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貨幣政策效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09:12
我國從1994年開始逐漸監(jiān)控貨幣供應量水平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參考,而在1996年才正式將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在此前,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是通過直接控制信貸規(guī)模來實現(xiàn)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也就是說,我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貨幣政策框架也不過15年時間。在這15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經濟周期的波動,也不斷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我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執(zhí)行能力也不斷提高。特別是2003年4月我國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jù)作為公開市場操作標的以來,我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以上的貨幣政策發(fā)展背景下,本文首次運用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分析我國的貨幣政策效應,實證的結果顯示我國的貨幣政策對主要的經濟變量都有顯著的影響,并且對于GDP等變量,運用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分析結論要優(yōu)于用傳統(tǒng)的向量自回歸所得到的結論。 同時本文從貨幣政策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分析的結果顯示在該時期內我國貨幣政策操作是有效的,對操作目標、中介目標的調控以及中介目標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都較為理想。
【文章來源】: 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的意義
1.1.1 選題的背景
1.1.2 理論意義
1.1.3 實際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
1.2.1 論文的研究方法與思路
1.2.2 研究難點
1.2.3 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1.2.4 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3 論文結構布局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3 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
3.1 貨幣供應內生與外生理論
3.1.1 貨幣外生理論
3.1.2 貨幣內生理論
3.2 貨幣政策目標理論
3.2.1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3.2.2 貨幣政策中間目標
3.3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3.3.1 貨幣渠道傳導機制
3.3.2 信用渠道傳導機制
3.3.3 總結
4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
4.1 研究方法的選擇
4.2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介紹
4.3 關于模型的討論
5 基于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我國貨幣政策效應實證分析
5.1 數(shù)據(jù)選取及處理
5.2 靜態(tài)因素數(shù)量的選擇
5.3 估計靜態(tài)因素及系統(tǒng)部分
5.4 決定動態(tài)因素數(shù)量
5.5 估計結構性的脈沖響應函數(shù)
5.6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脈沖響應
5.6.1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與SVAR模型的對比
5.6.2 利率
5.6.3 物價指數(shù)
5.6.4 其他主要變量的響應
5.7 一般動態(tài)因素的方差分解
5.7.1 GDP的方差分解
5.7.2 CPI的方差分解
5.7.3 市場利率的方差分解
5.8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運用于我國宏觀問題研究的結論
6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6.1 中央銀行操作目標有效性
6.1.1 中央銀行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操作
6.1.2 中央銀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外匯占款
6.1.3 小結
6.2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效性
6.2.1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重要性
6.2.2 我國采用的是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
6.2.3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穩(wěn)定的貨幣乘數(shù)
6.3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有效性
6.4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主要貨幣政策
6.5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6.5.1 操作目標有效性
6.5.2 中介目標有效性
6.5.3 最終目標有效性
6.6 本章小結
7 政策建議
7.1 加快利率市場化節(jié)奏
7.2 發(fā)展國債市場,加速市場規(guī)模的壯大
7.3 增加貨幣政策自主性以及協(xié)調能力
7.4 匯率制度完善
附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宏觀審慎視角下的最優(yōu)貨幣政策框架 [J]. 張亦春,胡曉. 金融研究. 2010(05)
[2]供給沖擊、需求沖擊與經濟周期效應——基于中國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J]. 黃桂田,趙留彥. 金融研究. 2010(06)
[3]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數(shù)據(jù)的分析 [J]. 閆力,劉克宮,張次蘭. 金融研究. 2009(12)
