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氛圍對IPO抑價的影響——基于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市場氛圍對IPO抑價的影響——基于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的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創(chuàng)業(yè)板 市場氛圍 深證成指 IPO抑價
【摘要】:選取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開板上市的所有新股(共355家)作為樣本,研究市場氛圍對IPO抑價的影響,結果表明:市場氛圍是影響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抑價率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了發(fā)行市盈率、機構認購倍數(shù)、發(fā)行規(guī)模等因素之后,結果仍然非常穩(wěn)健。因此為了降低IPO抑價率,提高股票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需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培育理性的市場投資環(huán)境。
【作者單位】: 上海開放大學奉賢分校;
【關鍵詞】: 創(chuàng)業(yè)板 市場氛圍 深證成指 IPO抑價
【分類號】:F832.51
【正文快照】: 選取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開板上市的所有新股(共355家)作為樣本,研究市場氛圍對IPO抑價的影響,結果表明:市場氛圍是影響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抑價率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了發(fā)行市盈率、機構認購倍數(shù)、發(fā)行規(guī)模等因素之后,結果仍然非常穩(wěn)健。因此為了降低IPO抑價率,提高股票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韓立巖;伍燕然;;投資者情緒與IPOs之謎——抑價或者溢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2 朱紅軍;錢友文;;中國IPO高抑價之謎:“定價效率觀”還是“租金分配觀”?[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3 劉煜輝,熊鵬;股權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國IPO抑價[J];經濟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小洋;;IPO中的價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王一茸;劉善存;;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牛熊市對比及中美比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盧美玲;;我國商業(yè)銀行A股IPO抑價問題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2年02期
4 劉莉亞;丁劍平;陳振瑜;相恒寧;;投資者情緒對資本市場穩(wěn)定性的實證研究——來自截面效應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0年03期
5 李曜;張子煒;;私募股權、天使資本對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IPO抑價的不同影響[J];財經研究;2011年08期
6 趙倩;;股權結構與IPO抑價關系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09年18期
7 洪禮旺;;基于股改視角的IPO抑價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09期
8 和楠;樊慧莉;;股權分置改革前后我國IPO抑價實證分析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27期
9 王合喜;王琨;崔繼紅;;股票上市首日交易行為和監(jiān)管政策效應研究——來自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J];財會通訊;2011年21期
10 馮麗霞;代楊楊;;內部資本市場緩解融資約束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09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媛;中國股市波動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徐萌娜;股權分置改革對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控制權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李冬昕;市場參與者意見分歧與公司融資決策[D];南京大學;2011年
4 郭朋;市場情緒、技術分析和投資者行為模式[D];復旦大學;2011年
5 李興偉;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IPO的資本成本效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6 陶桂平;Knight不確定環(huán)境下分布差異度量與穩(wěn)健決策數(shù)量經濟學[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7 淳偉德;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8 郭敏欣;我國A股市場新股抑價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王鴻;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發(fā)售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曹明;股權流通性變化下的投資者行為與股票價格行為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賽;我國IPO定價效率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張宇;基于混合理性投機理論的中國股市泡沫實證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黃好芝;我國IPO抑價研究:制度、市場與上市公司注冊地[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李邈;創(chuàng)投持股與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IPO抑價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于明業(yè);2009年制度改革前后中小板IPO公司價格行為的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譚興河;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劉圣昌;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IPO抑價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8 鄭紅梅;投資者情緒對我國IPO首日超額收益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9 李金棟;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抑價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王欣;中國A股市場IPO抑價現(xiàn)象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嚴小洋;;IPO中的價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蔣順才;蔣永明;胡琦;;不同發(fā)行制度下我國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周孝華;趙煒科;劉星;;我國股票發(fā)行審批制與核準制下IPO定價效率的比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4 劉煜輝,熊鵬;股權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國IPO抑價[J];經濟研究;2005年05期
