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動力穩(wěn)定性判定新準則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atic instability and dynamic instability is analyzed by using nonlinear spring mode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quasi-static stiffness criterion can 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the characteristic energy of structural dynamic system is give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al dynamic instability results from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energy exceeding the total energy input into the structure, and a new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al dynamic stability is proposed. Th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riteria can accurately analyze and determine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structures under arbitrary dynamic loads.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61120374,90715033)
【分類號】:TU31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沈祖炎,葉繼紅;運動穩(wěn)定性理論在結構動力分析中的應用[J];工程力學;1997年03期
2 李忠學,李元齊,嚴慧,季淵;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中的關鍵問題探討[J];空間結構;2000年04期
3 李忠學,沈祖炎,鄧長根;桿系鋼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識別與判定準則[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4 張其林,UdoPeil;任意激勵下彈性結構的穩(wěn)定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1998年01期
5 王策,沈世釗;單層球面網(wǎng)殼結構動力穩(wěn)定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強;夏璐;;高溫(火災)環(huán)境下鋼構件的動力穩(wěn)定臨界長度[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6期
2 孫強,張本福;直桿的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Ⅲ)[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3 孫強;桿系結構的動力穩(wěn)定性及樁基基礎動力非線性研究進展[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4 戚良周;孫強;;豎向荷載下摩擦樁的臨界荷載與臨界長度[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5 朱懷亮,張福祥;大型旋轉火箭在常推力作用下的發(fā)射特性研究[J];兵工學報;1995年04期
6 薛素鐸;邱林波;李雄彥;王寧;;火災作用下單層球面網(wǎng)殼結構的整體性能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7 姚洪濤;靳路明;孫建恒;趙淑麗;;單層柱面正交異型網(wǎng)殼的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全過程分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8 路維;孫建恒;孫超;趙淑麗;;K8型單層球面網(wǎng)殼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分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9 楊春秋,曲乃泗,曲淑英;彈性結構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10 郭海山,錢宏亮,沈世釗;地震作用下單層球面網(wǎng)殼結構的動力穩(wěn)定性[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妙娟;程玉民;;網(wǎng)殼結構非線性動態(tài)失穩(wěn)分析[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彭妙娟;程玉民;;工程結構非線性動態(tài)失穩(wěn)的分叉理論[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朱潤;隋允康;;斜井中鉆柱復雜運動的數(shù)值模擬[A];北京力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沈世釗;;中國空間結構理論研究20年進展[A];第十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郭海山;錢宏亮;沈世釗;;地震荷載作用下單層球面網(wǎng)殼結構的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A];第十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葉繼紅;沈世釗;;單層球殼動力穩(wěn)定參數(shù)分析[A];第十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陳月明;葉繼紅;;佳木斯籃球館單雙層鞍形組合網(wǎng)殼[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劉迎春;張文福;計靜;;不同地震動對單層框架動力穩(wěn)定性的影響[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6年
9 高博青;杜文風;董石麟;;一種判定桿系結構動力穩(wěn)定的新方法——應力變化率法[A];第十一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盧家森;張其林;;鋼結構穩(wěn)定問題的可靠性研究評述[A];第二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靜;LRB隔震橋梁的可靠性與等效線性化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媛萍;非線性粘彈性結構的動態(tài)行為及大跨空間網(wǎng)殼的減震控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齊麟;強震作用下單層網(wǎng)殼結構動力破壞機理[D];天津大學;2011年
4 葛金剛;強震作用下單層網(wǎng)殼結構倒塌機理及抗倒塌措施[D];天津大學;2012年
5 李會軍;大跨度空間網(wǎng)格結構的可靠度、敏感性及失效過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黨育;復雜隔震結構的分析與軟件實現(xiàn)[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陳昌萍;具粘彈性支承的裂紋轉子系統(tǒng)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8 張志宏;大型索桿梁張拉空間結構體系的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李秋義;高速鐵路無縫線路動力穩(wěn)定性概率分析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10 張明山;弦支穹頂結構的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群;高層鋼結構框架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閆兵;帶開孔核心管的雙鋼管約束屈曲支撐抗震性能分析[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3 廖旭釗;扁平橢圓球面網(wǎng)殼的設計與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龐崇安;圓柱面Kelvin多面體空間剛架結構的幾何構成與受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馬佳駿;接觸網(wǎng)非線性振動特性及抗風穩(wěn)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廖海浪;復合材料結構干涉連接[D];南昌大學;2011年
7 董煜;懸挑立體桁架平面外穩(wěn)定分析[D];天津大學;2010年
8 楊律磊;考慮桿件失穩(wěn)效應的單層網(wǎng)殼結構動力破壞成因和承載力分析[D];天津大學;2010年
9 劉玲;空間網(wǎng)殼結構作動桿元動力穩(wěn)定性的理論與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10 李丹丹;考慮支承結構剛度影響的單層網(wǎng)殼結構強震失效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初良成,曲乃泗,鄔瑞鋒;空間結構橫向動力穩(wěn)定的有限元攝動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3年03期
