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拉伸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仿真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拉伸試驗研究 出處:《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仿真混凝土 應變速率 拉伸強度 力學特性 應力-應變曲線
【摘要】:通過直接拉伸試驗和劈拉試驗研究仿真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受拉特性,為混凝土壩動力模型試驗提供相關材料參數,研究其與原型混凝土材料的匹配問題。在應變速率10-5/s至10-1.08/s范圍內對試件進行拉伸試驗研究,給出拉伸曲線方程,并分別對仿真材料的強度、峰值應力處應變、彈性模量給出考慮率相關的經驗公式,分析泊松比、吸能能力、破壞形態(tài)與應變速率的關系。通過與混凝土動態(tài)拉伸特性以及破壞形態(tài)對比,得出結論:仿真混凝土材料適合模型動力試驗;其動態(tài)拉伸特性和混凝土材料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極限拉伸強度和吸能能力等方面率相關性更明顯,在進行模型與原型的相似關系設計以及高壩模型動力破壞試驗分析時,需充分考慮仿真材料的率相關特性以得到合理的高壩模型試驗結論。
[Abstract]:Through direct tensile test and splitting tensile test simulation of concrete material dynamic tensile properties, provide relevant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dynamic model test of concrete dam, the concrete material research and prototype matching problem. In the test study of tensile specimens of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10-5/s to 10-1.08/s range, given the tensile curve equ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pectively. The material strength, strain at peak stress, elastic modulus ratio gives the empirical formula considering analysis, Poisson's ratio,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mode and strain rate. The dynamic tensil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damage form contrast,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simulation of concrete material is suitable for the dynamic model test; the dynamic tensil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the material showed some similarities, but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rate dependence is more obvious, in the model and the prototyp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 relationship design and the dynamic failure test of the high dam model, the rat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ulated material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to get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of the high dam model test.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973”計劃課題(2013CB0359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91215301)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L2012010)~~
【分類號】:TU528
【正文快照】: 引言我國大江大河的源頭和水能資源集中在西部高山崇嶺的陡峻河谷中,地形地質條件適宜修建高壩水庫,一批高壩樞紐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這些工程的高度和規(guī)模在人類建壩歷史上前所未有。壩址區(qū)大多地質構造復雜,地震的強度和發(fā)震頻率都很高。高壩抗震安全一直是一個必須面對和急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樓夢麟;設有橫縫的高拱壩地震反應分析方法[J];水利學報;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韓曉鳳;錦屏高拱壩施工期性態(tài)分析及整體安全度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2 趙蘭浩;考慮壩體—庫水—地基相互作用的有橫縫拱壩地震響應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偉;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拱圍堰方案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2 胡國平;碾壓混凝土拱壩溫度應力仿真分析與分縫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09年
3 劉智;碾壓混凝土拱壩有限元仿真分析及防裂措施[D];南昌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樓夢麟;具有附加質量矩陣的廣義特征值問題的近似解法[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2年02期
2 趙光恒,,杜成斌;分縫拱壩的地震響應分析[J];河海大學學報;1994年05期
3 樓夢麟;混凝土壩動力分析的自由子結構模態(tài)綜合法[J];水利學報;1996年07期
4 樓夢麟,王東靜;設有縱縫的重力壩地震反應分析方法[J];水利學報;1997年03期
5 傅作新,張燎軍;考慮有鍵槽的施工縫時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應力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199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桃;;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17期
2 王艷;;混凝土材料的發(fā)展與展望[J];河南科技;2010年22期
3 張紅;;混凝土材料:設計是關鍵 人才是命脈——“徐工杯”第三屆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將辦[J];混凝土世界;2012年02期
4 ;同濟大學混凝土材料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J];同濟大學學報(熱能工程版);1995年06期
5 卜麗芳;新型混凝土材料[J];江西建材;1997年02期
6 葉志明;混凝土材料裂紋尖端損傷帶尺寸特性[J];應用數學和力學;1998年01期
7 楊靜,馮乃謙;21世紀的混凝土材料——環(huán)保型混凝土[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9年02期
8 胡時勝,王道榮,劉劍飛;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01年05期
9 唐明,陳勇;論混凝土材料的高功能化[J];混凝土;2001年03期
10 嚴碧歌,袁益民,李泉臻;混凝土材料結構超聲檢測[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時勝;;研究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力學性能的實驗技術[A];Hopkinson桿實驗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馬忠忠;周富生;;混凝土材料對結構裂縫的影響分析[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3 仇新剛;馬孝軒;;混凝土材料在酸性和中堿性土壤中腐蝕規(guī)律對比試驗研究[A];第五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4 華雪;曹毅;夏逸平;陶西貴;;侵徹混凝土材料的工程費效比分析[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5 劉長春;呂和祥;關萍;;含有率效應的混凝土材料的粘塑性統(tǒng)一本構模型[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6 郭力;李萬金;郭小明;糜長穩(wěn);;考慮內部界面影響的混凝土材料損傷破壞過程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姚武;;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現代測試技術與方法[A];2013年全國建材建工測試與評價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技術交流會會議資料集[C];2013年
8 閻培渝;;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價和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指標檢測[A];2013年全國建材建工測試與評價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技術交流會會議資料集[C];2013年
9 劉海峰;寧建國;;沖擊荷載下混凝土材料一維本構模型[A];第十二屆現代數學和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馬孝軒;冷發(fā)光;仇新剛;;混凝土材料在土壤環(huán)境中腐蝕的試驗研究[A];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土建結構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混凝土材料與人居環(huán)境[N];中國建材報;2004年
2 陳興義;論傳統(tǒng)混凝土材料的未來發(fā)展趨勢[N];建筑時報;2011年
3 ;混凝土材料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N];中國建材報;2001年
4 記者 韓慶s⊥ㄑ對
本文編號:1402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4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