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下考慮群體效應的高層建筑土-結構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地震下考慮群體效應的高層建筑土-結構相互作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結構-土-結構相互作用 結構-土相互作用 軟土地基 群體效應
【摘要】:基于有限元軟件ANSYS,對相鄰高層結構的動力相互作用進行三維有限元計算模擬分析,探討建筑群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反應規(guī)律。分析模型中,地基土體采用上海軟土,土體的本構模型采用等效線性模型,土體的側向邊界為黏彈性人工邊界,上部結構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將結構-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Structure-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簡稱SSSI)體系與對應的單個結構-土動力相互作用(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簡稱SSI)體系的分析進行比較,證實SSSI與SSI體系建筑物動力特性和地震反應差別。結果表明,與SSI體系相比,考慮SSSI效應時,體系自振頻率降低,土體的加速度峰值有所減小,且減小幅度隨著土層厚度增加迅速下降;上部結構的峰值位移減小,且減小幅度隨著樓層的增高而增大;結構總層間剪力和傾覆力矩減小,且框架部分承擔的力矩比例減小。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
【關鍵詞】: 結構-土-結構相互作用 結構-土相互作用 軟土地基 群體效應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8349)
【分類號】:TU435;TU973.212
【正文快照】: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建設用地的緊張,高層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導致我國沿海一帶軟土地基上建造了大量的相鄰很近的高層建筑。相鄰建筑物之間通過周圍的地基土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開放結構體系。在地震作用下,不僅單個建筑物與地基土之間存在著相互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雨,陳竹昌,周紅波;上海軟土的動力計算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培振;呂西林;陳躍慶;;地基—基礎—支護結構—上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體系的計算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3期
2 李培振,呂西林;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高層建筑抗震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4年03期
3 李培振,呂西林,宋和平;考慮地基土液化影響的高層建筑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2期
4 馬德翠,單紅仙,周其健;黃河三角洲粉質土的動模量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5年03期
5 湯梅芳;宮全美;;軟土地層中越江盾構隧道的地震響應分析[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7年01期
6 黃雨,舒翔,葉為民,唐益群;樁基礎抗震研究的現狀[J];工業(yè)建筑;2002年07期
7 耿大新;楊林德;;上海地區(qū)重力式防汛墻抗震穩(wěn)定性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8 郭中華,余湘娟,嚴蘊;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軟土計算模型初探[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9 李安勇;陳昒;薛松濤;唐和生;呂鵬;;高層建筑風振時地基土材料阻尼比取值范圍的初探[J];力學季刊;2008年03期
10 齊文浩;薄景山;;土層地震反應等效線性化方法綜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孫軍杰;黃土場地震陷與樁基負摩阻力現場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邸龍;復雜條件下大跨度空間柱面網殼結構的抗震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張曦;地鐵振動對隧道周圍軟粘土微結構影響及動力特性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齊文浩;土層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灝;汕頭軟土在不規(guī)則循環(huán)荷載下的動力性能分析[D];汕頭大學;2011年
2 唐云;結構-波浪-海床動力相互作用系統的數值模擬[D];天津大學;2004年
3 金鋼鋒;波浪荷載作用下海堤動力響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馬德翠;黃河口粉質土體的動力響應特性及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5 王世水;改進的等效線性化計算模型及在結構—波浪—海床耦合系統動力分析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5年
6 朱永生;淺埋隧道地震動力響應數值分析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7 黃暄;基于模糊理論的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8 陳士軍;基于GIS地震地面破壞預測系統初步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7年
9 胡建新;模擬液化與非液化場地樁—土—結構地震作用的對比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10 趙強;結構—海床耦合系統非線性動力分析數值模擬[D];天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黃雨,陳竹昌;振動孔隙水壓力對樁豎向承載力的影響[J];工程勘察;1999年05期
2 吳明戰(zhàn),周洪波,陳竹昌;循環(huán)加載后飽和軟粘土退化性狀的試驗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3 周健,胡曉燕;上海軟土地下建筑物抗震穩(wěn)定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宮家秀;談藝術體操教學中的群體效應[J];安徽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本報記者 侯國政 金榮生;“典型力量”聚變?yōu)椤叭后w效應”[N];遼寧日報;2014年
2 王姝 楊鎮(zhèn) 王洋;安達放大致富能手群體效應[N];黑龍江經濟報;2009年
3 朱佳發(fā);矯正陋習也需要硬約束[N];珠海特區(qū)報;2012年
4 王志國 傅寶勝;人才互動及其群體效應[N];解放軍報;2001年
5 閑云;見義勇為的群體效應[N];鞍山日報 ;2006年
6 鄭英;江陰:“群體效應”打造慈善之城[N];江陰日報;2010年
7 馮衛(wèi)東 劉霞;由細菌制成的首個同步基因振蕩器誕生[N];科技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678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67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