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可逆內變量熱力學的巖石材料粘彈-粘塑性本構方程
[Abstract]:The viscoelastic and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of rock materials is a time dependent energy dissipation behavior. In the thermodynamic framework of Rice irreversible internal variables, two sets of internal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materials during viscoelastic and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respectively. By giving the specific form of specific complementary energy and the evolution equation of internal variables, the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internal variables is derived.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re universal and can cover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classical viscoelastic models including Kelvin-Voigt and Poynting-Thoms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odynamic force and stress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the combined element model is linear. The 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 can describe the hardening of rock materials during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Uniaxi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creep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similar materials in rock model. The viscoelastic deformation and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creep were separated and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theoretical curves shows that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well simulate the creep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This kind of constitutive equation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evaluation and reinforcement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ck engineering.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172150,51279086) 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項目(2013-KY-2)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CET-13-0323)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A unified viscop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志前;單向土工格柵加筋土的流變模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2期
2 李獻文;不可逆熱力學的等熵產面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3 陳艷,劉寧;潤揚大橋北錨變更方案的變形和應力比較[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劉學增,熊少明,劉沛;層狀地層粘彈性優(yōu)化反分析與混合遺傳算法[J];地下空間;2003年04期
5 趙永輝;潤揚長江大橋北錨碇土體流變特性的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2003年04期
6 鄭永來,潘杰,韓文星;軟土地鐵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7 鄺宏柱;劉學增;;層狀地層橫觀各向同性粘彈性優(yōu)化反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8 沈明榮;張學進;;規(guī)則齒形結構面剪切蠕變本構方程的參數(shù)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9 齊明山;徐正良;崔勤;寧佐利;;風化破碎類花崗巖三軸流變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10 尹土兵;李夕兵;周子龍;洪亮;葉洲元;;粉砂巖高溫后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志毅;孟海利;楊年華;薛里;;爆炸加固軟土地基機理的試驗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工程爆破專業(yè)委員會《2011全國爆破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11年
2 王志儉;殷坤龍;簡文星;;萬州區(qū)紅層軟弱夾層蠕變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于浩;李海芳;溫彥鋒;徐澤平;;九甸峽堆石料三軸蠕變試驗初探[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國慶;馮夏庭;周輝;陳炳瑞;黃書嶺;張傳慶;;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長期穩(wěn)定性數(shù)值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齊明山;徐正良;崔勤;寧佐利;;廈門海底隧道圍巖流變特性及其特征曲線[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明;劉新榮;;周期循環(huán)荷載下Kelvin蠕變模型特性探討[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娟;亢一瀾;秦慶華;李曉奇;肖霞;;考慮時間效應的軟材料粘接界面力學模型與實驗表征[A];損傷、斷裂與微納米力學進展:損傷、斷裂與微納米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唐世斌;唐春安;李連崇;張永彬;;濕度擴散誘發(fā)的隧洞時效變形數(shù)值模擬研究[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9 郭志飚;;柳海礦第三系深部軟巖蠕變模型及工程應用[A];第四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09年
10 蔣昱州;徐衛(wèi)亞;王瑞紅;王偉;;水電站大型地下洞室長期穩(wěn)定性數(shù)值分析[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同彬;深部巖石蠕變特性試驗及錨固圍巖變形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2 陳紹杰;深部條帶煤柱長期穩(wěn)定性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3 何峰;巖石蠕變—滲流耦合作用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4 李剛;水巖耦合作用下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及其控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郭小紅;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風化槽襯砌結構穩(wěn)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趙莉;聚合物表、界面結構及動力學演化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趙闖;巖石粘彈性質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楊文東;復雜高壩壩區(qū)邊坡巖體的非線性損傷流變力學模型及其工程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9 劉欽;炭質頁巖隧道軟弱破碎圍巖大變形機理與控制對策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楊奇;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變形性狀試驗與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云娟;類巖石材料蠕變本構試驗研究及基于FLAC~(3D)實現(xiàn)[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仰強;石膏蠕變特性及礦房礦柱長期穩(wěn)定性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心廣;濟二煤礦深部巷道支護技術及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滕彥磊;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應力變形有限元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5 鄧超榮;基于破碎圍巖條件的小間距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許豪;南寧非飽和膨脹土流變特性試驗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滕珂;膨脹土固結與蠕變試驗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夏亞東;高分子材料的線性與非線性分數(shù)算子本構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李永永;小凈距軟弱圍巖隧道二襯支護參數(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賈偉;佛嶺隧道破碎帶圍巖蠕變變形規(guī)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社戌,匡震邦;熱粘塑性體的積分-微分型本構關系[J];固體力學學報;1995年01期
2 陳罕;現(xiàn)代統(tǒng)一塑性理論[J];力學進展;1987年03期
3 馮明琿,呂和祥,郭宇峰;一種黏彈塑性統(tǒng)一本構模型[J];力學學報;2002年01期
4 趙延林;曹平;陳沅江;李江騰;袁海平;;分級加卸載下節(jié)理軟巖流變試驗及模型[J];煤炭學報;2008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海平;誘導條件下節(jié)理巖體流變斷裂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衣銘;王永;楊金花;;基于內變量損傷模型的復合材料板的后屈曲分析[J];工程力學;2006年04期
2 陳敬虞;龔曉南;鄧亞虹;;基于內變量理論的巖土材料本構關系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8年03期
3 周建平,陸寅初;基于變形動力學模型的黏彈性材料本構關系[J];力學學報;1993年03期
4 陳明祥;;對“關于‘基于內變量和張量函數(shù)表示定理的本構方程’的討論”的答復[J];巖土力學;2011年03期
5 陳明祥;汪碧飛;;基于內變量和張量函數(shù)表示定理的本構方程[J];巖土力學;2010年02期
6 胡亞元;;關于“基于內變量和張量函數(shù)表示定理的本構方程”的討論[J];巖土力學;2011年03期
7 宋凡,孫毅,王鐸;有限彈塑性變形的幾何模型[J];力學學報;1999年02期
8 朱耀庭;王瑜;孫璐;游克思;;塑性與損傷不同耦合狀態(tài)的熱力學闡述[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9 黃筑平,陳建康,王文標;有限變形熱粘彈性本構關系的內變量理論[J];中國科學(A輯);1999年10期
10 張瀧;劉耀儒;楊強;薛利軍;;考慮損傷的內變量黏彈--黏塑性本構方程[J];力學學報;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程荷蘭;王建祥;黃筑平;;高聚物的熱-粘彈性力學行為研究[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張永軍;薛凌;韓靜濤;;描述裂紋愈合過程的內變量[A];2007軋鋼與鍛造過程中的裂紋控制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本文編號:2272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27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