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07-15 17:05

  本文關鍵詞: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財經大學》 2010年

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研究

扎西平措  

【摘要】:會計與稅收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稅收繳納的多少,是以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情況為基礎,而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又是通過財務數據體現出來。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和前提,但由于會計與稅法分別遵循不同的原則,服務不同的對象,追求不同的目標,兩者之間又存在必然的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yè)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計算!边@就是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會計利潤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隨著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日益加強,我國加快了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改革的步伐。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了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標志著我國建立了與國際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2007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統(tǒng)一了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新準則與新稅法頒布實施后,兩者之間的差異呈現出新的變化,而分析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之間的這些差異并按照各自要求進行財稅處理,才能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目的。 本文通過規(guī)范研究和統(tǒng)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進行研究,力求能夠比較全面地歸納并總結這一問題,在內容上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既能解釋差異產生的理論根源,深入分析差異背后反映的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在原則和觀念上的區(qū)別,又能說明實際操作中對差異有哪些相應的納稅調整事項。在差異的解決方面,筆者認為由于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規(guī)范的對象和目標不同,兩者的差異無法消除。如果以稅法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如果以會計核算的收入和利潤作為計稅依據將會弱化稅收職能,因此以法德為代表的“會稅”統(tǒng)一模式是行不通的。從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四次演變(1994年版-1998年版-2006年版-2008年版)來看,此表由過去的以利潤表為基礎,逐步改變?yōu)橐远惙ǹ趶降摹笆杖肟傤~”減“扣除項目”格式設計,顯示出稅法與會計制度的獨立性。而從我國會計準則的演變來看,我國會計準則的改革與建設是以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為藍本。因此,應保持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的相互獨立性,但不應全盤接受美英為代表的“會稅”分離模式,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應相互協(xié)調,并與經濟環(huán)境相融合。協(xié)調二者之間的差異是促進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兩者自身的完善,完善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又是協(xié)調差異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筆者現在西藏自治區(qū)國家稅務局工作,作為一名從事稅收工作的稅收管理員,在日常的稅收檢查和稅收管理工作中,、對于因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所造成過多的納稅人財務核算成本、納稅遵從成本和稅務機關的管理成本,有著切身體會。在撰寫本文的過程中,筆者利用近四個月的時間回到單位上班,親身參與了對西藏自治區(qū)國稅局所轄近十戶企業(yè)的稅收檢查。通過稅收檢查、與納稅人的親身交流以及與同事們的熱情討論,對因會計與稅收種種不同所造成的差異有了更為深刻、、理性的認識,也為本文的寫作取得了征管一線的“第一手”素材。但是,由于西藏本身相比內地各省經濟總量的落后,加之西藏本土大型企業(yè)較少,造成其“會稅”差異的處理及納稅調整方法較為簡單,可供借鑒分析的案例較少,尤其缺乏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等較為復雜的案例。本人以此文作為自己的畢業(yè)論文,也是想結合自身的工作,通過對二者的差異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全文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介紹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之間的關系,主要闡述會計與稅收的關系,即在與會計相關的諸多經濟范疇中,當屬稅收與會計的關系最為密切。會計立足于微觀層次而又影響到宏觀領域,而稅收立足于宏觀層次而作用于微觀領域,會計直接面向企業(yè)但也與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相連,而稅收首先基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需要而對具體的企業(yè)實施征收管理。會計為稅收提供信息支持,而且這種支持延伸為二者相互的支持,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稅收征納要利用會計核算所提供的資料,而處理結果又反饋給會計進而影響會計利潤等數據信息。但從總體上看,二者又在按照各自的方向獨立發(fā)展,會計與稅收不同的職能和學科屬性決定了會計與稅收在其制度設計過程中遵循不同目標、處理原則以及業(yè)務規(guī)范。 結合諾布斯(Nobes)分類法,概述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關系模式并提出自己對我國“會稅”關系模式選擇的意見,即我國“會稅”模式的現實選擇應為“適度”分離。 第二、從克拉尼斯基定律著手對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比較會計目標與稅收立法宗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與稅收立法原則,找出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產生差異的根源。筆者認為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規(guī)范目標不同,決定了其基本前提和遵循的原則存在一定差別,這是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產生差異的根源。最后通過博弈論的知識,分析二者利益博弈的關系,指出在現代企業(yè)治理結構下,從政策制定到作用于企業(yè)過程中至少存在兩次利益博弈,即會計準則與稅法制定部門的利益博弈和企業(yè)與政府的利益博弈,在每次利益博弈過程中都會導致企業(yè)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的分離。 