5 陳工孟,高寧;中國股票一級市場發(fā)行抑價的程度與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6 楊記軍;趙昌文;;定價機制、承銷方式與發(fā)行成本:來自中國IPO市場的證據(jù)[J];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7 肖曙光;蔣順才;;我國A股市場高IPO抑價現(xiàn)象的制度因素分析[J];會計研究;2006年06期
8 李志文;修世宇;;中國資本市場新股IPO折價程度及原因探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賀衛(wèi);尋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上海財經大學;199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方;李占國;;IPO抑價影響因素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年07期
2 陳共榮;李琳;;IPO前盈余管理與抑價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9期
3 董鵬;王曉露;;IPO抑價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7年05期
4 周萍;;承銷商聲譽與IPO抑價的關系研究綜述[J];山東紡織經濟;2012年01期
5 劉宏;;國內外IPO抑價相關理論文獻綜述及評論[J];時代金融;2012年09期
6 余楠;費一文;;私募股權投資目標公司首次上市發(fā)行抑價分析[J];南方經濟;2013年03期
7 陳工孟,高寧;中國股票一級市場發(fā)行抑價的程度與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8 田慧軍,孔敏娜;信號傳遞模型和中國股市IPOs抑價分析[J];商業(yè)經濟;2004年11期
9 禹娜;我國證券市場IPO抑價問題探討[J];濟南金融;2005年03期
10 肖建軍;周孝華;;基于風險價值下IPO高抑價現(xiàn)象的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郁玉環(huán);;2003—2004我國上市公司IPO抑價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姚錚;李邈;;創(chuàng)投持股與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IPO抑價率關系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創(chuàng)業(yè)與中小企業(yè)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楊帆;;A股市場IPO抑價新視角——基于智力資本的信息披露的解釋[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林劍喬;黃德春;李蒙;;基于定價機制的中國A股市場IPO抑價研究及博弈分析[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5 黃德春;林劍喬;;發(fā)行體制變遷視角下的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IPO抑價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6 余湄;喬琰;路倩;;高層管理團隊與我國IPO抑價問題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賀炎林;張浩森;馬銳敏;;IPO抑價和市場化程度—基于中國東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較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田高良;王曉亮;;我國A股IPO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柴亞軍;王志剛;;股改與IPO抑價:從公司治理角度的實證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0(1)][C];2010年
10 應益榮;上官甜;邢凱;;創(chuàng)業(yè)板風險度量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屠海燕;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報告認為多種因素影響IPO抑價率[N];證券日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莫菲;高抑價率折射三大矛盾 四項建議推動理性回歸[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3 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鄒健;完全市場化是IPO的最終出路[N];證券時報;2004年
4 劉瀟;工行引領中國股市理性回歸?[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5 楊興云;IPO究竟該如何定價?[N];經濟觀察報;2004年
6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 張宗新博士;強化市場約束 引導IPO抑價率理性回歸[N];證券時報;2006年
7 九鼎德盛 肖玉航;IPO抑價率將理性回歸[N];證券時報;2006年
8 閆天偉;IPO抑價謎解之十大假說[N];財會信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姜楠;引導IPO高抑價率理性回歸[N];證券日報;2006年
10 楊興君;IPO抑價率過高傷害發(fā)行制度有效性[N];中國證券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虎;基于非理性行為的IPO價格形成機制和抑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唐勇;發(fā)售機制、信息偏倚與IPO抑價[D];浙江大學;2009年
3 何劍;中國股票市場IPO抑價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熊維勤;我國IPO高抑價和詢價發(fā)行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范漢熙;基于發(fā)行風險的IPO抑價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6 趙威;訂單驅動市場中基于流動性風險的IPO抑價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7 鄒斌;政府窗口指導、詢價制與IPO抑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姜婷;我國詢價制下IPO價格形成與抑價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9 杜俊濤;我國證券市場新股抑價與長期弱勢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10 盧鐵男;中國股票發(fā)行定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梅秀;我國股票市場首次公開發(fā)行抑價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2 陸燕華;中國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抑價現(xiàn)象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李群;風險資本對中國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作用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張福春;詢價之下滬深兩市IPO抑價形成因素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5 來玉靜;投資者情緒對我國A股市場抑價影響的實證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劉娜;我國證券市場制度與IPO抑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王乾;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IPO抑價現(xiàn)象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王瑋鈺;保薦代表人的工作經驗能否有效降低IPO抑價?[D];廈門大學;2014年
9 樊瑩;我國中小企業(yè)板IPO抑價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10 郝好;“全流通”發(fā)行背景下我國A股市場IPO抑價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27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92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