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淺埋大跨度Y形柱雙層地鐵車站三維地震響應分析
[Abstract]:Taking the Y-column double-deck subway station of Xinhua Street Station of Beijing Metro Line No. 6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structure of super-shallow buried large-span Y-shaped double-layer subway station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FLAC3D finite difference program. Especially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Y-shaped colum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motion is magnified obviously by the site soil layer, and the relativ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upper side wall and Y-shaped column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one. Under the action of artificial seismic wave, the relativ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below the plate in the side wall and Y-shaped column is very small, even the weak reverse arch phenomenon appears under the Y-shaped colum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Y-shaped colum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left side. The horizontal stress at the top of the Y-shaped column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and the stress-time history of the left and right forks has obvious mutual hysteresis. The acceleration Fourier spectrum is related to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station, the intensity of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station, the Fourier amplitude of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decreases in turn, and the intermediate and low frequency Fourier amplitude gradually protrudes and produces the secondary main frequency. The Fourier amplitude of the sub-main frequency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station structure, and the peak frequency of the spectrum curve remains unchanged.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51038009)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8111001)~~
【分類號】:TU311.3;TU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翔,趙躍堂,郭志昆;人防工程的抗地震問題[J];地下空間;2001年01期
2 陶連金;王沛霖;邊金;;典型地鐵車站結構振動臺模型試驗[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3 還毅;方秦;陳力;柳錦春;;強震作用下地鐵車站結構損傷破壞的三維非線性動力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4 陳健云,胡志強,林皋;大型地下結構三維地震響應特點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鮑鵬;姜忻良;盛桂琳;;天津地鐵土城車站地震反應分析[J];建筑結構;2007年01期
6 陳國興;陳磊;景立平;龍慧;;地鐵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并行計算顯式與隱式算法比較[J];鐵道學報;2011年11期
7 陳磊;陳國興;陳蘇;龍慧;;三拱立柱式地鐵地下車站結構三維精細化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J];鐵道學報;2012年11期
8 莊海洋;程紹革;陳國興;;阪神地震中大開地鐵車站震害機制數(shù)值仿真分析[J];巖土力學;2008年01期
9 王國波;馬險峰;楊林德;;軟土地鐵車站結構及隧道的三維地震響應分析[J];巖土力學;2009年08期
10 王帥;盛謙;朱澤奇;肖培偉;;地震荷載作用下地下洞室不利地質(zhì)結構塌落機制研究[J];巖土力學;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慶;項宗方;;地下結構抗震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2 梁穡稼;徐偉;徐贊云;;地震作用下的超深水平井動態(tài)響應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3 周云;湯統(tǒng)壁;廖紅偉;;城市地下空間防災減災回顧與展望[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4 李于輝;張季超;丁曉敏;龔健;;廣州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巖土工程問題[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S2期
5 高文生;;城市地下空間結構設計施工關鍵問題探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S1期
6 劉晶波;劉祥慶;王宗綱;;離心機振動臺試驗疊環(huán)式模型箱邊界效應[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7 劉如山;鄔玉斌;杜修力;;用纖維模型對地下結構地震破壞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8 王濤;;豎向地震若干問題研究[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李建波,林皋,陳健云,胡志強;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時域數(shù)值計算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2期