第三、本部分為本文研究的重點。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是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的最終體現,而各種繁多的納稅調整項目則是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差異的具體體現。在具體分析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時,為了增強文章的實用性和時效性,筆者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2008版)中的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為主線,以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為研究對象,分類為收入類差異、扣除類差異、資產類差異、準備金調整項目等四個大的項目進行詳細分析,盡可能做到全面細致地分析二者的差異。 第四、選擇2006-2008年滬市602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差異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指出隨著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實施,其差異的擴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第五、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自己對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xié)調的原則和建議。筆者認為在差異協(xié)調的原則方面,應堅持其統(tǒng)一性與獨立性的原則,即對于企業(yè)財務、會計處理辦法有規(guī)定,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沒有規(guī)定的,總體處理原則是按照已有的財務會計規(guī)定處理。這樣既有利于縮小和協(xié)調稅法與會計的差異,也有利于減輕納稅人財務核算成本、納稅遵從成本和降低稅務機關的管理成本;只有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應納稅額的準確性。針對二者差異,筆者建議:1、建立為稅收征管服務的會計觀,優(yōu)化與稅收征管相關的會計準則的設計;2、在稅制建設中更多地借鑒會計準則的合理內核,提高稅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對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分析,始終堅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研究問題。宏觀即二者的理論差異,尤其是會計目標與稅收立法宗旨的差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與稅收立法原則的差異;微觀即二者的實務差異,即在收入類、扣除類、資產類、準備金等方面的具體差異,并提出在實際操作中對差異的納稅調整方法。 第二、筆者在分析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具體差異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2008版)中的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為主線,以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為研究對象,進行詳細分析,增強了文章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在內容上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233;F275
【目錄】: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緒言16-23
  • 1.1 研究背景16-17
  • 1.2 研究意義17
  • 1.3 研究設想及成果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1.5 文獻回顧18-23
  • 1.5.1 國外研究現狀18-19
  • 1.5.2 國內研究現狀19-23
  • 2.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關系23-27
  • 2.1 會計與稅收關系概述23-24
  • 2.2 會計準則與稅法的關系概述24
  • 2.3 會計準則與稅法關系的兩種模式24-27
  • 2.3.1 國外"會稅"關系模式的選擇24-25
  • 2.3.2 我國"會稅"關系模式的選擇25-27
  • 3.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的一般分析27-34
  • 3.1 會計準則與稅法差異的理論基礎——克拉尼斯基定律27-28
  • 3.2 會計準則與稅法產生差異的根源28-32
  • 3.2.1 會計目標與稅收立法宗旨比較28-29
  • 3.2.2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與稅收立法原則比較29-32
  • 3.3 利益博弈分析32-34
  • 4.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的具體分析34-63
  • 4.1 收入類差異分析36-48
  • 4.1.1 視同銷售業(yè)務36-37
  • 4.1.2 接受捐贈的收入37
  • 4.1.3 銷售折扣、折讓、退回的會計與所得稅處理37
  • 4.1.4 長期股權投資37-39
  • 4.1.5 企業(yè)重組39-44
  • 4.1.6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的差異分析44-47
  • 4.1.7 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47-48
  • 4.2 扣除類差異分析48-56
  • 4.2.1 工資薪金支出48-49
  • 4.2.2 三費支出49-50
  • 4.2.3 業(yè)務招待費支出50-51
  • 4.2.4 廣告宣傳費支出51-52
  • 4.2.5 捐贈支出52-53
  • 4.2.6 借款費用53-54
  • 4.2.7 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和住房公積金支出54-55
  • 4.2.8 加計扣除55-56
  • 4.2.9 會計準則可扣除而稅法不可扣除支出56
  • 4.3 資產類差異分析56-61
  • 4.3.1 財產損失56-57
  • 4.3.2 固定資產折舊57-59
  • 4.3.3 無形資產攤銷59-60
  • 4.3.4 投資資產轉讓、處置60-61
  • 4.4 準備金調整項目61-63
  • 5. 我國上市公司會稅差異的實證分析63-66
  • 5.1 "會稅"差異的測量公式設定63
  • 5.2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63-64
  • 5.3 "會稅"差異的描述性統(tǒng)計64-66
  • 6.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xié)調的原則和建議66-70
  • 6.1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xié)調的原則66-67
  • 6.2 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差異協(xié)調的建議67-70
  • 結論70-72
  • 參考文獻72-76
  • 致謝76-77
  •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77-78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琳琳;基于稅會差異視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戴德明;姚淑瑜;;會計—稅收差異及其制度因素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6年05期

