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材料改善高含水率淤泥流動性的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淤泥 切入點:高含水率 出處:《巖土力學》2015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城市疏浚和建設(shè)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高含水率淤泥具有高流動性的典型特點,導致此類淤泥運輸、周轉(zhuǎn)都極為不便。開展了利用高吸水材料改善淤泥流動性的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淤泥的流動性隨著含水率的升高而顯著上升,曲線擬合結(jié)果顯示兩者之間近似成二次函數(shù)關(guān)系。通過添加較少量的高吸水材料就可以使淤泥的流動性迅速降低到非常利于運輸和周轉(zhuǎn)的程度;引入"凈流動值"定量地描述高吸水材料對淤泥流動性的改善效果,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淤泥在添加一定比例的高吸水材料后其"凈流動值"降低比例處于相同水平;高吸水材料對淤泥流動性的改善效果在極短時間內(nèi)可以得到顯著體現(xiàn),未進行充分攪拌混合的情況下淤泥流動值改善就已接近最優(yōu)值,攪拌的持續(xù)時間和強度對淤泥流動性改善效果并無明顯影響,工程應用時的工作耗時和工作強度將會明顯降低。
[Abstract]:The high moisture content silt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urban dredg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luidity, which lead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such silt and its turnover is very inconvenient. The experiment of improving the fluidity of silt by using high absorbent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ity of sil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The curve fit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approximately quadratic.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the fluidity of silt can be reduced rapidly to a degree that is very conducive to transportation and turnover. The "net flow value"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on the fluidity of silt. The "net flow value" of silt with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ecreases at the same level after adding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super absorbent material.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on the fluidity of silt can be obviously reflected in a very short tim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low value of silt is close to the optimum value without sufficient mixing. The duration and strength of agitation have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sludge fluidity, and the working time and intensity will be obviously reduc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水工構(gòu)造物檢測診斷與加固技術(shù)交通行業(yè)重點試驗室;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309055) 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專項(No.201332849A090)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科技計劃(No.2013-BK15H003)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No.2012GXNSFGA060001)
【分類號】:TU44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建望;顧歡達;;流動化處理河道淤泥的填充性試驗研究[J];福建建筑;2009年04期
2 顧歡達;顧熙;;河道淤泥的輕質(zhì)化處理及其工程性質(zhì)[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0年09期
3 李仲謹;李小燕;郭焱;;農(nóng)用高吸水性樹脂及其研究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6年03期
4 邵水源;涂亮亮;鄧光榮;黨學術(shù);;復合型耐鹽高吸水性樹脂的制備[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5期
5 顧歡達,顧熙;河道淤泥的有效利用方式及其物性探討[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6 丁建文;張帥;洪振舜;;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動固化處理試驗研究[J];水運工程;2009年06期
7 杜建軍,王新愛,廖宗文,茍春林,毋永龍;不同肥料對高吸水性樹脂吸水倍率的影響及養(yǎng)分吸持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惠莉;林思達;;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樹脂制備及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10年05期
2 劉波;;化學肥料對保水劑吸水倍率及養(yǎng)分吸持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3期
3 陳飛;唐宏科;;丙烯酸共聚物-有機膨潤土復合高吸水性樹脂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8期
4 樊紅日;張立穎;黎洪;尹麗;;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樹脂[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1期
5 崔娜;張玉龍;曲波;白麗萍;楊紅;;保水劑對苗期番茄根際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年23期
6 顧歡達;顧熙;;河道淤泥氣泡混合輕質(zhì)土的性質(zhì)穩(wěn)定性試驗[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蔣海青;葉勇;楊晶元;王曉鈞;張萍;祖向陽;;太湖淤泥用作片狀模塑料填料的探討[J];玻璃鋼/復合材料;2009年04期
8 華根應;開明;魯玉芬;;節(jié)能環(huán)保型地基處理方法的探索[J];才智;2010年26期
