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雙向動荷載下黃土的動剪切模量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7 16:39

  本文選題:雙向動荷載 + 黃土; 參考:《巖土力學》2015年09期


【摘要】:利用SDT-20型動三軸儀探究了黃土在雙向動荷載下的動剪切模量特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初始循環(huán)偏應力和徑向動荷載幅值對黃土的動剪切模量-動剪應變曲線沒有明顯影響,其對黃土的動剪切模量-循環(huán)次數(shù)曲線卻有明顯影響,初始循環(huán)偏應力和徑向動荷載幅值越大,相同循環(huán)次數(shù)下黃土的動剪切模量越小。動剪切應變相等時,黃土的動剪切模量隨固結(jié)比的增大而增大。雙向動荷載作用下黃土存在臨界循環(huán)偏應力,其值為0 k Pa。當循環(huán)偏應力小于臨界值時,動剪切模量隨動剪應變的增大而增大;當循環(huán)偏應力大于臨界值時,動剪切模量隨動剪應變的增大而減小。利用拐點動剪切模量折減的方式,并同時結(jié)合修正Hardin-Drnevich模型,實現(xiàn)了對黃土在雙向動荷載下動剪切模量-動剪應變關(guān)系的描述。經(jīng)驗證,模型的適用性較好。
[Abstract]: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loess under bi-directional dynamic load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DT-20 dynamic three axis instru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cyclic stress and the amplitude of radial dynamic load have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loess, and it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loess, and the initial cycle of the loess. The greater the amplitude of partial stress and radial dynamic load, the smaller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loess under the same cycle times. When the dynamic shear strain is equal,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the Lo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solidation ratio. Under the action of two-way dynamic load, there is a critical cyclic partial stress in the loess. The value is 0 K Pa. when the cyclic partial stress i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ynamic shear strai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ynamic shear strain when the cyclic partial stress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the Loess under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 the dynamic shear strain relationship is described with the modified Hardin-Drnevich model.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s good.

【作者單位】: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51178392)
【分類號】:TU44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明;廖蔚茗;王志佳;彭盛恩;張建經(jīng);;黏性土的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與剪應變關(guān)系的統(tǒng)計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3年04期

2 駱亞生,田堪良;非飽和黃土的動剪模量與阻尼比[J];水利學報;2005年07期

3 王軍;蔡袁強;海鈞;;雙向激振對飽和軟黏土應力應變循環(huán)剛度軟化的影響[J];水利學報;2008年09期

4 王蘭民,袁中夏,王峻,石玉成;強夯處理后黃土地基的動力特性與抗震性能[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S2期

5 蔡袁強;王軍;海鈞;;雙向激振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飽和軟黏土強度和變形特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6 李又云;謝永利;劉保健;;路基壓實黃土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7 曹權(quán);施建勇;柴壽喜;王沛;張建新;;小應變下土體剛度非線性分析的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8 王志杰;駱亞生;王瑞瑞;楊利國;譚東岳;;不同地區(qū)原狀黃土動剪切模量與阻尼比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09期

9 廖紅建;李濤;馬宗源;劉健;;黃土骨干曲線模型比較分析[J];巖土力學;2009年S2期

10 王建榮,張振中,王峻,李蘭;振動頻率對原狀黃土動本構(gòu)關(guān)系的影響[J];西北地震學報;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麗;;非飽和黃土最大動彈性模量試驗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1期

2 駱亞生;李瑞;田堪良;;非飽和黃土動力特性試驗方法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6期

3 譚東岳;駱亞生;楊永俊;李焱;;不同地區(qū)黃土動強度變化規(guī)律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4 汪金才;趙明階;陳衛(wèi);汪魁;;土石復合介質(zhì)動力特性試驗[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汪中衛(wèi);;上海軟土小應變剛度的高精度試驗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年03期

6 張家明;劉文連;徐則民;李乾坤;;西昌昔格達組黏土巖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2年01期

7 王峻,王蘭民,李蘭;永登5.8級地震中黃土震陷災害的探討[J];地震研究;2005年04期

8 蘭景巖;劉化滌;呂悅軍;謝卓娟;;渤海海域典型場地土的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統(tǒng)計值[J];地震研究;2012年02期

9 谷天峰;王家鼎;王峻;;鄭西客運專線黃土路基震陷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9年04期

10 楊利國;駱亞生;李焱;;主應力軸旋轉(zhuǎn)對壓實黃土動變形特性的影響[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偉;凌華;孫斌祥;;軟土動應力—應變曲線復合指數(shù)—正弦模型[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馬宗源;徐清清;黨發(fā)寧;;碎石土地基動力夯實的顆粒流離散元數(shù)值分析[A];第21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2年

3 陳俊林;高峰;;黃土鐵路隧道列車振動反應分析[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褚峰;李永盛;梁發(fā)云;李彥東;;土體小應變條件下緊鄰地鐵樞紐的超深基坑變形特性數(shù)值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陳磊;杜一鳴;劉景錦;鄭剛;;基于小應變本構(gòu)模型的基坑開挖數(shù)值模擬分析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6 黃志全;李磊;賈景超;李小慧;岳康興;;細粒含量對非飽和黃土動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響研究[A];《工業(yè)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軍杰;黃土場地震陷與樁基負摩阻力現(xiàn)場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鄧龍勝;強震作用下黃土邊坡的動力響應機理和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3 張柯;地鐵行車荷載作用下黃土地層的振動響應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4 李喜安;黃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災害效應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5 谷天峰;鄭西客運專線黃土地基振(震)陷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6 張勇;武漢軟粘土的變形特征與循環(huán)荷載動力響應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7 譚欽文;中線法高堆尾礦壩優(yōu)化理論及其關(guān)鍵力學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曾國紅;豎向及水平增強體對粉土動力特性影響的試驗及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9 馮志焱;非飽和黃土的結(jié)構(gòu)性定量化參數(shù)與結(jié)構(gòu)性本構(gòu)關(guān)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10 袁中夏;黃土動殘余變形的特性與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萍;基于非局部理論的納米復相陶瓷材料超聲磨削機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志杰;復雜初始應力狀態(tài)下黃土動剪切模量與阻尼比特性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興元;濕陷性黃土地基高能級強夯室內(nèi)模型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鐘正;鐵路路堤震陷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崔向美;利用動扭剪試驗研究黃土動力特性并初步探討其結(jié)構(gòu)損傷[D];長安大學;2011年

