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渣粉煤灰復合混凝土的干燥收縮特性
本文選題:結(jié)構(gòu)材料 + 干燥收縮。 參考:《水力發(fā)電學報》2015年10期
【摘要】:針對鎂渣利用率低以及對現(xiàn)代混凝土尺寸穩(wěn)定性要求高的問題,以鎂渣摻量、粉煤灰取代率為因素,設(shè)計正交試驗方案,試驗研究鎂渣粉煤灰復合混凝土的干燥收縮特性。結(jié)果表明:鎂渣粉煤灰復合混凝土的干縮變形與時間呈雙曲線關(guān)系,且有很好的相關(guān)性;鎂渣和粉煤灰對混凝土的干縮變形均有抑制效應,鎂渣的作用效應明顯的強于粉煤灰的作用效應,鎂渣和粉煤灰復摻較鎂渣單摻對混凝土干縮變形的抑制效應增強;鎂渣對混凝土干縮的作用效應隨時間逐漸增大,90 d基本趨于穩(wěn)定,測定齡期內(nèi)混凝土僅有收縮,無膨脹變形和膨脹性危害,摻入適量的鎂渣來補償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是可行的。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ow utilization ratio of magnesium slag and high demand for the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modern concrete, orthogonal test scheme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drying shrinkag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sium slag fly ash composite concrete, with the content of magnesium slag and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fly ash as th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y shrinkage deformation of magnesium-slag fly ash composite concrete is hyperbolic and 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ime, and that magnesium slag and fly ash can inhibit the dry shrinkage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slag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fly ash,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mg slag and fly ash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mg slag alone.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slag on shrinkage of concrete tends to be stable with increasing time for 90 d, and the concrete only shrinks in measuring age, and there is no harm of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It is feasible to add appropriate amount of magnesium slag to compensate shrinkage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368047)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IRT1067)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建忠;孫偉;繆昌文;劉加平;;礦物摻合料對低水膠比混凝土干縮和自收縮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加平;張守治;田倩;郭飛;王育江;;氧化鎂復合膨脹劑對高性能混凝土變形特性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3 崔自治;倪曉;孟秀莉;;鎂渣膨脹性機理試驗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6年06期
4 巴恒靜,劉志國,陳文松,趙亞丁,楊英姿,鄧紅衛(wèi);硫酸鈉摻量對混凝土早期收縮開裂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5年01期
5 周健;崔自治;周康;鄭合營;崔永成;;鎂渣取代部分細骨料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作用效應研究[J];混凝土;2012年09期
6 徐仁崇;李曉斌;桂苗苗;江達宣;;礦物摻合料對C100混凝土早期收縮及干縮的影響[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3年01期
7 崔自治;周康;李瀟;郭磊;;鎂渣細骨料混凝土的強度特性研究[J];混凝土;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覺時;別安濤;李昕成;;水泥混凝土中MgO來源與作用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0年11期
2 張建綱;高南簫;冉千平;劉加平;繆昌文;;減縮劑對水泥漿體結(jié)構(gòu)演變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3 葛勇;楊文萃;袁杰;于繼壽;張寶生;;無機鹽對混凝土耐久性影響研究現(xiàn)狀[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07年05期
4 崔永成;崔自治;崔彬;伍洪彪;李媛媛;;鎂渣與水泥、粉煤灰復合改善瀝青粘結(jié)性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9年05期
5 崔鑫;鄧敏;;氧化鎂制備方法、活性與水化測定方法綜述[J];硅酸鹽通報;2008年01期
6 王文婷;何廷樹;史琛;陳新孝;周述光;;無機鹽對水泥砂漿碳化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3年01期
7 花麗君;吳相豪;袁潘;;摻粉煤灰和石灰粉影響再生混凝土自收縮變形的試驗研究[J];粉煤灰;2013年01期
8 孫道勝;周婷婷;王愛國;鄧敏;湯金輝;;摻有磷渣的水泥基材料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J];材料導報;2014年13期
9 肖佳;孟慶業(yè);成丹;郭明磊;;粉煤灰對水泥-石灰石粉膠凝材料早期開裂抑制的研究[J];粉煤灰;2014年03期
10 彭尚仕;周世華;楊華全;蘇杰;;制備工藝對氧化鎂膨脹劑水化特性的影響[J];中國粉體技術(shù);2014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曹建安;無碴軌道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后期徐變變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溫小棟;梯度結(jié)構(gòu)混凝土的體積穩(wěn)定性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王可良;高貝利特水泥水工構(gòu)筑物混凝土性能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1年
4 彭全敏;超長混凝土結(jié)構(gòu)收縮裂縫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朱靜;活性MgO制備低碳排放復合膠凝材料及水化碳化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薛建華;鐵尾礦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領(lǐng)域中的再生利用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霍冀川,盧忠遠,石榮銘,易顯華,謝久林;鎂渣配料煅燒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研究[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0年01期
