]. 蘇東水. 蘇州大學學報. 2000(02)
本文編號:3346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334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