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間相互作用模型的縣域城鎮(zhèn)體系結構定量化研究——以科爾沁左翼中旗為例
本文選題:空間相互作用模型 + 城鎮(zhèn)體系結構。 參考:《地理科學》2014年05期
【摘要】:以空間相互作用模型為基礎,GIS為主要平臺,通過改進斷裂點模型,實現了對科左中旗城鎮(zhèn)體系結構的分級以及經濟區(qū)的劃分。首先,提出了以城鎮(zhèn)中心性強度代替城鎮(zhèn)人口規(guī)模并結合加權Voronoi圖的模型改進方法。然后,通過引入加權平均距離摩擦指數、成本加權距離等概念,建立并完善了中心性強度計算的指標體系。利用所得的中心性強度值并結合當地實際,將研究區(qū)的城鎮(zhèn)體系結構劃分為中心鎮(zhèn)、二級中心鎮(zhèn)以及一般鎮(zhèn)3個級別。最后,通過比較常規(guī)Voronoi圖與改進Voronoi圖兩種空間劃分方案,最終確定以各城鎮(zhèn)中心性強度的平方根為權重的改進Voronoi圖的空間劃分方案作為研究區(qū)城鎮(zhèn)輻射范圍的劃分依據,再通過逐步合并與搜索,得到科左中旗的經濟區(qū)劃分方案,即以中心鎮(zhèn)為主的東、中、西三大經濟區(qū)。
[Abstract]:Based on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and GIS as the main platfor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urban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zone of Kezuo Zhongqi are realized by improving the fault point model. Firstly, an improved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urban population size with the central intensity of the town and to combine the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with the model. The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weighted average distance friction index and cost weighted distance,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entral strength is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Based on the central strength and local practice, the urban system structure i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central town, secondary central town and general town.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conventional Voronoi map with the improved Voronoi map, the spatial partition scheme of the improved Voronoi map with the weight of the square root of the central intensity of each town is determined as the basis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radiation range of the towns in the study area. Then through the gradual merging and searching, we get the economic zone division scheme of Kezuo Zhongqi, that is, the three economic zones of east, middle and west with the center town as the main part.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101452)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09YJC790135)資助
【分類號】:TU98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群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概念、測量與應用[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4期
2 宋小冬,廖雄赳;基于GIS的空間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鎮(zhèn)發(fā)展研究中的應用[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3年03期
3 吳茵;李滿春;毛亮;;GIS支持的縣域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定量分析——以浙江省臨安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6年02期
4 劉愛華;謝正觀;;加權Voronoi圖在城鎮(zhèn)經濟區(qū)劃分中的應用——以十堰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1年04期
5 閆衛(wèi)陽;王發(fā)曾;秦耀辰;;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理論模型的演進與機理[J];地理科學進展;2009年04期
6 周一星,張莉;改革開放條件下的中國城市經濟區(qū)[J];地理學報;2003年02期
7 由翌;明立波;;基于斷裂點模型的縣域空間結構優(yōu)化研究——以廣東省陸豐市為例[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08年09期
8 寶力高;內蒙古城鎮(zhèn)經濟區(qū)劃的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1999年03期
9 閆衛(wèi)陽,秦耀辰,郭慶勝,李圣權;城市斷裂點理論的驗證、擴展及應用[J];人文地理;2004年02期
10 郭汝;;城鎮(zhèn)規(guī)模研究綜述及趨勢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11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態(tài)演變與城市持續(xù)發(fā)展觀——合肥市行政新區(qū)劃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張志軍,楊維鳳;找準定位,促進黃山市區(qū)域經濟發(fā)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3 周加來;胡百紅;任志安;;皖北中心城市經濟輻射范圍的測度[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4 張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陽市城市競爭力評價[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梁春鳳;段建南;周子英;向開成;;長沙市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及其驅動力因素分析[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2年05期