6 竹霞;關(guān)中地區(qū)黃土的震陷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馬玲;水泥土柱錘沖擴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shù)與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8 譚東岳;復雜初始應力狀態(tài)下非飽和黃土動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9 張茹;土石壩心墻料及壩基細砂礫料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10 陳立偉;地震作用下黃土暗穴的穩(wěn)定性分析[D];長安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元雪,施建勇;巖土小應變問題研究進展[J];地下空間;2001年S1期

2 陳國興;王炳輝;劉建達;;新近沉積土的動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3 謝永濤,張鴻儒;不同路徑下飽和砂土的動力特性模型[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2001年01期

4 陳建玉;孟憲民;張家森;;廠用電系統(tǒng)中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的配置與整定[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05年06期

5 周加林;雙向動三軸實驗誤差的分析與校正[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5年06期

6 陳國興,謝君斐,張克緒;土的動模量和阻尼比的經(jīng)驗估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1期

7 袁曉銘,孫銳,孫靜,孟上九,石兆吉;常規(guī)土類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4期

8 胡慶興,劉雪珠,從衛(wèi)民,陳國興;淮安市典型土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6期

9 呂悅軍,唐榮余,沙海軍;渤海海底土類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10 陳繼華,陳國興,史國龍;深厚軟弱場地地震反應特性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駱亞生;謝定義;田堪良;;非飽和原狀黃土在動荷條件下的孔隙壓力變化[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梁旭;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動力特性及其與上部結(jié)構(gòu)動力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王軍;單、雙向激振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飽和軟粘土動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聶影;復雜應力條件下飽和重塑黏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駱亞生;中國典型黃土動力特性及其參數(shù)的試驗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存森;吳俊璧;;用扭轉(zhuǎn)單剪、共振柱儀測定空心試樣土的動剪切模量[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2年02期

2 高志兵;高玉峰;譚慧明;;飽和黏性土最大動剪切模量的室內(nèi)和原位試驗對比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3 袁曉銘;孫銳;陳紅娟;;不同概率水準下動剪切模量比與阻尼比上、下限的計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4 陳國興;王炳輝;孫田;;飽和南京細砂動剪切模量特性的大型振動臺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5 孫靜;金曉鷗;孫殿民;姜彥新;王福彤;付偉慶;宋冰;;現(xiàn)場和室內(nèi)測試最大動剪切模量的對比研究[J];黑龍江大學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6 唐有職;王守業(yè);;上海地基土動剪切模量值的綜合測定[J];工程勘察;1982年04期

7 袁燦勤;;現(xiàn)場波速試驗地基土的動剪切模量[J];江蘇地質(zhì);1991年01期

8 徐存森,吳俊璧;用扭轉(zhuǎn)單剪/共振柱儀測定某核電站飽和原狀砂的動剪切模量[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6年05期

9 陳國興;劉雪珠;朱定華;胡慶興;;南京新近沉積土動剪切模量比與阻尼比的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8期

10 陳國興;王炳輝;劉建達;;新近沉積土的動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紅娟;孫銳;袁曉銘;郭恩;;不同概率水準下粘土動剪切模量比對地震動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2 楊傳成;王冬雷;;渤海海底土類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試驗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shù)大會專題[C];2012年

3 孫靜;袁曉銘;陶夏新;;室內(nèi)和現(xiàn)場測試最大動剪切模量差別的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Ⅰ)[C];2012年

4 蔡輝騰;;結(jié)構(gòu)性軟土動剪切模量試驗對比研究[A];2012年海峽兩岸破壞科學/材料試驗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孫田;陳國興;周恩全;李小軍;;深層海床粉質(zhì)黏土動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Ⅰ)[C];2012年

6 陳國興;劉雪珠;朱定華;王炳輝;胡慶興;;江蘇長江以南地區(qū)新近沉積土動剪切模量比與阻尼比研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孔憲京;韓國城;;微小應變測試技術(shù)及堆石壩壩料的動剪切模量與阻尼比[A];土石壩與巖土力學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陳國興;劉雪珠;朱定華;王炳輝;胡慶興;;江蘇長江以南地區(qū)新近沉積土動剪切模量比與阻尼比研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高志兵;譚慧明;陳佳;;不同試驗最大動剪切模量對場地地震反應影響研究[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地震工程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集(Ⅱ)[C];2012年

10 張國棟;金星;李勇;;垃圾土動剪切模量和阻尼特性及影響因素分析[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工程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靜;巖土動剪切模量阻尼試驗及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志杰;復雜初始應力狀態(tài)下黃土動剪切模量與阻尼比特性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紹鵬;土體動彈性模量與動剪切模量關(guān)系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陳紅娟;土動力非線性的變異性及其對地震動影響的概率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9年

4 王志佳;土及巖石動力學參數(sh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陶瑛;雙層土振動頻率與密實度關(guān)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張小玲;三向非均等固結(jié)條件下密實粉煤灰動力變形特性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114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8114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751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