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的流動性過剩與全球流動性管理
本文選題:流動性過剩 + 全球流動性管理; 參考:《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1年05期
【摘要】:金融危機過后全球再次出現(xiàn)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給金融穩(wěn)定造成了負面影響。由IMF前總裁康德蘇牽頭、包括中國央行官員在內(nèi)的18人研究小組于2011年初發(fā)表了關(guān)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倡議書《康德蘇報告》,提出IMF承擔"全球最后貸款人"職能和建立全球監(jiān)督機制,以此作為全球流動性管理的重要手段。經(jīng)濟全球化和金融市場的非理性、非線性特征使得"全球最后貸款人"具有重大價值。中國應當積極推動IMF承擔最后貸款人職能,并逐步推進全球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這不僅有助于國際金融穩(wěn)定,而且將提升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的話語權(quán),從而更好地維護中國自身的利益。
[Abstract]: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 again appeared the situation of excess liquidity, which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Led by Camdessus, former president of IMF, An 18-member research group, including officials fro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ublished an "Camdessus report" o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early 2011, proposing that the IMF assume the function of "global lender of last resort" and establish a glob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i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lobal liquidity managem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rrational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make the "global lender of last resort" of great value. China should actively push the IMF to assume the role of lender of last resort and gradual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supervisory mechanism, which will not only contribute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but will also enhance China's vo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order to better safeguard China's own interest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分類號】:F83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余永定;;理解流動性過剩[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俞越;;超量貨幣與GDP和CPI之關(guān)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王國剛;;Overcapitalization in China’s banking system[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3 王曉楓;熊海芳;;商業(yè)銀行流動性轉(zhuǎn)變的實證研究[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9年12期
4 李巍;;貨幣和資產(chǎn)收益的聯(lián)動效應——源自通縮與通脹時期的證據(jù)[J];財經(jīng)研究;2008年12期
5 王國剛;;中國銀行體系中資金過剩的界定和成因分析——一論資金流動性過剩[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8年05期
6 王國剛;;中國銀行體系中資金過剩的效應分析——二論資金流動性過剩[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8年06期
7 陳丹丹;任保平;;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于中國的經(jīng)驗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8年06期
8 馬榮華;;論流動性過剩的本質(zhì)[J];當代財經(jīng);2010年09期
9 劉鉆石;李丹;;流動性過剩與中國通貨膨脹關(guān)系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8年05期
10 鄒璇;;當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成因與治理——外匯儲備和產(chǎn)能角度下的分析[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丁斗;;全球貨幣流動性的泛濫與國際金融危機的防范[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國際關(guān)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李巍;;過度貨幣供應下的通貨膨脹、證券市場以及房地產(chǎn)市場收益——來自中國的證據(jù)[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挺;資本市場波動與宏觀調(diào)控[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世華;中國失蹤貨幣和流動性過剩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王曉輝;全球失衡、全球流動性過剩和資產(chǎn)價格:微觀與宏觀機制的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趙愛清;全球化視角下中國的輸入性流動性過剩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周尚文;貨幣流動性及其與資產(chǎn)價格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黃霞;流動性過剩與資產(chǎn)泡沫膨脹下的中國金融穩(wěn)定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付岱山;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中國金融宏觀調(diào)控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8 王書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超額貨幣:原因、度量與政策選擇[D];遼寧大學;2008年
9 宋健;中國超額貨幣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10 封丹華;從流動性過剩到流動性緊縮[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勝;1978-2009年間我國流動性變動及其對經(jīng)濟金融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0年
2 吳世勇;銀行流動性不足及其對經(jīng)濟的影響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史筱彤;美元流動性的溢出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李程彬;我國商業(yè)銀行流動性創(chuàng)造的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黃s,
本文編號:1934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934515.html