10 姜忻良;管曄;焦瑩;;考慮樁土效應的天津站交通樞紐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云泉;陳海天;顧紅軍;陳太林;;地震災害對坑道式洞庫的影響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趙源;杜修力;趙密;李立云;;地下結構地震響應中的地震動輸入探討[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3 劉月濤;姜忻良;徐炳偉;;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振動臺模型試驗[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胡勤;戚承志;羅健;;土-結構接觸滑移對地鐵結構損傷影響的分析[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5 梁能山;戚承志;王明洋;;結構體系的一種新型半解析動力算法—地下結構動力分析的拉普拉斯積分變換解法[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杜修力;趙源;李立云;;土體-結構界面接觸對地下結構動力反應的影響[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戚承志;陳燦壽;錢七虎;李信橋;;淺埋地下結構頂板在豎向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陳國興;左熹;杜修力;;土-地下結構體系地震反應的簡化分析方法[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李信橋;戚承志;李國華;;淺埋地下結構受豎向地震作用的數(shù)值模擬[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10 毛昆明;陳國興;莊海洋;;高架軌道交通引起的地表振動參數(shù)化分析[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偉;地下結構地震響應及其與地表建筑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孫海峰;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韓超;強震作用下圓形隧道響應及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袁蕾;不規(guī)則地鐵車站地震反應分析與土結相互作用相關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王璐;地下建筑結構實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6 楊顏志;土體-復雜結構耦合系統(tǒng)地震響應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7 傅玉勇;層狀場地中地鐵隧道對沿線地震動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影響[D];天津大學;2012年
8 李建波;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的時域數(shù)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9 李彬;地鐵地下結構抗震理論分析與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10 王建國;殘采期撫順西露天礦邊坡動力響應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彥彥;地震誘發(fā)斜坡塌滑機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張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響應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周繼芳;橡膠水泥土樁復合地基與上部結構作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4 郭放;水電站地下廠房洞室群地震反應數(shù)值仿真[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鐘潤輝;海底取水隧道襯砌結構的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6 苑俊杰;節(jié)理的存在對隧道動力響應的影響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呂立寧;地鐵地下結構地震響應數(shù)值計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胡文亮;淺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9 王新;大型盾構隧道地震動力響應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賈要紅;地鐵換乘車站多層結構地震響應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彬;劉晶波;尹驍;;雙層地鐵車站的強地震反應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5期
2 曹炳政,羅奇峰,馬碩,劉晶波;神戶大開地鐵車站的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4期
3 莊海洋;陳國興;;雙洞單軌地鐵區(qū)間隧道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2期
4 劉晶波;劉祥慶;杜修力;;地下結構抗震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的發(fā)展展望[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6期
5 莊海洋;陳國興;左熹;;水平向地震下雙層島式地鐵車站結構的動力變形特征[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6期
6 陳國興;左熹;莊海洋;杜修力;;地鐵車站結構大型振動臺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的比較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8年01期
7 劉恒;廖振鵬;;結構動力學方程的顯式積分格式[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1期
8 趙志新;徐紀人;;盆地構造地震地面運動速度和加速度分布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地球物理學報;2005年05期
9 周紅;陳曉非;;凹陷地形對Rayleigh面波傳播影響的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7年04期
10 陳磊;陳國興;;近斷層強地震動下雙層豎向重疊地鐵隧道的地震反應[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雪強;沉積盆地地震效應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2 荊韋莊;地震反應譜及盆地地震響應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杰;地鐵車站頂板(逆筑法)施工階段抗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沈秀芳,朱祖熹;上海地鐵車站防水新技術應用心得九則[J];中國建筑防水;2000年01期
3 張培龍;地鐵車站的人防給排水設計[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年01期
4 吳蔚博;地鐵車站采用樁墻合一結構的防水問題[J];鐵道運營技術;2004年03期
5 王志剛,顧冉,周磊;地鐵車站超長結構裂縫控制綜合防治技術[J];建筑施工;2004年02期
6 孫憲銘,謝弘帥;緊鄰運營地鐵車站的深基坑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施工;2004年06期