6 梁明;祝杰;;GIS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7 石瑞年;張莉燕;姚國強;吳彥山;;城市土地可持續(xù)利用研究——以烏魯木齊市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8 李傳武,黃新南,楊本俊;六安市域經濟的非均衡發(fā)展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9期
9 冉江;柯長青;;連云港城市擴展及其驅動力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10 李文旗;;蘭州經濟區(qū)城鎮(zhèn)體系結構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為民;李龍澍;;基于GIT的信息融合在農業(yè)信息中的應用[A];2005年“數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劉歡歡;;科學有效的管理與文化發(fā)展繁榮[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謝守紅;;城市化與經濟發(fā)展的互動關系探析[A];黑龍江省生產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4 曹躍群;劉培森;;中國城市規(guī)模分布及影響因素動態(tài)分析[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郭凱峰;李霽;;1991—2008年云南省城鎮(zhèn)化影響因素與特征分析——基于城鎮(zhèn)化在云南橋頭堡建設進程中的思考[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陶英勝;;新一輪區(qū)域規(guī)劃背景下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趙瑞峰;王虎;楊志勇;;低碳型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郜曉雯;劉濤;曹廣忠;;長三角都市區(qū)與非都市區(qū)的城鎮(zhèn)用地增長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張軍民;周樹南;;城市規(guī)劃區(qū)邊緣小城鎮(zhèn)空間“趨城”現象研究——以山東省高密市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蔣躍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態(tài)宜居性——以南京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啟濤;城市抗震防災規(guī)劃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張樂珊;基于元胞自動機和VR-GIS技術的城市空間增長三維動態(tài)模擬及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童滋雨;城市綠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蘇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價空間分布與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欣;應急案例知識庫系統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6 王曉理;地理信息數據結構處理優(yōu)化應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7 馬永俊;現代鄉(xiāng)村生態(tài)系統演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8 王亞力;基于復合生態(tài)系統理論的生態(tài)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元恒;基于系統實現的土地劃區(qū)分級督察及預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10 劉海軍;基于MAPGIS的數字找礦系統研究與開發(f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與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段聯;北京市農村集體土地征收信息系統構建與應用[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范碧霞;農產品物流中心選址決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武煒;煤礦井下火災事故人員逃生可視化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梁鵬帥;基于OpenGL的三維可視地理信息系統初步設計[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昕;區(qū)域性核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作人;城市化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及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由明遠;縣域城鎮(zhèn)體系發(fā)展演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陸林飛;上海市中心城區(qū)臺球館空間分布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周建輝;基于3S技術的土地開發(fā)整理規(guī)劃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宇;呂曹芳;羅永龍;;基于加權Voronoi圖的安徽省城市影響范圍及經濟區(qū)域劃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2 趙春燕;蔣瓊星;周建平;;基于加權Voronoi圖的湖南省城市影響范圍分析[J];測繪通報;2010年06期
3 鄧文勝,關澤群,王昌佐;武漢市域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分析[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3年06期
4 吳國璽;閻衛(wèi)陽;;基于加權Voronoi圖的河南省城市影響區(qū)研究[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1期
5 王德,趙錦華;城鎮(zhèn)勢力圈劃分計算機系統的開發(fā)研究與應用——兼論勢力圈的空間結構特征[J];城市規(guī)劃;2000年12期
6 陳秉釗;發(fā)展小城鎮(zhèn)與城市化的戰(zhàn)略思考[J];城市規(guī)劃;2001年02期
7 ;鄱;;城市規(guī)劃中人口規(guī)模預測的規(guī)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規(guī)模預測規(guī)程》編制工作體會[J];城市規(guī)劃;2007年04期
8 周一星;主要經濟聯系方向論[J];城市規(guī)劃;1998年02期
9 宋小冬,鈕心毅;再論居民出行可達性的計算機輔助評價[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0年03期
10 陳秉釗;上海市郊區(qū)小城鎮(zhèn)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輝;高端琳;;氦—氖激光治療中心性網膜脈絡膜病變[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7年02期
2 張勝虎;陸偉鋒;;南昌市公交網絡的復雜性研究(英文)[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莫輝輝;金鳳君;劉毅;王姣娥;;機場體系中心性的網絡分析方法與實證[J];地理科學;2010年02期
