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學位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F124.1;F83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苗;;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FDI)的技術溢出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0年24期
2 李楓;閻立宏;;FDI技術溢出效應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馬林;章凱棟;;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技術溢出的分類檢驗研究[J];世界經濟;2008年07期
4 湯勇;國際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和吸收效應在中國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5年08期
5 李敏;;我國利用FDI技術溢出效應中存在的問題與政策建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4期
6 徐忠愛;;跨國公司對我國技術溢出效應的限制因素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7年01期
7 張春敏;歐陽京;吳金明;王義高;;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年15期
8 程瀅;;國際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分析及對林業(yè)引進外資的啟示[J];林業(yè)經濟;2003年04期
9 張立春,羅驥;FDI技術外溢效應的理論及其應用[J];云南電大學報;2005年01期
10 張強;;我國利用外資質量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商業(yè)經濟;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曙光;;中國經濟增長之謎:一種政治經濟的解釋——兼論當前投資過熱問題[A];投資增長速度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穎;汪昌來;;論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A];’2001天津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孟維華;;中國經濟增長是否促進福利增加?[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4 諸大建;孟維華;徐萍;;1980—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對福利的貢獻[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5 井百祥;劉長庚;孫紅玲;;重塑中國經濟增長的區(qū)域配置模式[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6 ;邱曉華:中國經濟沒有過熱 明年增幅將超8%[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7 姚洋;;中國經濟增長的政治經濟學解釋[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一輯)[C];2008年
8 劉佛丁;;對20世紀前期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新估價——評羅斯基著《戰(zhàn)前中國經濟增長》[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9 桑百川;;中國經濟增長:困難與前景[A];中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10 黃健梅;周林彬;;法律與中國經濟增長:廣東經驗[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呂世生;重視技術溢出效應[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5年
2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石永恒;尋找更多的共贏點[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郭麗君 魏月蘅 王曉櫻;到博鰲來了解世界[N];光明日報;2010年
4 志敏邋李孟剛;外資并購危及中國產業(yè)安全[N];現(xiàn)代物流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潘樂群;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信[N];解放日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陳曉剛;龔方雄:資產價格體現(xiàn)中國經濟增長強勢[N];中國證券報;2006年
7 ;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利于所有人[N];經濟參考報;2006年
8 ;解經濟近憂先除民生之困[N];經濟觀察報;2007年
9 記者 王宇新;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仍達7%左右[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10 周萃;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但仍會維持較高增幅[N];金融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少華;國際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年
2 竇森;基于股權合作的FSFDI技術溢出效應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隆娟潔;不同來源地FDI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蔡琳;經濟轉型中制造業(yè)FDI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周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岳金桂;基于進口與FDI傳導機制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7 劉蕾;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出口貿易結構影響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8 王天驕;FDI對中國內資汽車產業(yè)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許梅;加工貿易方式下的FDI技術溢出[D];蘇州大學;2007年
10 黃建鋒;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理論及實證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美煌;中國加工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分析[D];集美大學;2010年
2 朱淼淼;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3 謝明雨;FDI對安徽省的技術溢出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4 付強;FDI對我國高技術產業(yè)技術溢出效應的特征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國強;江蘇FDI技術溢出效應區(qū)域差異的實證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6 吳杰;FDI對汽車產業(yè)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管海波;福建省工業(yè)主要產業(yè)間技術溢出效應與吸收能力的研究[D];福州大學;2005年
8 戚冠麗;論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原二軍;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王萍;外資對我國轎車產業(yè)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08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80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