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信貸論文 >

我國外匯儲備的通脹效應和央行票據沖銷干預有效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09 07:39
【摘要】:2000年以來,在持續(xù)國際收支順差的推動下,我國外匯儲備額持續(xù)高速增長。從2000年的1561億美元一直到2012年末的3.3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了26%,使得我國積累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高額外匯儲備。但2012年末,外匯儲備終于迎來了一個拐點,國際收支順差同比少增74%,增幅是2004年以來最低值。然而,在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和結售匯制下,巨額的外匯儲備迫使央行回收外匯,被動投放大量基礎貨幣,造成整個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增多,從而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相應地,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物價指數逐步上揚,國內通貨膨脹問題日益嚴重。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包括: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fā)的輸入型通貨膨脹、投資需求產生的流動性過剩、國際游資的流入、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外匯占款增加等多種原因。一些學者也通過研究表明,外匯儲備增加是我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形成原因。而我國外匯管理當局則稱,外匯儲備持續(xù)增加絕不是我國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更加不是主要原因。其理由是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fā)行央行票據等方式進行對沖操作,回收了外匯占款所投放的流動性。 那么,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貢獻率究竟有多大,外匯儲備的增加是不是引起物價上漲的重要原因,而我國主要沖銷工具央行票據的沖銷有效性又如何,是否真正地起到了沖銷回籠貨幣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抑制了物價上漲的作用。這是本文所研究的重點和需要探討的問題。 本文首先結合我國現實情況,闡述外匯儲備是如何對通貨膨脹產生影響的。首先介紹外儲增加原因,鑒于我國特殊的外匯政策央行必須投放相應基礎貨幣,在其乘數放大作使得基礎貨幣演變成高能貨幣,貨幣擴容。社會需求擴大,造成物價上漲的壓力。然后從理論上分析了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主要包括基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和貨幣數量論的分析,從而說明外匯儲備具有通貨膨脹效應。 同時,為了抵消外匯占款增加而投放的基礎貨幣,央行必須進行沖銷干預措施以回籠由外匯占款產生的基礎貨幣,從而減輕外匯占款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由于我國傳統(tǒng)沖銷工具,包括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減少對金融機構的再貸款、以及公開市場買賣國債,都有其各自顯著的弊端,使其在都不能擔當沖銷貨幣的大任,故在2003年央行票據應運而生。并且央行票據有著其他對沖工具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故在此背景下央行票據產生了。自從其發(fā)行開始,規(guī)模不斷增大,成為我國沖銷工作的重要工具,為我國的貨幣沖銷起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發(fā)行規(guī)模的增大,其自身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包括央行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有效對沖率不斷下降,而沖銷干預指數也一直維持在高位。這些局限性都削弱了其沖銷的有效性。那么,其有效性到底如何,則需要通過實證研究才能得出更加量化和細致的答案。 故本文在后半部分,從實證角度來研究我國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以及央行票據沖銷干預的有效性。 在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實證研究中,選取2002—2011年月度數據,以外匯儲備余額、基礎貨幣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變量,運用VAR模型及脈沖響應函數、協整檢驗及Granger因果檢驗,來檢驗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我國外匯儲備均對通貨膨脹有正向影響。物價水平對外匯儲備的響應在最初幾期響應劇烈,而后平緩下降,原因是央行進行了一系列沖銷操作,包括發(fā)行央行票據、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但是物價對于外匯儲備的響應仍是正,說明央行的沖銷效果有限,不能完全對沖外匯占款增加的基礎貨幣。此外發(fā)現,外匯儲備、物價水平和基礎貨幣也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 在央行票據沖銷干預的有效性研究中,選取2004年到2011年的27個季度數據為樣本,以貨幣數量論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模型。結果表明:有11個季度的央行票據吸收的基礎貨幣為負;在吸收基礎貨幣為正的16個季度樣本中,沖銷操作無效有5個季度,另外11個季度對沖操作都降低了通貨膨脹水平。從整體上來講,我國央行票據的沖銷干預是有效的,發(fā)揮了其沖銷功能,達到了回籠資金的目的,削弱了外匯儲備增加引起的通貨膨脹效應。