9 顧歡達,顧熙;地基處理技術(shù)在環(huán)保領(lǐng)域的應用[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3年10期
10 丁建文;洪振舜;劉松玉;;疏浚淤泥流動固化土的三軸剪切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永勝;杜建軍;謝勇;;保水劑對基質(zhì)培菜心生長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A];廣東省土壤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交流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杜建軍;王新愛;茍春林;;保水劑對土壤氮素損失的影響及其環(huán)境效應[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郭建芳;李成學;王曰鑫;王吉秀;謝春瓊;;保水緩釋肥對尿素緩釋效果的研究[A];土壤資源持續(xù)利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張春雷;朱偉;范昭平;;淤泥復合型固化材料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徐剛;韓玉玲;高文瑞;李德翠;韓冰;孫艷軍;;保水蓄肥改土劑與氮肥結(jié)合對辣椒生長以及光合作用的影響[A];中國園藝學會十字花科蔬菜分會第十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征文;農(nóng)林用保水劑遴選及復合應用技術(shù)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2 董金梅;聚苯乙烯輕質(zhì)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3 黎榮;排污河道沉積物特性、分布及其疏浚處置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厲恩華;大型水生植物在淺水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循環(huán)中的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植物園);2006年
5 張春雷;基于水分轉(zhuǎn)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機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6 李嘉竹;高吸水性樹脂及增效劑對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保持效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7 李楊;保水劑與肥料及土壤的互作機理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8 張靜;自制SAR協(xié)同HIFU殺滅細粒棘球蚴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張慶;固化疏浚淤泥—磷石膏混合土工程性質(zhì)及膨脹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10 劉榮進;有機—無機復合混凝土內(nèi)養(yǎng)護材料設(shè)計、合成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文卿;固廢穩(wěn)定化與材料老化新型一體反應器的設(shè)計與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文慧;內(nèi)養(yǎng)護水泥基材料的力學及變形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葉森;流態(tài)泡沫塑料輕質(zhì)混合土防治橋頭跳車應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2年
4 史成江;混合土(粉質(zhì)黏土與疏浚土)作為填埋場襯墊系統(tǒng)材料的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馬殿光;淤泥再生廢棄泡沫塑料輕質(zhì)混合土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6 曾科林;腐殖酸對淤泥固化效果的影響及其機理[D];河海大學;2006年
7 俞峰;低圍壓下砂土與EPS顆;旌陷p質(zhì)土的動力變形特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8 茍春林;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劑與化學肥料的相互作用及其應用[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9 劉慧珍;吸水性接枝淀粉產(chǎn)品性能測定及殘留單體富集方法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10 粟曉萬;高吸水性樹脂與銨離子間的相互作用研究[D];華南熱帶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偉,張春雷,劉漢龍,高玉峰;疏浚泥處理再生資源技術(shù)的現(xiàn)狀[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02年04期
2 屈陽;朱偉;包建平;劉青松;蔡健明;;衡陽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shù)的應用[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1年06期
3 余麗秀,張然,孫亞光,蔣清民;丙烯酸鹽/膨潤土/淀粉共聚復合高吸水材料制備研究[J];非金屬礦;2005年06期
4 劉仁鵬,劉方京;泥水加壓盾構(gòu)技術(shù)淺談[J];工程機械;2001年03期
5 徐元;港口建設(shè)與疏浚之間關(guān)系淺議——兼談第16屆世界疏浚大會有關(guān)情況[J];中國港灣建設(shè);2001年06期
6 丁佩民,申剛;水泥處理的河道淤泥作為交通工程填料的工程性質(zhì)試驗研究[J];公路;2002年03期
7 李思清;陳達章;譚少華;劉穆;;氣泡混合輕質(zhì)土技術(shù)在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公路;2007年07期
8 劉事蓮;;中江高速公路軟基處理設(shè)計概述[J];中外公路;2007年04期
9 張亞梅,李向東,孫偉;水泥基材固化處理含銅污泥的析出性能研究[J];硅酸鹽學報;2002年04期
10 詹炳根;丁以兵;;超強吸水劑對混凝土早期內(nèi)部相對濕度的影響[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董金梅;聚苯乙烯輕質(zhì)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姬鳳玲;淤泥泡沫塑料顆粒輕質(zhì)混合土力學特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天順;淤泥發(fā)泡顆;旌陷p量土力學性質(zhì)的試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宇光,高德玉,侯靜,B.海曼,鄭輝,楊英范;超級復合吸水材料選擇性脫除汽/柴油中水的研究[J];化學工程師;1996年03期
2 王慶軍,全一武,張粉英,陳慶民;利用~(60)Coγ輻射聚合技術(shù)研制淀粉型農(nóng)用高吸水材料[J];核技術(shù);2003年04期
3 王有朋;唐蓉萍;李薇;;不同坡縷石處理方法對高吸水材料的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30期
4 ;國外推出吸水預干陶瓷干燥新工藝[J];國外建材科技;2001年04期
5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汪琦,
本文編號:1612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6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