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滯脹:從制衡分利集團到社會全面進步
[Abstract]:In the long wave cycle, the social permeability of mainstrea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s will inevitably face market constraints. The widespread profit sharing group hinders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market, resulting in more serious stagfl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ofit sharing group ha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in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econom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interest-sharing groups aggravate the risk of stagflation in China.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profit sharing group makes use of the expansionary and tigh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to aggravate the 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cost, redu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lead to the coexistence of supply deterioration and excess liquidity. The long-term choice to deal with stagflation is to check and balance interest-sharing groups, stimulate social vitality and promote overall progres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jīng)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院博士后流動站;江南電纜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動城市化中的農(nóng)地資本化與農(nóng)民工市民化研究”(項目號:711400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82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劉志彪,姜付秀;我國產(chǎn)業(yè)行政壟斷的制度成本估計[J];江海學刊;2003年01期
2 余暉;;利益集團與中國政府藥業(yè)管制制度的建立[J];經(jīng)濟管理;1997年09期
3 過勇,胡鞍鋼;行政壟斷、尋租與腐敗——轉(zhuǎn)型經(jīng)濟的腐敗機理分析[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02期
4 楊軍;;部委“利益分殊”進行時[J];南風窗;2006年24期
5 楊友國;劉志民;;中國利益集團的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漸進主義改革的背景審視[J];求實;2009年01期
6 章惠峰;;我國的利益集團及其治理[J];生產(chǎn)力研究;2009年1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英;;扭曲條件下資本流動對經(jīng)濟增長路徑影響的理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杜振華;;經(jīng)濟人假設與黨員先進性的制度建設[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胡光志;;宏觀調(diào)控法研究及其展望[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黃群慧;;China's Next Step:to Reform Monopoly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5 林金忠;王瑩;;Economic Growth alone Cannot Solve Income Gap Widening[J];China Economist;2007年06期
6 鄭師文;;腐敗產(chǎn)生的原因和對策分析——基于原蘭州市工商局副局長張雙吉貪污案的分析[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7 葉林祥;李實;羅楚亮;;效率工資、租金分享與企業(yè)工資收入差距——基于第一次全國經(jīng)濟普查工業(yè)企業(yè)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11年03期
8 陳愛貞;;反壟斷與經(jīng)濟管制:比較與互動關系分析——兼論我國管制改革模式選擇[J];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6期
9 陳莉;;行政壟斷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J];財經(jīng)政法資訊;2007年03期
10 武盈盈;;資源產(chǎn)品利益分配問題研究——以油氣資源為例[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前2條
1 黃速建;黃群慧;王欽;肖紅軍;;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三十年回顧與展望[A];中國企業(yè)改革發(fā)展三十年[C];2008年
2 李建琴;顧國達;;蠶繭價格管制的原因分析[A];中國蠶學會第七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暉;專賣體制下卷煙工業(yè)集團財務戰(zhàn)略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唐志軍;地方政府競爭下中國之“謎”的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宋廣奇;當代中國反腐模式轉(zhuǎn)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蘇永照;我國勞動力市場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王成仁;博弈與規(guī)制:中國風電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陳林;轉(zhuǎn)軌時期中國行政壟斷的經(jīng)濟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楊騫;中國煙草產(chǎn)業(yè)的行政壟斷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陸川;經(jīng)濟法視野下商業(yè)特許經(jīng)營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10 丁啟軍;基于規(guī)制視角的行業(yè)性行政壟斷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箐青;轉(zhuǎn)軌時期國有企業(yè)績效評價方法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2 李偉;行政壟斷對我國行業(yè)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分析和機理研究[D];煙臺大學;2011年
3 張曉鵬;論規(guī)范利益集團在行政立法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趙叢;中國政府組織機構(gòu)改革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5 王崢;中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地下經(jīng)濟規(guī)模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高正陽;我國藥品市場監(jiān)管法律制度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石傳明;轉(zhuǎn)軌背景下的行政壟斷特性與形成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李俊杰;反壟斷法實施機制的法律分析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葉毅;貴廣快速通道沿線地方政府在城鎮(zhèn)化中的作用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10 付永濤;我國壟斷行業(yè)的高收入問題及其政府規(guī)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鞍鋼,過勇;轉(zhuǎn)型期防治腐敗的綜合戰(zhàn)略與制度設計[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2 孫景宇;;利益集團與制度變遷——對轉(zhuǎn)型之謎的一個解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3 孫立平;;中國進入利益博弈時代[J];今日南國;2006年04期
4 楊軍;;部委“利益分殊”進行時[J];南風窗;2006年24期
5 胡鞍鋼,過勇;從壟斷市場到競爭市場:深刻的社會變革[J];改革;2002年01期
6 康曉光,韓恒;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系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5年06期
7 吳毅;;“權(quán)力—利益的結(jié)構(gòu)之網(wǎng)”與農(nóng)民群體性利益的表達困境——對一起石場糾紛案例的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7年05期
8 李強;當前中國社會的四個利益群體[J];學術界;2000年03期
9 楊光斌;李月軍;;中國政治過程中的利益集團及其治理[J];學海;2008年02期
10 孫永怡;;強勢利益集團對公共政策過程的滲透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君;擴大內(nèi)需謹防通貨陷阱[J];甘肅理論學刊;2000年03期
2 徐沛,劉丹;漸進式改革中我國股票市場的功能缺陷及其反思[J];金融論壇;2004年01期
3 郎咸平;;滯脹可怕嗎[J];商周刊;2009年20期
4 郎咸平;;滯脹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J];當代經(jīng)理人;2009年12期
5 張曉晶;湯鐸鐸;;從增長與通脹的多重組合看我國的滯脹風險[J];開放導報;2008年04期
6 孫曉沙;;中國證券市場制度變遷的動力機制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7 魏杰;;談談我國經(jīng)濟生活中的滯脹現(xiàn)象[J];金融與經(jīng)濟;1989年05期
8 彭雪蓮;裴瀟;;淺析通貨膨脹及其對會計的影響[J];科技促進發(fā)展;2008年05期
9 武幼輝;;重估風險 重歸均衡:A股市場的發(fā)展趨勢[J];西部金融;2008年07期
10 ;厲以寧:要預防通脹 更要注意滯脹[J];山東經(jīng)濟戰(zhàn)略研究;2010年Z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通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馬光遠;國企改制基金的天然缺陷[N];中國經(jīng)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穎剛;中國股市效率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523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52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