此外,發(fā)現每年的第一季度的央行票據沖銷都是無效的,原因在于每年第一季度的實際GDP都小于前一年最后一季度的實際GDP,這可能含有統(tǒng)計原因,也有可能是一方面央行在每年的年末,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過強,致使銀根緊縮,另一方面,央行在年初又會以外匯占款的方式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在這一緊一松的貨幣環(huán)境里,這5個季度的貨幣沖銷就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從而無效。此外,央行的沖銷力度在各個季度均不一樣,這說明央行沖銷具有相機抉擇的特點;同時,我國央行票據沖銷彈性均大于1,說明我國央行在沖銷操作過程中,并不需要全額沖銷,便可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 最后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希望能對這一問題的學術研究和實務操作有一定的貢獻。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來研究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關系以及央行票據沖銷有效性。基本思路是在相關理論前提條件下,利用貨幣數量論為模型,采用不同的實證方法分別檢驗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和央行票據沖銷的有效性。 本文一共分六章,其結構和內容主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包括提出問題研究意義、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方法、文章組織結構。 第二章,文獻綜述。首先進行文獻回顧,包括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文獻和貨幣沖銷有效性文獻,最后對各部分的文獻做了分析評述。 第三章,外匯儲備影響通貨膨脹。首先介紹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F狀和原因,然后分析了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及理論傳導機制,以及傳導環(huán)節(jié)上的每個節(jié)點,包括外匯儲備、外匯占款、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物價水平的現實運行情況和階段特點。 第四章,介紹外匯沖銷理論以及我國央行票據沖銷實踐。首先介紹外匯沖銷理論及中央銀行的貨幣沖銷政策選擇,然后介紹我國央行票據發(fā)行背景,以及分析我國央行票據的現狀和特點。 第五章,實證研究。主要有兩部分,所依據的理論模型均是貨幣數量論。第一部分檢驗我國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樣本空間顯2002—2011年的月度數據,變量序列為外匯儲備余額、基礎貨幣余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檢驗方法主要是VAR模型、脈沖響應函數圖、協整檢驗以及Granger因果檢驗。第二部分檢驗我國央行票據沖銷有效性,所用樣本為2002—2011年的季度數據,檢驗方法是借鑒前人的模型,從而得出檢驗結果。 第六章,結論及政策建議。結論主要包括對我國外匯儲備產生的通貨膨脹效應的評述,以及影響央行票據有效性的分析。政策建議包括兩方面:針對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的政策建議,以及針對央行票據沖銷有效性的政策建議。 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 (1)研究方法:本文在實證檢驗外匯儲備的通貨膨脹效應和央行票據沖銷干預有效性的時候,對二者的理論依據進行了統(tǒng)一,都是依據貨幣數量論建立模型,然后進行實證分析檢驗。而此前的學者,普遍是單獨對二者進行研究,或者一起研究時沒有依據相同的理論體系。 (2)數據選。呵叭嗽谘芯慷叩拈L期關系時,取的數據過于冗長,反而削弱了二者的本質聯系,本論文充分結合現實情況,由于我國在1998—2002年經歷了長達五年的通貨緊縮,從2002年才開始進入通貨膨脹時期。故本文數據選取范圍從2002年開始,更貼切于研究外匯儲備與通脹關系的研究。且前人研究都取的是季度數據,本文選取的是月度數據,樣本空間大,做出來的實證分析更貼切。 (3)以前研究央行沖銷政策時,普遍都是綜合研究所有的沖銷工具的效果,而本文更具針對性地研究央行票據的沖銷效果,從而更能說明這一沖銷工具的利弊。并且在實證研究中發(fā)現,每年的第一季度,央行票據沖銷都無效,從而為央行相機沖銷抉擇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832.6;F832.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薇;鄧永亮;;我國央行貨幣沖銷有效性分析:一種新的思路[J];財經論叢;2010年02期

2 曾秋根;央行票據對沖外匯占款的成本、經濟后果分析——兼評沖銷干預的可持續(xù)性[J];財經研究;2005年05期

3 何慧剛;;中國外匯沖銷干預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研究[J];財經研究;2007年11期

4 唐文進;謝海林;;匯率變動、央行票據與沖銷成本:2004-2009[J];財經研究;2011年03期

5 謝平,張曉樸;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三次沖突——1994—2000年中國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濟評論;2002年Z3期

6 李揚;外匯體制改革與中國的金融宏觀調控[J];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Z3期

7 武劍;;貨幣沖銷的理論分析與政策選擇[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8 袁征;周淼;;2000年以來外匯占款與物價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6年09期

9 陳小林;;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再探討——兼對中國異象的解釋[J];經濟與管理;2011年03期

10 封建強,袁林;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波動研究[J];經濟科學;2000年06期

,

本文編號:23197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3197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51c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