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微企業(yè)特征的商業(yè)銀行小微信貸分析
[Abstract]:The choice of small and micro credit mode of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art from two aspects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one is to fully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small and micro credit. The two is to use the small and micro credit mode flexibly, to enhanc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small and micro credit coverage, and the three is to recognize small and micro credit and Inclusive Finance, and establish scientific cooperation. The concept of small and micro credit, four i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small micro credit assessment oriented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credit officers.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分類號】:F276.3;F832.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杜曉山,孫若梅;中國小額信貸的實踐和政策思考[J];財貿經濟;2000年07期
2 葉志文;;中小企業(yè)金融服務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0年02期
3 李明賢;羅荷花;;小微企業(yè)融資約束問題研究進展及展望——基于金融結構視角[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江濤;商業(yè)銀行小微企業(yè)金融服務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鵬輝;;中部地區(qū)農村小額信貸研究——以河南省平頂山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0期
2 鄭洵;;中國農村信貸市場的主要問題和發(fā)展方向[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3 楊紅麗;辛瑞;;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預警體系的創(chuàng)立[J];商業(yè)研究;2009年06期
4 李蘭蘭;趙巖青;;社會資本視角下我國農信社小額信貸運作情況研究[J];財貿經濟;2008年09期
5 周萌;;農村民間金融對當?shù)亟洕l(fā)展的促進作用——對甘肅省通渭縣民間金融的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艾益民;楊姝穎;;小額信貸發(fā)展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丁力;;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信貸”業(yè)務研究[J];財經政法資訊;2008年03期
8 姜璐;;我國小額信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8年08期
9 �?诮洕鷮W院課題組;;小額信貸扶貧模式的比較與思考——基于海南省瓊中縣的調查數(shù)據(jù)[J];當代經濟;2009年23期
10 汪元媛;;貴州省郵政儲蓄銀行大力發(fā)展小額信貸業(yè)務的緊迫性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洵;;中國農村信貸市場的主要問題和發(fā)展方向[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專輯[C];2006年
2 楊明基;魏長江;;西部地區(qū)小額信貸實證研究——以甘肅省農戶小額信貸為例[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調研報告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武民;鄉(xiāng)村發(fā)展過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姚耀軍;轉型中的我國農村金融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李莉莉;正規(guī)金融機構小額信貸運行機制及其績效評價[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林全玲;政策性擔保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5 文秋良;新時期中國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韓紅;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模式與管理體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7 譚民俊;農村小額信貸效率改進的微觀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陳蓉;論我國民間金融管制的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馮�,�;下崗失業(yè)人員小額貸款政策執(zhí)行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王云魁;國際農業(yè)發(fā)展基金(IFAD)中國農村金融項目轉貸模式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艷;包商銀行微小企業(yè)信貸業(yè)務內部控制評價與改進[D];內蒙古大學;2013年
2 張炳哲;包商銀行包頭分行負債業(yè)務發(fā)展的策略分析[D];內蒙古大學;2013年
3 王芳;我國農村聯(lián)保貸款模式的改進與持續(xù)發(fā)展探析[D];山東大學;2014年
4 何婉瑩;Z銀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5 顏麟;小額信貸雙重目標相關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6 黃磊;農村小額信貸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7 黃皓曦;我國農戶小額信貸發(fā)展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8 潘園;我國商業(yè)銀行發(fā)展小微企業(yè)信貸業(yè)務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彭軍;中小企業(yè)聯(lián)保貸款風險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10 勞力;小額貸款公司的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戚譯,王顥越;營銷渠道中關系承諾的成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倪翔云;模糊數(shù)學在銀行業(yè)務上的應用模型[J];商業(yè)研究;2003年14期
3 劉飚,蔡淑琴,李波,彭志偉;運用排隊論評價業(yè)務流程效率的方法及模型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4年17期
4 施華強;;“流程銀行”和銀行“流程再造”[J];銀行家;2006年08期
5 《銀行家》研究中心;中國商業(yè)銀行競爭力評價課題組;王松奇;劉煜輝;歐明剛;;2010中國商業(yè)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摘要)[J];銀行家;2010年08期
6 李炅宇;劉偉;;商業(yè)銀行小微企業(yè)貸款的風險定價策略[J];銀行家;2011年04期
7 劉勇;;銀行業(yè)產業(yè)組織研究:綜述與展望[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3期
8 牛錫明;;我國商業(yè)銀行信貸業(yè)務的機制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J];金融論壇;2007年11期
9 雷強;李云鶴;郝東洋;;銀行監(jiān)督、貸款多元化和差異化產品信息——基于產業(yè)組織理論的述評[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郭濤;;城市商業(yè)銀行成長性評價研究及其成長戰(zhàn)略選擇[J];東岳論叢;2011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主講人 中國銀行副行長 陳四清;[N];經濟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包惠;中國中小企業(yè)信貸融資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王樂);企業(yè)青年群體特征調查與思考[J];現(xiàn)代企業(yè);2003年11期
2 ;嚴曉群 蘇商新生代[J];中國商界;2005年10期
3 程延;;“80后”生存狀況調查[J];價格與市場;2006年05期
4 張仁壽;楊軼清;;浙商:成長背景、群體特征及其未來走向[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6年06期
5 付令;;三線企業(yè)社會特征探微[J];瀘州科技;2006年04期
6 姚凱;李宏;;中美企業(yè)家群體特征比較及啟示[J];中外企業(yè)文化;2007年01期
7 凡亞軍;;進城務工農民群體特征探析[J];甘肅農業(yè);2007年04期
8 吳雷;李鋒;;進城務工人員群體特征演變的法律政策轉型研究[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07年04期
9 尹冬華;;省部新政要的六大群體特征[J];決策;2007年08期
10 ;農民工群體特征與自我意識[J];施工企業(yè)管理;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樹林;李武強;張宗明;;自建群體的特征、研究現(xiàn)狀及其實驗研究展望[A];系統(tǒng)工程與和諧管理——第十屆全國青年系統(tǒng)科學與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鄢正剛;周友蘇;;對四川省“法輪功癡迷者轉化工作”的調查及對策建議[A];依法打擊和防范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三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劉繼同;應注重社區(qū)需要研究[N];中國社會報;2004年
2 魏天祥;說假話的文風為害無窮[N];學習時報;2006年
3 黃小蓉;制定共產黨員先進性具體要求應防止“四化”[N];宜春日報;2006年
4 記者 沈祖蕓;“90后”高中生不叛逆希望創(chuàng)造主流[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本刊實習記者 郝鵬;誠信為本 開拓創(chuàng)新[N];江蘇經濟報;2004年
6 宋智慧;美,在責任與擔當中升華[N];湖南日報;2011年
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石國亮;新生代:發(fā)展擔當與未來引領[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靳雄步;我國農民工群體特征及社會保障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鈴;地質類大學生群體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甘佳;大學校長“湖南現(xiàn)象”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3 張麗婷;“985”大學國家級教學名師群體特征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徐陽;“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的多維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5 黃馨漫;南寧市“擺客”群體特征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6 劉雨微;高校學生自我統(tǒng)合危機與拖延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47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14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