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吳俊升大帥府保護與利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洮南吳俊升大帥府保護與利用研究
【摘要】: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文化強勢植入,中國開始大量建造“洋式建筑”或“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國建筑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洮南是連接黑龍江、吉林、內蒙三省的咽喉要塞,歷史遺存較多,如:天恩地局、吳俊升大帥府、德安禪寺等。大帥府所在的街區(qū)以其為代表形成一條繁華的商業(yè)街,該街道既有商業(yè)建筑——吳俊升大帥府,亦有行政辦公建筑——天恩地局,因此該商業(yè)街具有豐富的歷史及藝術價值。筆者查閱了《洮南市志》、《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等相關書籍,并對吳俊升大帥府展開多次調研,總結出大帥府的歷史沿革,整理出國內同時期的建筑風格。吳俊升大帥府屬于吉林省較早的商貿文化遺存,也是洮南市20世紀初技術水平最高的建筑,是洮南市經濟繁榮的象征,因此對于洮南市乃至吉林省,大帥府的歷史、經濟價值都極高。在對大帥府進行保護性修復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其歷史功能與現(xiàn)代功能的融合,并根據其結構類型、內部空間特點等選擇有效的保護方案。筆者依照現(xiàn)有的歷史建筑保護法則歸納出:對于歷史建筑不能一味地保留,需要對其進行適當保護修復并再利用。論文結合洮南吳俊升大帥府保護利用實踐,首先研究了中國近代的發(fā)展歷史及其建筑類型特征,在此基礎上,結合大帥府的修復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了洮南地區(qū)歷史建筑保護框架和具體內容,為其他歷史建筑的保護與修復提供資料。
【關鍵詞】:吳俊升大帥府 近代歷史建筑 修復 再利用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87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緒論12-23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2-14
- 1.1.1 研究的目的12-13
- 1.1.2 研究的意義13-14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14-15
- 1.2.1 國外相關研究狀況14-15
- 1.2.2 國內相關研究狀況15
- 1.3 研究的內容、方法及主要創(chuàng)新點15-18
- 1.3.1 研究內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3.3 主要創(chuàng)新點17-18
- 1.4 相關概念18-22
- 1.4.1 歷史建筑18-19
- 1.4.2 近代建筑19-22
- 1.5 論文框架22-23
- 第2章 中西方歷史建筑保護的歷史沿革23-34
- 2.1 西方歷史建筑保護由“對立”到“統(tǒng)一”23-28
- 2.1.1“法國派”運動23-25
- 2.1.2“反修復”運動25
- 2.1.3 意大利學派25-27
- 2.1.4《威尼斯憲章》與《奈良文件》的“真實性”原則27-28
- 2.2 中國近代歷史建筑保護的發(fā)展狀況28-33
- 2.2.1 二十世紀初歷史建筑保護觀念的發(fā)展28-29
- 2.2.2 中國歷史建筑保護體系初步創(chuàng)立29-30
- 2.2.3 逐步成熟的中國歷史建筑保護理論30-33
- 2.3 本章小結33-34
- 第3章 洮南吳俊升大帥府建筑特征及其價值評估34-51
- 3.1 項目背景34-36
- 3.1.1 概況34
- 3.1.2 歷史沿革34-36
- 3.2 國內同時期建筑風格回顧36-41
- 3.2.1“洋式建筑”風潮36-37
- 3.2.2“中西合璧”在中國的發(fā)展37-38
- 3.2.3 近代建筑在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38-41
- 3.3 建筑特征41-47
- 3.3.1 外部空間環(huán)境41-43
- 3.3.2 建筑結構類型43-44
- 3.3.3 內部空間特點44-46
- 3.3.4 建筑風格特征46-47
- 3.4 洮南吳俊升大帥府價值評估47-50
- 3.4.1 藝術價值47-48
- 3.4.2 文化價值48-49
- 3.4.3 歷史價值49
- 3.4.4 使用價值49-50
- 3.5 本章小結50-51
- 第4章 洮南吳俊升大帥府保護性修繕設計與再利用策略研究51-76
- 4.1 吳俊升大帥府修繕設計依據及原則51-55
- 4.1.1 修繕設計的依據51
- 4.1.2 修繕設計的原則51-55
- 4.2 吳俊升大帥府修復技術手段55-67
- 4.2.1 屋面修復55-57
- 4.2.2 墻體修復57-64
- 4.2.3 室外構件修復64
- 4.2.4 室內裝飾修復64-67
- 4.3 吳俊升大帥府改造與利用策略67-75
- 4.3.1 環(huán)境策略67-68
- 4.3.2 功能策略68-73
- 4.3.3 文化策略73-75
- 4.4 本章小結75-76
- 結論76-77
- 參考文獻77-8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0-81
- 致謝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朱曉明,周們;試論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改建[J];新建筑;2002年02期
2 鄭瀟;改造、擴展與共生——淺議歷史建筑的更新與發(fā)展及新舊建筑的共生[J];規(guī)劃師;2002年02期
3 楊毅棟,王鳳春;杭州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研究[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4年02期
4 徐天羽;歷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中外建筑;2004年02期
5 ;解析歷史建筑 重現(xiàn)昔日神韻[J];住宅科技;2004年05期
6 王安石;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J];住宅科技;2004年02期
7 金林;保護校園歷史建筑的成功嘗試[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張興國;曾宇;廖嶼荻;;歷史建筑的移植再生——重慶映像·金陽騎龍山莊項目方案及初步設計[J];重慶建筑;2006年04期
9 王愛明;;淺談太原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11期
10 包靜;;永續(xù)合理地經營好城市的歷史建筑——從北山街歷史建筑的經營談起[J];浙江建筑;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美晶;;淺議大連歷史建筑的保護[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2 呂舟;;從雷峰塔的重建談歷史建筑的復原問題[A];建筑史論文集(第13輯)[C];2000年
3 蔣小清;;從衢州城鎮(zhèn)歷史建筑之保護說開去[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張文s,
本文編號:867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6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