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前中國銀行的官商股份變化與管理體制變遷
[Abstract]:The Bank of China was funded exclusively by the govern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 then added investment shares three times, which gradually dominated the commercial shar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Bank of China was increased several times, and the bank became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monopoly system. In the aspec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 Bank of China changed from the general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general management system shortly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uthority of the general management office was gradually decentralized. After restructuring into a professional bank, the internal office setting of the General Management Offi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streamlined to form a pure management system. Relatively speaking, in the dominant period of commercial shares, BOC's management system changes are more flexi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also help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bank system and the genera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bank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中國金融現(xiàn)代化進程中跳動的脈搏:中國銀行的市場化運作研究(1912-1937)”(項目批準號:09YJC77003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832.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虹;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改組中國銀行原因探析[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2 邰順雷;錢文華;;民初民營鐵路政策調(diào)整述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徐潔;;清末民初吉林西部蒙邊地區(qū)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8期
4 張或定;張哨峰;;關于民國元年伍佰元軍需公債票[J];安徽錢幣;2002年04期
5 馬陵合,廖德明;張靜江與淮南鐵路——兼論淮南鐵路的經(jīng)濟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朱家元;;袁世凱編練新式陸軍軍費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7 張健;;近代上海華資銀行薪酬體系研究(1897—1937)[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8 徐潔;;吉林西部清末民初蒙邊地區(qū)牧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論略[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徐潔;;清末民初蒙邊地區(qū)(今吉林西部)移民概況述略[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周新國,張進;張謇金融現(xiàn)代化的理念與實踐[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董昕;;辛亥革命后滬寧兩地的中國銀行[A];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國錢幣》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2 王方中;;1934年長江中下游的旱災[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3 陳爭平;;不平等條約下近代關稅制度的形成及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4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雙刃劍[A];近代中國(第十九輯)[C];2009年
5 朱滸;;滾動交易:辛亥革命后盛宣懷的捐賑復產(chǎn)活動[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何勇生;保險監(jiān)管的國際比較與我國保險監(jiān)管的法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高瑋;市場集中度、競爭與商業(yè)銀行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5 梁辰;銅元問題研究(1900-1935)[D];南開大學;2010年
6 陳東;國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張光華;美國次貸危機研究—基于信息經(jīng)濟學的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9 臧興兵;生源地助學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高曉東;民國時期科學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青島的金融業(yè)與近代化(1897-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梁永康;“西學東漸”與晚清經(jīng)濟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褚明露;國民政府時期財政部的金融監(jiān)管研究(1927-1940)[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小平;民國時期福建農(nóng)村合作運動(1935-1949年)[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長江;甲午戰(zhàn)后至戊戌維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愛嬌;近代陜西商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楊新偉;劉鴻生市場經(jīng)營中的合作行為研究(1911-1931)[D];河南大學;2011年