4 王德正;夏陽;;網絡性能度量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年03期
5 榮莉莉;郭天柱;王建偉;;復雜網絡節(jié)點中心性[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6 丁王晉;陳曉榮;韓麗川;;復雜知識網絡的結構特征對知識流動的影響[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7 喬少杰;彭京;李天瑞;李紅;李太勇;王超;;基于中心性和PageRank的網頁綜合評分方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8 陳紫蘭;傳統聚落形態(tài)研究[J];南方建筑;1998年03期
9 郭小輝,張玉坤;從傳統聚落到當代人居環(huán)境[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黎冰;魯丹;張燕;;溫州大學圖書館[J];建筑學報;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常丹;;中心性氣道狹窄病因分析及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譚吉林;龔力力;彭艷麗;楊漪;梅芳;李紅梅;;探討過熟期白內障的中心性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術[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趙爾揚;史金娜;張斌;;頜骨中心性巨細胞肉芽腫病理分析[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白振西;孟慶江;史無例;孫沫逸;;頜骨中心性血管畸形的介入診療分析:附14例報告[A];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曾慶延;任毅;牛曉光;;Franois中心性云狀角膜營養(yǎng)不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施楊;李南;;知識主體中心性對團隊知識擴散影響及其實證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陳曉榮;丁th;韓麗川;;知識網絡連接機制對知識擴散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洪朝陽;徐海銘;;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FFA與OCT的對比研究[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9 鄭昆華;高洪;;頜骨中心性動靜脈畸形的栓塞與手術治療[A];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孟慶江;白振西;史無例;王艷清;石利強;史慶輝;;頜骨中心性血管畸形的介入診療分析(附14例報告)[A];第五屆全國口腔頜面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劉瀧 通訊員 武自然;4000年前的中心性祭祀遺址[N];內蒙古日報(漢);2000年
2 李水銀;中醫(yī)辨治中心性視網膜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胡科小;治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方[N];民族醫(yī)藥報;2004年
4 上海復旦大學 附屬中山醫(yī)院眼科教授 王健瑚;雙眼“中漿”該如何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5 記者 萬建輝 通訊員 曾波;武漢“中心性”位居中西部第一[N];長江日報;2009年
6 劉;多渠道提供統一服務[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7 健康時報記者 王純;視網膜病變能否打籃球?[N];健康時報;2006年
8 周文;電纜粘連易于安裝[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9 郝睿;枸杞子四種服法[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10 若水;當心:這些病愛扎堆[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鴻聲;文學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學;2006年
2 孔令芳;IRS-2基因G1057D突變與中國漢族人T2DM的相關性[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陳公海;企業(yè)研發(fā)團隊非正式網絡的結構特征對產品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的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4 付立東;復雜網絡中心性度量及社團檢測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任敬喜;基于復雜網絡的社區(qū)系統管理[D];青島大學;2007年
6 張晉;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結構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7 孫堅萍;我國HIV-1主要流行毒株感染者中和免疫和免疫逃逸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張冬玲;中國科學論文產出與合作狀況的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黃燕萍;EB病毒與T細胞淋巴瘤關系的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10 羅宣;我國母子公司構架下的子公司網絡化成長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磊;大規(guī)模社會網絡的社區(qū)發(fā)現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郭天柱;復雜網絡中心性及其對災害傳播影響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丁th;復雜知識網絡的結構特征對知識流動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耿敏;基于社會網絡的高層管理團隊績效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5 張鵬;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吲哚青綠與熒光素血管造影及腎上腺素誘發(fā)的實驗模型[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孫霆;組織內員工社會網絡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7 徐夢俏;世界海運復雜網絡中心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8 柴箐;中國城市網絡的中心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玲玲;科研協作網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蘭英英;網絡學習中團隊結構對學習結果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72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97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