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住宅鋼結構優(yōu)化

發(fā)布時間:2018-02-12 20:37

  本文關鍵詞: 住宅鋼結構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APDL 優(yōu)化設計 軟件開發(fā) 出處:《沈陽建筑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為二十一世紀結構抗震設計的發(fā)展主流,它的設計思想是保證結構在不同地震水準作用下,其功能能夠滿足使用者、業(yè)主和社會的不同需求。本文對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實現(xiàn)方法進行研究,并結合該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高層住宅鋼結構開發(fā)優(yōu)化軟件,其目的是使結構滿足不同抗震性能目標的前提下獲得構件的最優(yōu)截面尺寸,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結構用鋼量。本文將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和結構優(yōu)化設計有機結合。針對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本文對抗震設計的地震水準、性能水準和性能目標展開研究;通過對比兩類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并結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對住宅鋼結構提出實現(xiàn)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可操作方法。針對住宅鋼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本文結合ANSYS的優(yōu)化模塊深入研究了相關優(yōu)化方法(零階方法和一階方法);通過對住宅鋼結構梁柱構件分布的統(tǒng)計,確立了對住宅鋼結構整體建模分析、對數量最大的兩類鋼梁優(yōu)化的高效優(yōu)化方案;應用ANSYS軟件中的APDL語言,根據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和現(xiàn)行規(guī)范中關于組合梁構件的變形、內力、構造要求等約束條件,開發(fā)了針對住宅鋼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程序。通過24層住宅鋼結構的優(yōu)化實例,對比了基于三種性能目標的結構優(yōu)化結果。24層住宅鋼結構原設計的鋼材用量為520.05t,其中數量最大的兩類鋼梁的用鋼量為184.45t。優(yōu)化結果:對于性能目標1(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完好),兩類鋼梁的用鋼量為161.32t,較原設計節(jié)省鋼材23.13t,兩類鋼梁優(yōu)化的比例為12.54%。對于性能目標2(設防地震作用下結構完好),兩類鋼梁的用鋼量為181.77t,較性能目標1增加鋼材20.45t,提高的比例為12.68%;對于性能目標3(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完好),兩類鋼梁的用鋼量為208.69t,較性能目標1增加鋼材47.37t,提高的比例為29.36%。研究結果表明:本文可根據三種不同性能目標對結構開展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截面優(yōu)化。業(yè)主可根據滿足三種不同性能目標的結構用鋼量,選擇合適的、可接受的性能目標;設計者按照具體的性能目標對住宅鋼結構開展優(yōu)化設計。該程序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可供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類似的優(yōu)化設計。本文對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方法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對促進住宅鋼結構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is the mainstream of seismic design in 21th century. Its design idea is to ensure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can satisfy the users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earthquake levels. In this paper,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is studied, and 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develop the optimization software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method is to obtain the optimum section size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structure meets different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the seismic level of seismic desig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level and performance objectives; By comparing two kinds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perational method to realiz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for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module of ANSYS, the related optimization methods (zero-order method and first-order method) are studied in depth, and the integral modeling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by stat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iang Zhu components in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By using the APDL language in ANSYS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of the composite beam members' deformation, internal force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n the current cod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two kinds of steel beam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is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program for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24 story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re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re compared. The steel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design of 24-story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 is 520.05 t, of which the steel quantity of the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is 184.45 t. The optimization result: for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 1 (most frequent earthquake action), the steel content of the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is 184.45 t. The steel consump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is 161.32 t, which is 23.13 t less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design. The optimized ratio of the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is 12.54. For the performance goal 2, the steel consump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is 181.77 t,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erformance target. (1) increase steel 20.45 t, the proportion of increase is 12.68; for performance goal 3 (structure intact under rare earthquake, the amount of steel used for two types of steel beams is 208.69 t, increase steel 47.37 t compared with performance goal 1, the proportion of increase is 29.36%.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bjectives, the cross-sec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performance seismic design is carried out. The owner can use steel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bjectives. Select suitable and acceptable performance goals; the designer optimizes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specif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The program has strong versatility and por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re actively explor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residential steel structures.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U973.13;TU973.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云霞;綜合樓的抗震設計之我見[J];哈爾濱鐵道科技;2003年01期

2 常慶芬;;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徐曉冰;;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科技資訊;2009年32期

4 蔡金蘭;;淺談建筑中抗震設計理念的發(fā)展[J];價值工程;2010年23期

5 衛(wèi)明;日本建筑物抗震設計簡介[J];煤礦設計;1984年09期

6 朱七七;Getty;;“地震之城”的抗震設計[J];商務旅行;2010年04期

7 張強;抗震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丹東紡專學報;2001年04期

8 方景耀;抗震設計存在的質量通病[J];建筑設計管理;2001年03期

9 馬宏旺,呂西林;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幾個問題[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12期

10 李玉蘭,崔振庫;小型火力發(fā)電廠主廠房抗震設計淺談[J];河北煤炭;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海棉;;磚混結構體系的合理性對抗震設計的影響[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董啟灝;陸延紅;;抗震設計常遇若干爭議問題討論[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蔡益燕;;淺談高層鋼框架的抗震設計[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4 蔡林峰;高勝戰(zhàn);;磚混結構的應用和抗震設計注意事項[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6卷)[C];2012年

5 白建永;王衛(wèi)忠;項兵;高飛;;多層酒店抗震設計[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6 李怡;馬銘;;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初探[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7 方建橋;胡志堅;;加州新一代橋梁的抗震設計標準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2年

8 康凱;;西郊莊園大酒店抗震設計[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9 朱潔靜;楊必峰;沈忠賢;;東方金融廣場抗震設計[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蔡益燕;;日本在抗震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技法[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彥斌;省建設廳為我州贈送抗震設計圖集[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8年

2 本報記者 鐘振宇;有無抗震設計 受損情況大不同[N];四川日報;2013年

3 張孔生;我市執(zhí)行抗震設計新規(guī)[N];揚州日報;2008年

4 陳熹熹邋汪曉霞;抗震能力可否寫進購房合同[N];市場報;2008年

5 袁弘;未通過抗震設計審查 施工圖設計文件不得使用[N];成都日報;2008年

6 記者 王一博;新建小區(qū)須過抗震關[N];鄭州日報;2008年

7 黃歆邋陳亦南;建筑專家:必須進一步加強建筑物防震抗震設計和施工[N];建筑時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吳楠;提高震后橋隧病害評估和處置效率[N];中國交通報;2011年

9 記者 曹軒;我省開展抗震設計質量專項抽查[N];吉林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劉關;“生命線工程”急需抗震設計優(yōu)化[N];中國房地產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鄒昀;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大廈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張海明;基于能量譜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設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江輝;近場地震下橋梁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能量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夢珂;中美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設計與評估[D];清華大學;2015年

2 馬海濱;長大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抗震方案比選[D];福州大學;2012年

3 王伸偉;SRC柱—鋼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4 宣彥波;村鎮(zhèn)建筑地震破壞調查與抗震設計實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5 婁小勇;梁橋抗震設計與支座性能分析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6 朱濟雷;某超限高層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及分析[D];廣州大學;2016年

7 劉洋;既有建筑物內部重建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8 胡鳳濤;某超限復雜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9 劉乃昂;重慶某高層的超限分析和梁式轉換層抗震影響因素分析[D];重慶大學;2016年

10 雷朝義;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新方法的初步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065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5065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c7a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