2 陳波;張亞梅;郭麗萍;;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縮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劉建忠;孫偉;繆昌文;劉加平;;礦物摻合料對低水膠比混凝土干縮和自收縮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劉加平;張守治;田倩;郭飛;王育江;;氧化鎂復合膨脹劑對高性能混凝土變形特性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5 崔自治;倪曉;孟秀莉;;鎂渣膨脹性機理試驗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6年06期
6 李曉勇;李承木;;水泥品種及不同摻合料對壓蒸膨脹率的影響[J];廣東水利水電;2009年11期
7 孫家瑛;;跨海大橋混凝土開裂評價及抗裂措施研究[J];公路;2008年05期
8 趙三其,吳元東,何開明;磷礦渣粉和粉煤灰混摻的混凝土性能試驗研究[J];貴州水力發(fā)電;2004年03期
9 陳昌禮;氧化鎂混凝土筑壩技術(shù)的應用情況分析[J];貴州水力發(fā)電;2005年02期
10 慕儒,繆昌文,劉加平,孫偉;氯化鈉、硫酸鈉溶液對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及其機理[J];硅酸鹽學報;2001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田倩;低水膠比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收縮及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剛,張皓;砼干燥收縮經(jīng)驗公式研究[J];農(nóng)機化研究;2005年01期
2 吳善才;黎韜;產(chǎn)鳳標;;墻板制品材料干燥收縮檢驗新方法的探討[J];廣東建材;2011年08期
3 王春蘭;;孔溶液對水泥石干燥收縮的影響及其機理[J];重慶建筑;2012年02期
4 吳承恩;;建筑材料的干燥收縮機理[J];硅酸鹽建筑制品;1980年04期
5 閻啟玲;粉煤灰免燒制品的干燥收縮性能的研究通過鑒定[J];建材工業(yè)信息;1994年16期
6 ;“高精度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縮快速測量儀”項目通過驗收[J];膨脹劑與膨脹混凝土;2008年01期
7 張彥超;陳曉寧;方傳海;;混凝土的干燥收縮經(jīng)驗公式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8 楊長輝,王川,吳芳,黃洪勝,劉本萬;混凝土干燥收縮預測及變形計算[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9 周艷;杜應吉;;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縮性能研究[J];人民黃河;2010年05期
10 陳波;張亞梅;郭麗萍;;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縮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膨脹混凝土干燥收縮落差的研究[A];混凝土膨脹劑及其裂滲控制技術(shù)——第五屆全國混凝土膨脹劑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膨脹混凝土干燥收縮落差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梁建國;劉鑫;程少輝;;蒸壓粉煤灰磚砌體干燥收縮試驗研究及其預測模型[A];新型砌體結(jié)構(gòu)體系與墻體材料(上冊)——工程應用[C];2010年
4 朱正貴;張亞梅;;礦渣代砂堿激發(fā)礦渣砂漿的干燥收縮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三屆學術(shù)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范樹景;王培銘;;羥乙基甲基纖維素對無機保溫砂漿干燥收縮和質(zhì)量損失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商品砂漿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5th NCCM)[C];2013年
6 馬保國;鐘開紅;許嬋娟;蹇守衛(wèi);朱洪波;張莉;;粉煤灰加氣混凝土蒸壓制品干燥收縮的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術(shù)與發(fā)展——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新型建筑材料論文集[C];2003年
7 徐兆全;鄧春林;劉行;熊建波;;混凝土表面干燥收縮一維分布研究[A];第22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3年
8 徐攀;易志堅;趙朝華;;不同水泥摻量的無砂多孔混凝土干燥收縮試驗研究[A];重慶力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方明;;地下室混凝土側(cè)墻板干燥收縮的特點、估算及控制方法[A];全國防水技術(shù)經(jīng)驗交流會暨第四屆防水技術(shù)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周齊權(quán);黃戰(zhàn);;EPS保溫砂漿干燥收縮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及其應用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第十三冶金建設(shè)公司 王秋燕;淺析混凝土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N];山西科技報;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娟;綠色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及抑制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2 康志堅;水泥石的干燥收縮及其微觀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3 周艷;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縮性能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4 夏建民;孔溶液對水泥石干燥收縮的影響及其機理[D];重慶大學;2010年
5 郭雷;復合水泥漿體的干燥收縮特性與機理研究[D];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2011年
6 王欣;水泥石的干燥收縮及其與微觀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D];重慶大學;2011年
7 朱瀍佳;減水劑對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縮作用機理的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06年
8 劉志鳳;超高韌性水泥基復合材料干燥收縮及約束收縮下抗裂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梁作巧;復合水泥漿體的干燥收縮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2012年
10 尹全勇;混凝土外加劑對水泥石干燥收縮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84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78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