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化鎂-微生物固化黃土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14:11
以活性氧化鎂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固化的黃土試樣為研究對象,通過含水率、無側限抗壓強度、X射線衍射(XRD)和掃描電鏡(SEM)等試驗,研究了活性氧化鎂摻量、養(yǎng)護齡期和初始含水率對固化試樣含水率、無側限抗壓強度、固化產(chǎn)物和微觀結構等的影響。結果表明:固化試樣含水率隨氧化鎂摻量增加和養(yǎng)護齡期增長而降低;無側限抗壓強度隨活性氧化鎂摻量(5%~20%)增加而增大,隨齡期發(fā)展總體上不斷增大,但當氧化鎂摻量為10%和15%時,后期強度稍有降低;當氧化鎂摻量為5%和10%時,無側限抗壓強度隨初始含水率增加而減小,而當氧化鎂摻量為15%和20%時,無側限抗壓強度隨初始含水率增加先增大后減小。XRD和SEM結果顯示,隨著氧化鎂摻量增加,水化后未進一步反應的氫氧化鎂越多;反應生成的水合碳酸鎂具有膨脹性和膠結性,對土顆粒間縫隙進行填充,并將土顆粒膠結在一起。
【文章來源】:巖土力學.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氧化鎂摻量固化試(c)c=15%
不同氧化鎂摻量固化試樣SEM照片(1000倍)(d)c=15%(e)c=2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微生物珊瑚砂樁單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研究[J]. 陳適,方祥位,劉漢龍,申春妮,黃濤.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9(05)
[2]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砂質黏性紫色土試驗研究[J]. 沈泰宇,汪時機,薛樂,李賢,何丙輝. 巖土力學. 2019(08)
[3]微生物巖土技術及其應用研究新進展[J]. 劉漢龍,肖鵬,肖楊,楚劍. 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2019(01)
[4]活性氧化鎂碳化固化粉質黏土微觀機制[J]. 劉松玉,曹菁菁,蔡光華. 巖土力學. 2018(05)
[5]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砂土試驗研究[J]. 孫瀟昊,繆林昌,童天志,王呈呈. 巖土力學. 2017(11)
[6]活性氧化鎂碳化加固粉土微觀機理研究[J]. 蔡光華,劉松玉,曹菁菁. 土木工程學報. 2017(05)
[7]微生物礦化碳酸鈣改良土體的進展、展望與工程應用技術設計[J]. 李明東,Lin Li,張振東,李馳. 土木工程學報. 2016(10)
[8]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珊瑚砂的試驗研究[J]. 方祥位,申春妮,楚劍,吳仕帆,李依珊. 巖土力學. 2015(10)
[9]微生物巖土技術的研究進展[J]. 何稼,楚劍,劉漢龍,高玉峰,李冰. 巖土工程學報. 2016(04)
[10]微生物灌漿加固土體研究進展[J]. 錢春香,王安輝,王欣. 巖土力學. 2015(06)
本文編號:3029229
【文章來源】:巖土力學.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氧化鎂摻量固化試(c)c=15%
不同氧化鎂摻量固化試樣SEM照片(1000倍)(d)c=15%(e)c=2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微生物珊瑚砂樁單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研究[J]. 陳適,方祥位,劉漢龍,申春妮,黃濤.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9(05)
[2]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砂質黏性紫色土試驗研究[J]. 沈泰宇,汪時機,薛樂,李賢,何丙輝. 巖土力學. 2019(08)
[3]微生物巖土技術及其應用研究新進展[J]. 劉漢龍,肖鵬,肖楊,楚劍. 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2019(01)
[4]活性氧化鎂碳化固化粉質黏土微觀機制[J]. 劉松玉,曹菁菁,蔡光華. 巖土力學. 2018(05)
[5]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砂土試驗研究[J]. 孫瀟昊,繆林昌,童天志,王呈呈. 巖土力學. 2017(11)
[6]活性氧化鎂碳化加固粉土微觀機理研究[J]. 蔡光華,劉松玉,曹菁菁. 土木工程學報. 2017(05)
[7]微生物礦化碳酸鈣改良土體的進展、展望與工程應用技術設計[J]. 李明東,Lin Li,張振東,李馳. 土木工程學報. 2016(10)
[8]微生物沉積碳酸鈣固化珊瑚砂的試驗研究[J]. 方祥位,申春妮,楚劍,吳仕帆,李依珊. 巖土力學. 2015(10)
[9]微生物巖土技術的研究進展[J]. 何稼,楚劍,劉漢龍,高玉峰,李冰. 巖土工程學報. 2016(04)
[10]微生物灌漿加固土體研究進展[J]. 錢春香,王安輝,王欣. 巖土力學. 2015(06)
本文編號:3029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30292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