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
【圖文】:
法制力圖1農村等信用組合曲線( 二) 交易視角下的農村信用機制分析框架農村信用運行機制,可以視為在一定宏觀經濟、金融環(huán)境及其相應制度背景下,,農村信用供給與需求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交易”的結果。借鑒交易合約簡化模型[ 2 ]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白鵬飛;;農村信用體系的脆弱性與制度約束[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林江鵬;冉光和;唐齊鳴;;市場主體信用關系運行機制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01期
3 張軍;羅劍朝;韓建剛;;農戶信用、正規(guī)金融機構與交易合約[J];開發(fā)研究;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軍;中國農戶信用行為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軍;錢超;;政府信用問題研究綜述[J];蘭州學刊;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茂興;孫智英;;信用資源開發(fā):利益綜合與路徑選擇[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福建師范大學代表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黎燦兵;電力監(jiān)管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2 陳燕;我國信用環(huán)境優(yōu)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羅恩平;轉型期我國農戶信貸供求分析及政策選擇[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4 孫紅梅;公證—一種預防性的法律證明制度[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諸樂yN;信用擔保機構可持續(xù)經營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雷小政;論取保候審中的誠信失范及其緩和[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陳嘉開;我國經濟主體信用缺失原因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吳錦瑜;中國中小型TPL企業(yè)信用聯盟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白如雪;我國政府信用建設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黃勇;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建筑承包商國際化升級模式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年
7 張全;金融開放背景下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競爭力研究[D];江蘇大學;2006年
8 吳剛;中小企業(yè)信用評級問題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06年
9 張晨t$;企業(yè)規(guī)模、所有制形式與還貸行為的關系[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10 朱長勝;企業(yè)信用政策管理模型的構建及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曉東,謝元態(tài),呂莉萍;二元經濟結構下我國新型農村資本支持體系研究[J];金融論壇;2004年08期
2 翟照艷,王家傳;農村資金外流的渠道與規(guī)模[J];調研世界;2004年04期
3 朱守銀,張照新,張海陽,汪承先;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供給和需求——以傳統農區(qū)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4 翟照艷,王家傳,韓宏華;中國農戶投融資行為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5年04期
5 張杰;民營經濟的金融困境與融資次序[J];經濟研究;2000年04期
6 樊綱,姚枝仲;中國財產性生產要素總量與結構的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11期
7 李銳,李寧輝;農戶借貸行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經濟研究;2004年12期
8 史晉川,孫福國,嚴谷軍;市場深化中民間金融業(yè)的興起——以浙江路橋城市信用社為例[J];經濟研究;1997年12期
9 王毅;用金融存量指標對中國金融深化進程的衡量[J];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10 張杰;農戶、國家與中國農貸制度:一個長期視角[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馬忠富;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發(fā)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靜;中國農村金融組織的行為與制度環(huán)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安翔;我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王靜;涉農經濟組織融資信用與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s
本文編號:2570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57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