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干密度和豎向應力對原狀非飽和黃土土水特征影響的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0 06:18

  本文關鍵詞:干密度和豎向應力對原狀非飽和黃土土水特征影響的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土力學 原狀非飽和黃土 吸力 天然干密度 豎向應力 吸力臨界荷載 土水特征曲線


【摘要】:利用非飽和土固結(jié)儀對原狀非飽和黃土進行常含水率固結(jié)試驗,試驗中分別選用3種不同干密度、6種不同含水率試樣,分析天然干密度和豎向應力對原狀非飽和黃土土水特征的影響。試驗表明,原狀非飽和黃土的吸力隨著試樣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干密度對土水特征曲線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同一含水率下,原狀非飽和黃土的吸力隨著天然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提出吸力臨界荷載的概念,干密度相同時,吸力臨界荷載隨著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含水率相同時,吸力臨界荷載隨著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一定時,豎向荷載引起的干密度變化與初始干密度變化對吸力的影響是不相同的;豎向應力對土水特征曲線影響較小,可以用無荷載條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線來描述其吸力狀態(tài)。最后,提出原狀非飽和黃土土水特征曲線函數(shù)經(jīng)驗表達式。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
【關鍵詞】土力學 原狀非飽和黃土 吸力 天然干密度 豎向應力 吸力臨界荷載 土水特征曲線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878183)
【分類號】:TU444
【正文快照】: 1引言非飽和土的分布非常廣泛,房屋地基、路基填土基本上都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西安地處黃土高原中東部,工程中所用的黃土常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非飽和土的研究必須考慮吸力作用帶來的影響,而土水特征曲線是研究吸力最直接且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土水特征曲線是土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鐵行,王曉峰;密度對砂土基質(zhì)吸力的影響研究[J];巖土力學;2003年06期

2 李永樂,劉漢東,劉海寧,劉慧卿,劉翠然;黃河大堤非飽和土土-水特性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5年03期

3 李志清;胡瑞林;王立朝;李志祥;;非飽和膨脹土SWCC研究[J];巖土力學;2006年05期

4 王鐵行;盧靖;岳彩坤;;考慮溫度和密度影響的非飽和黃土土-水特征曲線研究[J];巖土力學;2008年01期

5 王世梅;劉德富;談云志;李孝平;;某滑坡土體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8年10期

6 蔣坤;丁文其;陳寶;施篤錚;;鄭開下穿越工程非飽和土土-水特征曲線室內(nèi)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龍;余鐘波;崔廣柏;;土壤水文過程與溶質(zhì)遷移轉(zhuǎn)化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31期

2 葉為民;張亞為;周秀漢;謝強;;某公路弱膨脹土土水特征與非飽和滲透特性[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S2期

3 李志清;李濤;胡瑞林;李熊;李壯舉;;非飽和土土水特征曲線(SWCC)測試與預測[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7年05期

4 孫德安;趙嶙;徐連民;;非飽和土石混合料的初始吸力[J];工程勘察;2009年05期

5 余沛;柴壽喜;魏厚振;孟慶山;;不同干密度下玄武巖殘積土土水特征曲線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07期

6 潘宗俊;劉慶成;;基于離心機法研究變重度壓實黃土土—水特征曲線[J];公路;2009年08期

7 常波;吳益平;何高峰;姜淼;孟振;;臨江Ⅱ號崩滑體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2年09期

8 李永樂;舒笑天;張紅芬;;黃河大堤加固工程飽和-非飽和土滲流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10期

9 宋亞亞;盧廷浩;季李通;;應力作用下非飽和土土-水特征曲線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10 汪明武;楊江峰;李健;秦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原狀非飽和膨脹土的土水特性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鐘方杰;孔令偉;朱建群;;杭州灣淺層儲氣砂土的持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陳存禮;褚峰;董玉柱;蔣雪;李雷雷;曹澤民;;原狀非飽和黃土基質(zhì)吸力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蘇永華;趙明華;劉曉明;趙振勇;顏永國;;粉質(zhì)土作為路基填料的壓實特性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4 李志清;胡瑞林;茅加峰;周應新;張汝文;岳銳強;;SPA-500型非飽和土水特征與水力參數(shù)實驗系統(tǒng)的研制[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戴張俊;陳善雄;羅紅明;陸定杰;;非飽和膨脹土/巖持水與滲透特性試驗研究[A];《巖土力學》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彥旭;壓實黃土增濕變形的非飽和土力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艷;非飽和土的廣義有效應力原理及其本構(gòu)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吳麗君;高速鐵路非飽和土固結(jié)壓縮特性及地基加固技術(sh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玉鎖;砂質(zhì)土隧道圍巖力學參數(shù)及分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5 程鈺;非飽和土普適的強度與變形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6 談云志;壓實紅粘土的工程特征與濕熱耦合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7 邵明申;PS加固對非飽和遺址土的滲透特性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李幻;考慮任意干濕循環(huán)變化歷史的非飽和土本構(gòu)理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10年

9 張雪東;土水特征曲線及其在非飽和土力學中應用的基本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10 金旭;非飽和原狀土土—水特征曲線及本構(gòu)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廣鑫;昆明盆地泥炭土在滲流條件下變形規(guī)律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劉艷敏;巴東組軟巖殘坡積非飽和紅粘土土水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3 常波;水土耦合作用下的庫岸滑坡時變可靠度模型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4 王正芳;基于隨機場理論的裂隙非飽和水力特性研究及其誘發(fā)滑坡的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永剛;基質(zhì)吸力對黃土邊坡穩(wěn)定性及基坑支護計算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6 李康全;降雨條件下膨脹土路堤不均勻變形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05年

