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縫鋼板阻尼器受力性能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帶縫鋼板阻尼器 + 延性系數(shù); 參考:《土木工程學報》2015年09期
【摘要】:對4組彎曲單元寬厚比小于5的帶縫鋼板阻尼器進行了低周往復擬靜力試驗,研究其力學特性和耗能能力,利用試驗結(jié)果檢驗了現(xiàn)有阻尼器的剛度和強度設計公式。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擬阻尼器破壞的全過程,通過參數(shù)分析研究了帶縫鋼板阻尼器的延性系數(shù)、損傷發(fā)展機制、超強系數(shù)及累積耗能和累積塑性變形。研究表明:帶縫鋼板阻尼器具有穩(wěn)定的平面內(nèi)力學性能、低周疲勞性能和較強的耗能能力,等效黏滯阻尼系數(shù)約為0.5;阻尼器延性較好,當彎曲單元高寬比α不小于4時,延性系數(shù)受其影響較小,因此不應采用α小于4的阻尼器;帶縫鋼板阻尼器的超強系數(shù)在2.30~2.96之間;累積塑性變形角與α成正比、標準累積塑性耗能率與α成反比,提出的公式可用于指導消能減震結(jié)構(gòu)設計和阻尼器選型。
[Abstract]:The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pseudostatic test of four groups of steel plate dampers with width to thickness ratio of less than 5 was carried ou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dampers were studied.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design formulas of the existing dampers were tested by the test result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dampers failure. The ductility coefficient, damage development mechanism, superstrength coefficient, cumulative energy dissipation and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dampers were studied by parame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pers have stable in-pla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low cycle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strong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is about 0.5, and the ductility of the dampers is better, when the aspect ratio 偽 of bending elements is not less than 4, The ductility coefficient is less affected by it, so the damper with 偽 less than 4 should not be used; the superstrength coefficient of steel plate damper with slit is between 2.30 and 2.96;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angle is proportional to 偽, and the standard cumulative p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偽. The proposed formula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design of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and the selection of dampers.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部門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014DFA70950) 中央級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2013A01)
【分類號】:TU3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滕軍;馬伯濤;周正根;魯志雄;;提高連肢墻抗震性能的連梁耗能構(gòu)件關鍵技術[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2 馬欣伯;郭蘭慧;張素梅;戎芹;;兩邊連接開縫鋼板剪力墻的彈性屈曲分析[J];工程力學;2011年S1期
3 郭蘭慧;馬欣伯;張素梅;;兩邊連接開縫鋼板剪力墻的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12年03期
4 溫沛綱;徐明江;;帶縫鋼板剪力墻抗側(cè)剛度和承載力的計算[J];廣州建筑;2006年04期
5 趙作周;肖明;錢稼茹;柯江華;;開縫鋼板墻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2007年12期
6 滕軍;馬伯濤;李衛(wèi)華;張浩;曹冬雪;;聯(lián)肢剪力墻連梁阻尼器偽靜力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10年12期
7 孫飛飛;王文濤;劉桂然;;開縫鋼板剪力墻的理論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J];建筑鋼結(jié)構(gòu)進展;2011年05期
8 陸金鈺;范圣剛;閆魯南;王恒華;;帶縫鋼板剪力墻彈塑性簡化分析模型[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3年02期
9 蔣路;陳以一;王偉棟;;帶縫鋼板剪力墻彈性抗側(cè)剛度及簡化模型研究[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鏡洲;秦碩;;鋼板剪力墻抗震設計探討[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06期
2 張肖林;;高層剪力墻結(jié)構(gòu)連梁抗震設計[J];福建建設科技;2011年02期
3 馬欣伯;郭蘭慧;張素梅;戎芹;;兩邊連接開縫鋼板剪力墻的彈性屈曲分析[J];工程力學;2011年S1期
4 郭蘭慧;馬欣伯;張素梅;;兩邊連接開縫鋼板剪力墻的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12年03期
5 董宏英;蔣峰;曹萬林;武海鵬;劉恒超;;鋼管混凝土柱帶鋼板耗能鍵組合剪力墻抗震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2年04期
6 陳軍;郝際平;;腹板雙角鋼連接框架-鋼板剪力墻體結(jié)構(gòu)滯回性能有限元分析[J];鋼結(jié)構(gòu);2012年10期
7 呂西林;陳云;蔣歡軍;;新型可更換連梁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3年01期
8 陸金鈺;王恒華;閆魯南;范圣剛;;側(cè)邊加勁帶縫鋼板剪力墻滯回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2013年03期
9 陸金鈺;范圣剛;閆魯南;王恒華;;側(cè)邊加勁帶縫鋼板剪力墻抗側(cè)剛度及極限承載力計算[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10 郭宏超;郝際平;潘秀珍;劉強;;抗彎框架-鋼板剪力墻結(jié)構(gòu)體系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蘭慧;馬欣伯;張素梅;;兩邊連接開縫鋼板剪力墻的彈性屈曲分析[A];第19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0年
2 滕軍;李祚華;馬伯濤;董志君;;高層建筑結(jié)構(gòu)大震性能評估及耗能減震方法研究[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調(diào)查與災后重建分析報告[C];2008年
3 段清星;鄒自明;曾清華;何歡歡;趙偉;;鋼板剪力墻研究現(xiàn)狀和工程應用[A];鋼結(jié)構(gòu)工程研究(九)——中國鋼結(jié)構(gòu)協(xié)會結(jié)構(gòu)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3屆(ISSF-2012)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紀曉東;錢稼茹;;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復聯(lián)肢剪力墻研究[A];第23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4年
5 林樹宏;何嘉年;潘珠峰;;鋼板剪力墻的試驗研究分析概述[A];第十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6 曾嬋月;邱亞波;;剪力墻內(nèi)填鋼框架結(jié)構(gòu)體系發(fā)展現(xiàn)狀[A];第十四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7 阮明創(chuàng);韓慶華;;工字型加勁肋帶縫鋼板剪力墻的力學性能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索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周吉祥;李黎明;牟在根;;鋼板剪力墻抗震性能分析[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陸金鈺;譙旭東;唐屹;王恒華;;不等高開縫鋼板剪力墻低周反復試驗研究[A];第24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5年
10 楊宏宇;;建筑結(jié)構(gòu)設計中的裂縫控制措施[A];“中國建筑發(fā)展論壇——建筑與科技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峰;鋼板剪力墻抗震性能的試驗與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2 曹春華;斜加勁鋼板剪力墻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3 馬欣伯;兩邊連接鋼板剪力墻及組合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馬伯濤;高層建筑結(jié)構(gòu)基于工程問題的被動耗能減振策略[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趙亞哥白;基于金屬橡膠阻尼器耗能減震框架剪力墻體系的抗震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郭宏超;半剛性框架—鋼板剪力墻結(jié)構(gòu)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吳函恒;鋼框架—預制混凝土抗側(cè)力墻裝配式結(jié)構(gòu)體系受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8 楊忠;超高韌性水泥基復合材料構(gòu)件受剪性能試驗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丹;考慮豎向荷載的加勁鋼板剪力墻設計技術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巖;鋼框架—鋼板剪力墻結(jié)構(gòu)體系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U,
本文編號:2041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04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