[4]從貨幣政策規(guī)則看中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適時退出 [J]. 邢毓靜,朱元倩,巴曙松. 金融研究. 2009(11)
[5]貨幣政策的危機管理 [J]. 張雪春. 金融研究. 2009(06)
[6]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 [J]. 范從來,趙永清. 金融研究. 2009(05)
[7]SVAR模型框架下貨幣政策區(qū)域效應的實證研究:1978~2006 [J]. 蔣益民,陳璋. 金融研究. 2009(04)
[8]當前通貨膨脹壓力下的貨幣政策取向 [J]. 張靜. 金融研究. 2008(07)
[9]經濟貨幣化進程與內生性貨幣供給——關于中國高M2/GDP比率的貨幣分析 [J]. 張文. 金融研究. 2008(02)
[10]關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初步思考 [J]. 唐雙寧. 經濟研究. 2007(09)
本文編號:3532319
【文章來源】: 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的意義
1.1.1 選題的背景
1.1.2 理論意義
1.1.3 實際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
1.2.1 論文的研究方法與思路
1.2.2 研究難點
1.2.3 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1.2.4 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3 論文結構布局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3 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
3.1 貨幣供應內生與外生理論
3.1.1 貨幣外生理論
3.1.2 貨幣內生理論
3.2 貨幣政策目標理論
3.2.1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3.2.2 貨幣政策中間目標
3.3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3.3.1 貨幣渠道傳導機制
3.3.2 信用渠道傳導機制
3.3.3 總結
4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
4.1 研究方法的選擇
4.2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介紹
4.3 關于模型的討論
5 基于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我國貨幣政策效應實證分析
5.1 數(shù)據(jù)選取及處理
5.2 靜態(tài)因素數(shù)量的選擇
5.3 估計靜態(tài)因素及系統(tǒng)部分
5.4 決定動態(tài)因素數(shù)量
5.5 估計結構性的脈沖響應函數(shù)
5.6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的脈沖響應
5.6.1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與SVAR模型的對比
5.6.2 利率
5.6.3 物價指數(shù)
5.6.4 其他主要變量的響應
5.7 一般動態(tài)因素的方差分解
5.7.1 GDP的方差分解
5.7.2 CPI的方差分解
5.7.3 市場利率的方差分解
5.8 一般動態(tài)因素模型運用于我國宏觀問題研究的結論
6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6.1 中央銀行操作目標有效性
6.1.1 中央銀行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操作
6.1.2 中央銀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外匯占款
6.1.3 小結
6.2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效性
6.2.1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重要性
6.2.2 我國采用的是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
6.2.3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穩(wěn)定的貨幣乘數(shù)
6.3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有效性
6.4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主要貨幣政策
6.5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6.5.1 操作目標有效性
6.5.2 中介目標有效性
6.5.3 最終目標有效性
6.6 本章小結
7 政策建議
7.1 加快利率市場化節(jié)奏
7.2 發(fā)展國債市場,加速市場規(guī)模的壯大
7.3 增加貨幣政策自主性以及協(xié)調能力
7.4 匯率制度完善
附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宏觀審慎視角下的最優(yōu)貨幣政策框架 [J]. 張亦春,胡曉. 金融研究. 2010(05)
[2]供給沖擊、需求沖擊與經濟周期效應——基于中國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J]. 黃桂田,趙留彥. 金融研究. 2010(06)
[3]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數(shù)據(jù)的分析 [J]. 閆力,劉克宮,張次蘭. 金融研究. 2009(12)
[4]從貨幣政策規(guī)則看中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適時退出 [J]. 邢毓靜,朱元倩,巴曙松. 金融研究. 2009(11)
[5]貨幣政策的危機管理 [J]. 張雪春. 金融研究. 2009(06)
[6]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 [J]. 范從來,趙永清. 金融研究. 2009(05)
[7]SVAR模型框架下貨幣政策區(qū)域效應的實證研究:1978~2006 [J]. 蔣益民,陳璋. 金融研究. 2009(04)
[8]當前通貨膨脹壓力下的貨幣政策取向 [J]. 張靜. 金融研究. 2008(07)
[9]經濟貨幣化進程與內生性貨幣供給——關于中國高M2/GDP比率的貨幣分析 [J]. 張文. 金融研究. 2008(02)
[10]關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初步思考 [J]. 唐雙寧. 經濟研究. 2007(09)
本文編號:3532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353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