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美國智庫在政府決策中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淺析美國智庫在政府決策中的作用
【摘要】:智庫起源于美國,在其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演變中,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美國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文章分析了美國智庫在政府決策中的作用,揭示了智庫在美國政治生活中扮演的獨特角色,也對其它國家智庫的發(fā)展具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基金】: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北省思想庫的現(xiàn)狀分析及其發(fā)展對策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S2011622
【分類號】:D771.2;C932
【正文快照】: 智庫起源于美國,最初是指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軍事人員和文職專家討論作戰(zhàn)計劃的保密室。后來泛指一切以政策研究為中心,以影響政府公共決策為目的、非營利的、獨立的研究機構。美國的政治制度催生了美國的非營利智庫,使其成為繼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種權力。智庫對美國公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艷;試論民族主義對20世紀歷史發(fā)展的影響[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余建華;中亞的民族問題及其影響析論[J];俄羅斯研究;2002年01期
3 杜健;南亞核風暴及其影響[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8年07期
4 陶建鐘;網(wǎng)絡發(fā)展對政治參與的影響[J];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5 張驥,王宏斌;論全球環(huán)境問題對當代國家主權的影響[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年03期
6 唐小松;“法國承認中國”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1964—1966)[J];國際論壇;2003年01期
7 段圣煉;當代國際關系的新課題——數(shù)字鴻溝問題[J];理論月刊;2003年02期
8 李生榮;影響中美關系健康發(fā)展的幾個問題[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9 芮立平,閆衛(wèi)民;科索沃戰(zhàn)爭影響初析[J];國際觀察;1999年05期
10 俞宙明;“9·11”事件后的德國——反應與影響[J];德國研究;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以順;崔成富;;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家庭養(yǎng)老問題的影響[A];婚姻·家庭·老人論文集[C];1994年
2 姜劍云;;認清人治的本質,克服人治的影響[A];法治與德治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郭玉川;曹靜;;我國政府決策機制的改革與完善[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徐元善;孫臺維;;市民社會視閾下我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決策倫理的構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吳志斌;;“法輪功”在校園的影響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A];校園拒絕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六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6 何翔舟;;論政府成本的影響周期[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易麗麗;;美國政府決策中CIO制度對我國政府的啟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郭陽;;論政府信用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羅依平;;論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與和諧社會建設[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玉江;;科學技術是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程茂林 通訊員 曹亮 范萍;平湖政府決策問計于民[N];嘉興日報;2006年
2 ;讓民聲在政府決策中充分體現(xiàn)[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3 記者 周者軍;兩當政府決策與群眾意愿對接[N];甘肅日報;2007年
4 記者 孟令坤 通訊員 周凌宇;612件建議提案按時辦結[N];常德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韓東金;為改革發(fā)展鼓與呼[N];巢湖日報;2008年
6 通訊員 王蘭邋記者 李攬月;參事獻計服務政府決策[N];安徽日報;2007年
7 ;為民工登上政府決策舞臺叫好[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8 王蘭 常河;政府決策問計參事[N];江淮時報;2007年
9 王建新;北京人大代表將事先介入政府決策[N];中國改革報;2008年
10 記者 李珂;全省政協(xié)經(jīng)濟委員會工作聯(lián)系會議召開[N];福建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虹;政府決策制度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羅依平;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劉恩東;中美利益集團與政府決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4 孫大雄;政治互動:利益集團與美國政府決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花永蘭;當代世界民族主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肖宗志;候補文官群體與晚清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汪權;冷戰(zhàn)后的美國朝鮮半島政策析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吳興智;公民參與、協(xié)商民主與鄉(xiāng)村公共秩序的重構[D];浙江大學;2008年
9 湯玉權;利益、參與與地方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中連;當代中國縣級政府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順成;21世紀初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的變化及其對中澳關系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8年
2 白海霞;蘇共二十大對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5年
3 吳小萍;新時期中國社會階層分化及其對政治發(fā)展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閆皓;儒家文化對韓國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5年
5 張逸云;論傳統(tǒng)民本思想對近代中國民主進程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星;現(xiàn)階段中國城市居民社會流動對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7 周小霞;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對國家主權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8 宋秀娟;論蘇聯(lián)模式對中蘇分裂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9 安林瑞;印度的大國戰(zhàn)略及對我國的影響[D];蘭州大學;2006年
10 高樂;全球化對我國獨立自主政策的影響及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63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26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