8 伍紅香;西南地區(qū)的洋務工礦業(yè)(1861-1895)[D];西南大學;2011年
9 張強;李鴻章經(jīng)濟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冬梅;國民政府時期的縣銀行研究(1940-1949)[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會;;中國銀行總行開始使用新型電子計算機核算帳務[J];中國金融;1981年04期
2 陳良真;;她在默默地耕耘[J];南方金融;1986年03期
3 ;一月金融[J];華北金融;1987年12期
4 高才緒;;中國銀行支持的海天大酒店開始營業(yè)[J];國際金融研究;1989年06期
5 戴寶兒;;愛國愛行赤子之心——吳拱照獲英女王頒授榮譽帝國勛章[J];國際金融研究;1992年02期
6 李柏梅;;中國銀行長城卡繼往開來 屢創(chuàng)佳績[J];中國金融;1996年07期
7 郭一川;他們?yōu)槭裁蠢妹绹N息貸款[J];國際融資;2001年08期
8 高德勝;;海外機構建設與中國銀行的國際化——兼談收購對實現(xiàn)中國銀行國際化的戰(zhàn)略意義[J];國際金融;2002年03期
9 李妮,賈曉東;從中國銀行榆林分行的發(fā)展看西部地區(qū)國有商業(yè)銀行二級分行的改革[J];西安金融;2005年07期
10 ;圖片報道[J];福建金融;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平;;中國銀行保險的發(fā)展與監(jiān)管要求[A];中國金融論壇(2005)[C];2005年
2 謝啟才;;外匯兌換券及其發(fā)行始末[A];湖北錢幣?偟诹赱C];2007年
3 谷少新;;對金融舞弊的幾點思考[A];舞弊的防范與檢查論文匯編[C];2005年
4 李文彬;趙圣樂;;濱海地區(qū)深開挖土庫工程的支撐系統(tǒng)——澳門中國銀行新總行基礎工程[A];高層建筑與橋梁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9年
5 鄭柏林;;充分發(fā)揮金融作用 支持長江經(jīng)濟帶生產(chǎn)力發(fā)展——在2006長江經(jīng)濟帶生產(chǎn)力發(fā)展(南京)論壇上講話[A];2005—2006中國生產(chǎn)力發(fā)展研究報告(下)[C];2006年
6 王捷;;突出重點抓住典型 做好金融信息工作[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7 馬赤斌;;國內(nèi)外貨幣防偽,反假技術的新進展[A];湖北錢幣專刊(總第8期)[C];2009年
8 羅得志;;中國銀行制度變遷:1949—2002[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龔紹林;;從護國經(jīng)費的籌集看護國戰(zhàn)爭時期云南的金融狀況[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10 張或定;方超;張勁峰;;清代湖南官錢局“漢鈔”的發(fā)現(xiàn)與考證[A];湖北錢幣專刊總第七期[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孟飛;神華寧煤攜手中行加強合作[N];中國煤炭報;2007年
2 李亞;中行預測今年盈利不少于330億元[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3 賈怡媛;股改煥發(fā)活力[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7年
4 本版編輯邋劉暢 王智;中國銀行:信貸杠桿引導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5 記者 周衛(wèi)國邋通訊員 鄧敏;中行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N];湖南日報;2008年
6 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楊思群;此時冒險值不值?[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8年
7 記者 沈鵬宇 通訊員 唐國云;中國銀行湛江分行舉辦70周年慶典[N];湛江日報;2008年
8 王兆文;從中國銀行實踐看國有銀行股改[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朱思雄;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業(yè)務工作相結合[N];人民日報;2000年
10 江蘇天鼎 秦洪;七月:沖高回落 機會猶存[N];證券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立場;上海銀行業(yè)與國民政府內(nèi)債(1927-1937)[D];復旦大學;2009年
2 胡斌;奧運會贊助企業(yè)營銷策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3 萬立明;上海票據(jù)交換所研究(1933-1951)[D];復旦大學;2007年
4 宗杰;完善我國國有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吳躍;改革開放后黨的金融政策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啟祥;交通銀行研究(1907-1928)[D];復旦大學;2006年
7 何品;從官辦、官商合辦到商辦:浙江實業(yè)銀行及其前身的制度變遷(1908-1937)[D];復旦大學;2006年
8 李暢;結構性金融衍生產(chǎn)品定價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9 趙世剛;中國商業(yè)銀行企業(yè)文化測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10 孔德昌;國有商業(yè)銀行戰(zhàn)略轉(zhuǎn)型及績效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輝;中國銀行人力資源管理改革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王曉靜;中國銀行零售業(yè)務CRM體系建設構想[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3 王志飛;中國銀行內(nèi)部控制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4 王小軍;中國銀行產(chǎn)品創(chuàng)新比較分析和對策[D];蘭州大學;2008年
5 蒙磊;陜西中行貿(mào)易融資危機管理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6 方荔靜;中國銀行A市分行零售貸款競爭戰(zhàn)略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尹鐵錚;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績效管理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建議[D];吉林大學;2004年
8 劉巖;中國銀行績效管理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9 包芳;中國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發(fā)展模式與途徑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10 青松梅;作業(yè)成本法在中國銀行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38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43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