2 王德禹,楊桂通;彈性圓柱殼沖擊扭轉屈曲的突變模型[J];固體力學學報;1992年03期
3 曲乃泗,張斌;任意空間桿系結構的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J];工業(yè)建筑;1990年05期
4 姚堅,宋伯銓;彈性圓拱在考慮幾何非線性和初始缺陷情況下的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J];計算結構力學及其應用;1992年03期
5 孫建恒,夏亨熹;網(wǎng)殼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分析[J];空間結構;1994年01期
6 傅永華,劉世凱;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軟件COSMOS/M的開發(fā)與應用[J];力學與實踐;1999年01期
7 李忠學,沈祖炎,鄧長根,曹文清,盧文勝;鋼網(wǎng)殼模型的動力穩(wěn)定性振動臺試驗研究[J];實驗力學;1999年04期
8 李忠學,沈祖炎,鄧長根;廣義位移控制法在動力穩(wěn)定問題中的應用[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5期
9 李忠學,沈祖炎,鄧長根;廣義位移控制法在動力穩(wěn)定問題中的應用[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6期
10 李忠學,沈祖炎,鄧長根;桿系鋼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識別與判定準則[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勝;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發(fā)展趨勢[J];國外建材科技;2005年01期
2 趙文國;劉慶潭;李雅萍;;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問題的理論研究綜述及新進展[J];華東公路;2010年03期
3 秦榮;;結構動力問題的樣條函數(shù)方法[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年01期
4 林皋;;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J];世界地震工程;1991年01期
5 唐小兵,潘傳富;結構動力修改研究的幾個問題[J];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6 丁海平,廖振鵬;線性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時域-頻域聯(lián)合解法[J];地震學報;2001年04期
7 肖志毅;羅兆輝;鐘平;朱宏偉;;軟土地基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若干問題[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賈水鐘;樓夢麟;;上海科維大廈結構動力模態(tài)測試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7年09期
9 劉昱彤;;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進展[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10 薛素鐸;劉毅;李雄彥;;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問題綜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安立剛;王強;馬玉虎;張杰;;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進展綜述[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4)[C];2009年
2 李桂青;;工程結構動力可靠性理論述評[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7年
3 宰金珉;莊海洋;陳國興;;對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A];防震減災工程研究與進展——全國首屆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冠軍;鹿曉陽;王鵬;;結構動力優(yōu)化設計發(fā)展與展望[A];山東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李杰;陳雋;;高層建筑結構動力復合反演問題研究[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6 楊旭;;結構動力優(yōu)化設計的最大熵方法[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黃君寧;徐禮華;;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對框-剪結構動力特性影響分析[A];防震減災工程研究與進展——全國首屆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宿金成;王幼清;;接觸非線性對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C];2012年
9 楊萍;;轉子系統(tǒng)結構動力修改的靈敏度方法[A];數(shù)學·物理·力學·高新技術研究進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會第6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10 陳雋;李杰;;結構動力參數(shù)識別方法研究[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 何小慶;夯實穩(wěn)增長基礎 增添調(diào)結構動力[N];國際商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佳;地震激勵下層狀半空間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D];天津大學;2012年
2 尹華偉;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計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王志華;大型工程土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和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4 桂冰;結構動力模型修正的數(shù)學理論與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5 黃永輝;基于實時計算方法的結構動力快速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6 夏棟舟;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SSDI)體系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應分析與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朱彤;結構動力模型相似問題及結構動力試驗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8 肖曉春;地震作用下土—樁—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9 朱志輝;土—箱基—框架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湖南大學;2006年
10 曹茂森;基于動力指紋小波分析的結構損傷特征提取與辨識基本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婉若;土—多層框架結構動力相互作用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2 余文正;土—相鄰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地震反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3 王澤明;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對結構控制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4年
4 程沙沙;結構動力優(yōu)化設計的進化策略方法[D];廣西大學;2012年
5 樊珂;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對設有被動控制裝置框架結構的影響[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6 唐可;實現(xiàn)工程結構動力計算可視化的幾種途徑[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7 逄炳政;考慮動力相互作用影響的調(diào)諧減振控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楊小衛(wèi);樁—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數(shù)值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9 李琦;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地震激勵下結構動力穩(wěn)定性預測中的應用[D];同濟大學;2007年
10 魯華偉;筏板基礎鋼框架模型的土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58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45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