7 崔志強;地鐵車站方案設計探討[J];隧道建設;2005年03期
8 賀利工;地鐵車站風機消聲設計[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5年03期
9 林凌,沈建華;單側開挖對地鐵車站的影響分析[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5年06期
10 高錦林,王永新;軟土地質(zhì)地鐵車站蓋挖順作法施工實踐及關鍵技術[J];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蒙達;王慶國;賈堅;;上海盧灣區(qū)55號地塊開發(fā)與地鐵車站及隧道共建的研究與實踐[A];2010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杜修力;廖維張;;地鐵車站內(nèi)部爆炸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分析[A];2009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謝量瀛;黃長江;胡萬毅;;北京西單地鐵車站工程的系統(tǒng)分析與決策[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北京西單地鐵車站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1992年
4 汪敏;侯學淵;;后續(xù)路網(wǎng)地鐵車站壓縮規(guī)模之探討[A];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與地下工程施工技術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趙國敏;劉茂;張崢;;地鐵車站遭恐怖襲擊風險評價方法研究[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6 余永強;劉成偉;;地鐵車站群洞法施工的數(shù)值模擬[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7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C];2007年
7 楊睿;曹勇;宋業(yè)輝;牛利敏;孟沖;薛世偉;;北京地鐵車站冬季熱環(huán)境與空氣質(zhì)量調(diào)查[A];全國暖通空調(diào)制冷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保艷;高翅;汪民;;開往春天的地鐵——武漢地鐵車站空間概念設計[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年
9 李洪星;;論地鐵車站設計與城市發(fā)展的關系[A];科學時代——2014科技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企業(yè)管理)[C];2014年
10 夏晗;;北京地鐵車站冷卻水中微生物控制管理探討[A];2013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論壇文集——高水平地建設城市軌道交通[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萬紅 實習生 魏薇 通訊員 孫剛;國慶前啟動地鐵車站安檢 明年修訂小客車調(diào)控辦法[N];天津日報;2014年
2 同濟大學教授 束昱;以地鐵車站為核心的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N];建筑時報;2008年
3 田豆豆 楊柳 鄭群華;武漢金銀潭地鐵車站“零滲水”的秘密[N];中國建材報;2010年
4 昱含;地鐵車站細節(jié)設計應更加人性化[N];人民鐵道;2011年
5 本報記者 袁弘;今日新益州地鐵車站封頂[N];成都日報;2006年
6 王立武 曾正賢;北京立交橋下建地鐵車站[N];科技日報;2004年
7 李忠東;世界大都市軌道交通面面觀[N];中國交通報;2007年
8 記者 張琦;13個地鐵車站交通疏導方案確定[N];西安日報;2007年
9 鄧愷;上海最深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封頂[N];中國建材報;2007年
10 記者 沈英甲;北京市政精心打造地鐵車站精品[N];科技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國偉;基于乘客疏散仿真的地鐵車站建筑結構布置和設施協(xié)調(diào)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2 孔鍵;地鐵車站內(nèi)部空間環(huán)境人性化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3 王維;地鐵車站混凝土結構開裂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李淑;基于變形控制的北京地鐵車站深基坑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5 吳小將;同站廳平行換乘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變形控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6 王春;地鐵車站通風與火災三維數(shù)值模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7 齊鋒;地鐵車站纖維混凝土結構抗?jié)B試驗及阻裂防水機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曲樹盛;地鐵車站在內(nèi)爆炸作用下的結構響應與破壞及地面振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余宏亮;基于工程圖紙的地鐵車站施工安全風險自動識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余宏亮;基于工程圖紙的地鐵車站施工安全風險自動識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考慮土—結構動態(tài)接觸條件下地鐵車站的抗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蘆森;分步開挖和逐級加撐的地鐵車站深基坑圍護結構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楊翼;地鐵車站蓋挖順作法施工監(jiān)控量測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4 章萍芳;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鐵車站空間藝術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吳月霞;以地鐵車站為核心的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6 彭地;地鐵車站內(nèi)部公共空間的場所營造[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張世乾;從人性化角度審視地鐵車站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8 徐越;大連南關嶺地鐵車站三維地震響應分析[D];大連交通大學;2013年
9 平川;基于心理環(huán)境學的地鐵車站空間物理環(huán)境設計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年
10 曲樹盛;地鐵車站內(nèi)爆炸波的傳播規(guī)律與超壓荷載模型[D];天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04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40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