7 尹華杰;膨脹土路塹增濕變形條件下的路基路面力學響應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06年

8 鐘方杰;淺層儲氣砂土的氣藏壓力狀態(tài)與應力路徑力學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7年

9 趙麗曉;土水特征曲線的預測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胡艷青;非飽和粘性土基質(zhì)吸力變化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擇德,程金茹,鄧安,向井雅之,神山秀雄;黃土包氣帶土壤水特征曲線研究[J];輻射防護;2000年Z1期

2 李志清,胡瑞林,吳禮舟,熊野生,戚萍,徐華,吉回照;生態(tài)防護在高速公路護坡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5年02期

3 劉艷華,龔壁衛(wèi),蘇鴻;非飽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線研究[J];工程勘察;2002年03期

4 黨進謙,,李靖;非飽和黃土含水量與基質(zhì)吸力的關系[J];水土保持通報;1995年04期

5 劉思春,王國棟,朱建楚,馬愛生,許安民;負壓式土壤張力計測定法改進及應用[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2年02期

6 黨進謙,李靖,王力;非飽和黃土水分特征曲線的研究[J];西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7 李愛國,岳中琦,譚國煥,李焯芬,羅錦添;野外土-水特征及其工程意義[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6期

8 葉為民,唐益群,崔玉軍;室內(nèi)吸力量測與上海軟土土水特征[J];巖土工程學報;2005年03期

9 葉為民;白云;金麒;陳寶;崔玉軍;;上海軟土土水特征的室內(nèi)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2期

10 黃海,陳正漢,李剛;非飽和土在p-s平面上屈服軌跡及土-水特征曲線的探討[J];巖土力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連祥;譚新;丁萬濤;;濟南市基坑支護設計系統(tǒng)[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10期

2 張在明;;一本有特色的土力學教材[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3 張正威;;從《土力學》的學科特點談高職高專土力學的教學方法[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費康;;虛擬三軸實驗教學軟件的開發(fā)及應用[J];高教論壇;2009年02期

5 吳同情;許年春;呂慶江;;“土力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18期

6 郭進軍;;土力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7 費康;許朝陽;;研究性學習在土力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4期

8 李經(jīng)春;《土力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改革[J];吉林水利;1997年08期

9 殷宗澤;土力學學科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1期

10 ;簡訊[J];巖土工程學報;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肇鈞;;土的破壞機理和土力學問題[A];全國首屆工程地質(zhì)學術(shù)會議論文選集[C];1979年

2 孟慶文;葉啟民;;再談觸探土力學[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孟慶文;葉啟民;;觸探土力學概論[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趙志峰;邵光輝;張婷;;淺議如何在“基礎工程”教學中實現(xiàn)學習遷移[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趙成剛;李濤;;面對21世紀的土力學與巖土工程教育[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陳存禮;褚峰;董玉柱;蔣雪;李雷雷;曹澤民;;原狀非飽和黃土基質(zhì)吸力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盧肇鈞;;關于土力學發(fā)展與展望的綜合述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介玉新;許延春;李廣信;溫慶博;;深部粘土的性質(zhì)與深土力學[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9 李婕;頓志林;張學民;高雪冰;;橫觀各向同性地基Cerruti問題的解析解[A];第15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10 何文龍;楊平;邵光輝;張婷;;土力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記者 李峰;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在蘭舉行[N];甘肅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駱會欣;鑫三角系統(tǒng) 為建筑工程帶來三大自由[N];中國花卉報;2007年

3 本報通訊員 孫海華 張小果;“弦線模量”何以38年寫不進規(guī)范[N];中國建設報;2006年

4 顧今;我國樁基工程實踐水平國際領先[N];建筑時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又耳;西安理工大學眾專家進行初測[N];陜西科技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鄧東來 郭西平;計算濕陷軟件已送黃熙齡羅宇生[N];陜西科技報;2007年

7 顧今;探討全球巖土工程未來發(fā)展方向[N];建筑時報;2008年

8 李星;粉煤灰又有新用途[N];中國礦業(yè)報;2005年

9 宋玉環(huán);重視高難度重大工程問題研究[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郭璇;率獨立耗散巖土材料多變形機制的熱力學建模方法及其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2 孫麗云;基于非達西滲流的飽和黏土一維固結(jié)試驗與理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3 李彰明;土體力學響應的有限特征比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張引科;非飽和土混合物理論及其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5 王助貧;三軸試驗土樣變形的數(shù)字圖像測量方法及其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6 駱亞生;非飽和黃土在動、靜復雜應力條件下的結(jié)構(gòu)變化特性及結(jié)構(gòu)性本構(gòu)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7 楊愛武;結(jié)構(gòu)性吹填軟土流變特性及其本構(gòu)模型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剛;土力學網(wǎng)絡CAI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2 龐浩;長螺旋鉆機提鉆力學行為及提鉆液壓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屈暢姿;水泥土攪拌樁基坑支護結(jié)構(gòu)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湘潭大學;2007年

4 糾永志;基于非達西滲流的飽和黏土一維非線性固結(jié)理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陳毅;樁承式路堤中加筋效應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6 胡勇;基于混凝土力學的受扭構(gòu)件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王喜軍;飽和黏土的一維流變固結(jié)分析[D];鄭州大學;2013年

8 何致宏;變分極限平衡法在土力學極值問題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王勇;淺基礎地基模型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10 朱崇輝;粗粒土的滲透特性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050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7050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ee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