    2 高金平;;會計與稅法的宗旨、原則比較[J];財會月刊;2007年25期

    3 周萍華;從世界兩大稅務會計模式探析我國所得稅會計——我國所得稅會計與國際慣例的比較[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04期

    4 羅瓊;譚彤;;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差異協(xié)調成本效益分析[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5 岳樹民;“囚徒困境”、“囚徒夢想”與稅制建設[J];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38期

    6 崔艷輝;;新《企業(yè)所得稅法》與新《會計準則》會計要素的差異分析[J];商業(yè)經濟;2008年13期

    7 卓敏;;我國稅收與會計關系模式的選擇及其差異協(xié)調[J];經濟問題;2007年01期

    8 吳康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及協(xié)調——基于新準則對所得稅影響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08期

    9 戴德明,周華;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guī)的協(xié)作[J];經濟研究;2002年03期

    10 劉玉廷;《企業(yè)會計制度》的中國特色及與國際慣例的協(xié)調[J];會計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小宏;;再論稅收的概念[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2 倪國愛,郜炳榮;會計準則與稅法的關系及其協(xié)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史銳,余志虎;關于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關系問題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4 邵躍;張云燕;;國家課稅權合憲性初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劉雪雁;;生物資產計量模式選擇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7期

    6 劉冰;常青;;稅法與會計規(guī)范的融合性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陳梅虹;;關于科技信息時代會計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年13期

    8 孫朝霞;王輝;;現行會計課程缺陷與“崗位導向”課程體系構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高霜巖;;淺談新會計準則對企業(yè)的影響[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王兆金;秦江萍;馮純純;;淺談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行業(yè)的應用[J];北方經濟;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銘銘;;淺議新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下加強會計職業(yè)判斷能力[A];2010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11年

    2 榮長海;;科學發(fā)展觀的三個層次[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葉婷;;大力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是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睿蓮;;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城市社區(qū)參與[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從政;陳家澤;鐘聲;;對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性思考[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林鐘高;徐虹;;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價值分析與國家利益的調整——基于國際制度合作論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于永生;;《企業(yè)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趙瑞;陳金龍;龔志文;;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的應用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2007—2008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饒敏;肖文韜;;對我國企業(yè)會計謹慎性原則應用的思考[A];經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吳俊英;侯志軍;;企業(yè)所得稅信息披露:基于所得稅會計準則運用的思考[A];稅收實踐與探索——山西地稅系統(tǒng)優(yōu)秀稅收科研成果文集(2006)[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楠楠;企業(yè)應對國外反傾銷的會計策略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武輝;公共政策分析視角下會計準則的政策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翟勝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孫翯;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張知;企業(yè)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張永學;韓國稅收負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呂志明;XBRL財務報告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8 王娟;基于企業(yè)版主創(chuàng)新的會計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9 鄧中華;礦業(yè)企業(yè)稅務會計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劉慧媛;世界遺產地無形資產協(xié)同運營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斯;企業(yè)反傾銷會計應訴與支撐體系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羅琳琳;套期保值會計在火力發(fā)電企業(yè)的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瑞;中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黃洪杰;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會計監(jiān)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陳博清;公務員工資電子集中支付系統(tǒng)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6 李曉輝;企業(yè)財務報告的歷史演進及其鑒示[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7 蔣敏;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蔣佳;我國企業(yè)財務報表表內信息列報改進的思考[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劉文仲;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監(jiān)控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徐凱;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中問題及對策[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培源;崔學剛;李欣憶;;盈余管理與稅費負擔——基于會計差錯更正數據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戴德明;姚淑瑜;;會計—稅收差異及其制度因素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6年05期

    3 李增福;鄭友環(huán);;避稅動因的盈余管理方式比較——基于應計項目操控和真實活動操控的研究[J];財經研究;2010年06期

    4 趙景文;許育瑜;;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J];財經研究;2012年01期

    5 孫崢嶸;;所得稅盈余管理研究綜述及啟示[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10期

    6 趙振然;高洪義;;稅會差異產生原因及分類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10年28期

    7 伍利娜;李蕙伶;;投資者理解公司會計利潤和應稅利潤的差異信息嗎?[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8 李曉紅;德力格爾;;新準則與新稅法稅會差異研究——基于企業(yè)所得稅申報表和利潤表的稅會差異分析[J];財會通訊;2010年22期

    9 劉名旭;向顯湖;;上市公司所得稅盈余管理:動機、方式與案例分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遲曉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動機探究[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春杰;基于會計—稅收差異的盈余持續(xù)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倪國愛,郜炳榮;會計準則與稅法的關系及其協(xié)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劉慧鳳;張林;;稅收、會計監(jiān)管與企業(yè)會計準則執(zhí)行——以上市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為例[J];財經論叢;2007年02期

    3 鄭石橋,胡世明;關于企業(yè)稅務會計的探討[J];財會通訊;1994年04期

    4 何亮,康德彬,宣鳴;所得稅會計理論結構初探[J];財會通訊;1998年06期

    5 畢秀玲,王健;英美、德法對財務會計的不同規(guī)范方式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財會月刊;1998年05期

    6 雷友琴,廖懷照,余翔;試析所得稅會計資產負債表債務法[J];財會月刊;1998年07期

    7 鄧學芬,章道云;淺探建立稅務會計體系的必要性[J];財會月刊;2001年08期

    8 張艷純;所得稅會計模式的比較與選擇[J];財會月刊;2005年10期

    9 鄭幼鋒;;新會計準則與稅法規(guī)定的主要差異[J];財會月刊;2007年13期

    10 高金平;;會計與稅法的宗旨、原則比較[J];財會月刊;2007年2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慧;實施具體會計準則若干問題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0年18期

    2 張鳴;會計政策變更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1年08期

    3 黃彤;縮小會計政策可選擇空間的建議[J];廣西會計;2001年04期

    4 ;會計政策變更準則修訂前后主要變化[J];廣西會計;2001年04期

    5 楊國紅,夏明月;淺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其會計處理辦法[J];森林工程;2001年03期

    6 馬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人縱談新發(fā)布和修訂的八項會計準則[J];會計之友;2001年04期

    7 何春;談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J];山西財稅;2001年02期

    8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人就新發(fā)布和修訂會計準則答記者問[J];商業(yè)會計;2001年04期

    9 張鳴;會計政策變更研究(上)[J];財會通訊;2001年09期

    10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舉措——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人就新發(fā)布和修訂會計準則答《中國財經報》記者問[J];工業(yè)會計;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秀芬;;新會計準則實施:問題與對策[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戴華江;閆虹;;會計政策變更對我國上市公司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滬市公司執(zhí)行新會計準則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陳秋香;;從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看報表粉飾[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6年

    4 田高良;薛華;;陜西省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情況分析[A];2007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8年

    5 王玉濤;陳曉;;會計政策選擇與市場反應——來源于新會計準則首次實施日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7年

    6 謝桂萍;;誠信是會計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7 李斯和;;論小企業(yè)稅收與會計的差異及協(xié)調[A];2004—2005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劉星;劉斌;周軼強;;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市場反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9 孫洪訊;張英;崔寶玲;;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研究[A];財會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第三輯)[C];2012年

    10 聶順江;張軍;;委托代理視角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分析——基于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分析[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尤安華;[N];財會信報;2007年

    2 記者 覃秘;[N];上海證券報;2013年

    3 程瓏;[N];中國會計報;2014年

    4 王東普;[N];中國會計報;2014年

    5 張連起 吳江濤 麻坤;[N];中國財經報;2004年

    6 高志謙;[N];中國財經報;2004年

    7 江蘇天鼎 秦洪;[N];證券日報;2005年

    8 江蘇天鼎 秦洪;[N];中國證券報;2005年

    9 劉勘;[N];國際金融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李麗輝;[N];人民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利芳;基于趨同的會計準則變遷與會計準則執(zhí)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劉斌;中國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3 劉建秋;會計誠信契約[D];中南大學;2006年

    4 譚洪濤;會計信息的質量與經濟后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5 李鑫;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6 李娟博;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7 沈振宇;會計準則導向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D];上海財經大學;2004年

    8 邱宜干;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2年

    9 賈建軍;中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形式協(xié)調和實質協(xié)調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孫妮娜;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會計準則剩余控制權配置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政府管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張慧;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契約動因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3 倪巍;新會計準則執(zhí)行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4 張陽;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財務動機[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楊紹潔;會計信息質量:現實與前瞻[D];廣西大學;2001年

    6 顧琳琳;會計舞弊識別機制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李珍珍;惡意會計政策變更的公司治理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8 宋櫻;會計尋租與反尋租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賈西;西非會計發(fā)展及會計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江朝敏;基于強制性會計政策變更的企業(yè)應對行為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會計準則與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差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17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717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20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